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保滚动评审、组建创新国家队……建议多举措推动医药创新

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实时更新;建议组建医药产业创新“国家队”;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重视创新药使用;加快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在今年两会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发现,众多医药界代表委员,建议多举措推动医药创新。

医保滚动评审、组建创新国家队……建议多举措推动医药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董事长赵超:

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实时更新

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问题亟待突破,医保对医药创新的激励引导不足,当前医保集采推动药品大幅降价,但长期需考虑创新药企的研发积极性。

针对创新药,建议充分考虑药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给予一定的降价保护,以保护创新积极性;探索药品准入由“邀约制”向“申报制”转换,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新药上市后,企业无需等待医保谈判时间窗口即可进行医保申请,实现“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时时更新”,使患者尽早用上临床价值显著的新药。

全国人大代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

建议扩大药品专利期补偿效力

2021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生效实施,其中明确了建立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但是,根据目前出台的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来看,对该期限补偿的效力规定过于狭窄,从而导致创新药虽然有机会获得专利期限的补偿,但其阻止仿制药或改良性新药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建议在《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修订过程中,允许在中国进行了完整临床试验的进口新药获得专利期限补偿。

另外,建议增强专利期限补偿的效力,至少对于首次上市的创新药,当使用化合物专利来申请期限补偿时,其期限补偿效力应能够覆盖该药品所有的适应症,而不仅限于申请时已批准的适应症。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建议组建医药产业创新“国家队”

每年申请临床试验的新药数量大幅增长,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创历史新高,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能力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陆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产品结构升级任务紧迫,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建议一是做好做强医药产业规划,建议设立国家药品政策委员会(或部级联席会议)。统筹药品政策制定出台、审核把关,确保各部门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机统一。

二是组建医药产业创新“国家队”,建立相关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集中国内药物创新优势企业力量资源,在不同主攻方向帮促和推动中国药物创新研发提速增效。

三是扶持重点骨干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有重点地进行“扶优扶强”,培育几家发展迅猛的大企业作支撑,特别是对于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自律、潜力大、可培育的优秀民族医药企业,进行资源倾斜、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重视创新药使用

从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角度,对创新药的支付方式作进一步完善:对创新药特别是国谈药品落实单独支付政策;完善优先使用国家集采中标药品的机制。

优先使用国家集采中标药品有专门的制度性安排,2019年2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提出“各试点地区要结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中选药品”。

要继续切实加大政策指导和落地力度,进一步明确富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着力提升国家集采中标药品使用的优先级和使用比例,使用比例只设下限不设上限,取消费用控制、药占比等要求,确保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标药品,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引导和激励约束机制,做到DRG/DIP支付、医保谈判、药品带量采购三者之间良性联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

国家集采已进入了关键期,建议加快集采扩面

目前,国家集采已进入了关键期。在原有政策规定落实、纵向推进和横向领域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中选药品的同类药尚未集采,影响中选药的使用。二是中选药品因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约了基层使用。三是中选药品难以进药店销售。

建议一是要尽快将集采中选药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促进中选品种、特别是慢病药品在广大基层的使用。二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医疗机构的集采报量;三要通过集采覆盖或实行限价等途径堵住用高价药的漏洞。加快对公立医疗机构已中选药品的同类药(包括仿制药和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也实行集采;四要加快国家集采扩面。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

建议多部门联合制定鼓励政策,加快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两票制、集采等政策的推进,新技术、大数据的发展,医药供应链服务领域需要满足安全、及时、准确、透明、协同、高效等诸多要求,医药流通网络需要向扁平化、多仓一体化、智能化发展。

建议多部门联合制定鼓励政策,力推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应用创新;大力支持远程医疗、移动诊疗、数字化医院、数智物流等协同发展;打通医药行业从上游厂商到下游客户的全数字化业务链路,构建多层次管控的数字化体系,实现穿透式监管,助力行业降本增效、提升发展质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