天天看点

两会声音|李书福代表: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CO2制甲醇与绿色甲醇应用论坛将于2022年4月20-21日在苏州召开,会议将探讨“双碳”政策实现路径与碳交易市场分析,CO2捕集与绿氢生产技术,先进的CO2合成甲醇工艺与催化剂,CO2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与产能展望,甲醇制高性能聚合物和高价值化学品,高效甲醇重整制氢技术与催化剂,甲醇燃料电池在汽车、船舶、发电站及热电联供应用,甲醇在线重整制氢加氢站示范运营经验等。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带来了2份建议,《关于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建议》及《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李书福建议,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

发展甲醇汽车符合国情实际

大陆甲醇汽车的发展已经有四十余年的历史。甲醇作为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绿色属性等特点,且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储、运、用较其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更安全便捷。同时,甲醇生产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巨大、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因此,甲醇已经成为全球业界公认的一种新型清洁绿色能源,是构建未来绿色能源的重要选择。

两会声音|李书福代表: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

李书福认为,发展甲醇汽车可促进绿色甲醇发展,带动绿色甲醇规模化,完全立足国情实际,符合大陆 “碳达峰”、“碳中和”有序稳妥推进的宗旨。

在节能减排贡献方面,甲醇汽车能效高。甲醇与汽油的热值比为2.2:1,根据大陆甲醇汽车试点运行数据,甲醇与汽油在汽车上的实际消耗比约为1.7:1。因此,甲醇车与汽油车相比,能效提高约21%,CO2排放减少约26%。

甲醇生产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现代煤制甲醇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绿氧技术耦合,可实现甲醇生产过程零排放。焦炉煤气富产氢气与CO2合成甲醇工艺技术相结合,生产1吨甲醇可以消纳约900公斤环境中的CO2排放。因此,甲醇汽车终端使用的碳排放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在碳中和贡献方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捕集CO2制取的“电甲醇”,以及由秸秆、城市垃圾废弃物制取的生物质甲醇,都属于绿色可再生甲醇。这种可再生甲醇的应用可以实现碳的平衡。因此,甲醇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的重要选择。

大陆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交通领域石油消耗占比超过70%。而在交通领域众多的新能源、清洁能源(电力、氢能、天然气、氨等)中,甲醇是唯一的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能源,燃料特性优秀,使用安全便捷,兼具汽油、柴油的燃烧特性。李书福表示,“发展甲醇汽车可保障大陆能源安全,尤其是交通领域液体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甲醇是唯一可以继承先进内燃机技术的新能源。在基础设施投建、使用模式改变、对相关行业领域的影响等方面,甲醇具有显著的优势。李书福认为,“发展甲醇汽车可延续大陆内燃机这一主导动力的生命力。”

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

大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正式将甲醇汽车纳入绿色产品,并提出要促进甲醇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推广。

目前,在水路运输领域,国内外均全面启动了甲醇船舶的开发工作,以引领航运业提前碳中和。大陆甲醇燃料船舶相关法规、指南、设计、建造和检验的技术标准已经建立;甲醇绿色智能船舶、船用甲醇发动机研制得到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相关船厂已经启动甲醇燃料船舶的建造工作。

而在陆路交通领域,大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技术更为成熟。大陆自“六五”以来,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的研究开发、示范应用,均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

2012年至2018年,大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了大规模的甲醇汽车试点运行项目,全面验证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的环保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发展甲醇燃料完全是从大陆“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甲醇的节能减排潜力以及未来对碳中和的贡献潜力,被国际所公认。在大陆发展甲醇燃料,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对交通领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书福建议,在大陆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两会声音|李书福代表: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

第二届制氢、储运与加氢站技术论坛2021将于4月20日在苏州召开。会议将探讨国家与地方“十四五”氢能产业规划和补贴政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与成本,工业副产氢资源潜力,液氢与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经济分析,液态有机物和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应用前景,甲醇和合成氨大规模储运氢前景展望,加氢站关键技术、建设成本与运营经验,加氢站与加油、充电站合建技术规范等。

两会声音|李书福代表: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

如需购买报告或参加会议,敬请联系亚化咨询—张经理17717607595(微信同号)[email protected]

版权与免责声明:一、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文章,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但转载时必须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且务必注明来源。二、本公众号注明其他来源的文章,是出于分享信息之目的而转载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