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周概念股:手机市场增长受制俄乌冲突,GaN器件车用落地仍有待突破

一周概念股:手机市场增长受制俄乌冲突,GaN器件车用落地仍有待突破

集微网消息 回顾本周,俄乌冲突的余威波及到全球多个产业。苹果官宣在俄境内停售产品后,智能手机市场也一定程度遭到影响。这也是继新冠疫情之后,市场又一次遭遇“黑天鹅”事件。

终端产业的变化,也与零部件环节息息相关;当前显示面板技术变革正处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LCD、OLED、MiniLED等技术均在各自的赛道和产品区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角逐。接下来,显示面板行业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与持续“低气压”的消费电子市场不同,热度居高不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延长续航能力和增强补能环节的效率核心诉求下,GaN功率器件亦有望迎来市场应用的拐点。

车用GaN器件普及还有多远?

根据Yole的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中氮化镓芯片市场机会总值超过25亿美元/年。尽管在车用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现在车用GaN功率器件仍受可靠性、产品模式、生产模式、设计工艺等方面困扰。这些都是GaN器件在车用市场突围时,要迈过的坎。

可靠性方面,纳微半导体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查莹杰强调到:“对GaN器件的测试非常重要,因为氮化镓作为安全性器件,最重要的是可靠性。我们在过去几年间积累了大量的可靠性的数据,这一块有我们的专利在保护我们一些测试的方法。我们的工艺开发风险都是由自己定义的,确保在公用的平台上我们和其他厂商的差别。”

此外,在小型的适配器领域,GaN主要是以芯片的模式存在,但在中大功率,像电动车、充电桩等等中大功率的应用,GaN要从芯片到模块的转型。在模块的设计中,有很多的能耗都是来自于封装的能耗,这对模块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模式上的转变,也让GaN的生产模式层面发生了些改变。

业内人士指出,“从芯片本身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厂商都是采用的无晶圆的工作模式。我们做设计,交给代工厂进行流片和光刻等,之后去做封装,我们会把最核心的一些技术,包括工艺、芯片设计以及应用等部分,都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个是传统的无晶圆级的模式。但做大功率产品,尤其是面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方式,包括通过像合资公司、一些战略性合作,以及在模组生产这一块,我们也会进行一些探索。”

除了在应用模式、生产等层面外,氮化镓目前的主要产品都是650V的器件,实测会远高于650V,现在目前的应用场景都在650V这一个档。而碳化硅最主要的优势是超高压的场景,在高铁、在汽车里面超高压部分元器件都是碳化硅的主打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两者有一个应用领域的明显界定,目前来看1200V是一个坎。氮化镓的工艺需要不断完善,电压这一块还要往上去提。”

集微咨询高级分析师朱航欧认为:“车规级功率器件市场,目前国内已有众多企业推出了相应产品,并已陆续开始进行上车验证,但由于验证周期较长,期待国内企业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有实际的落地应用。总的来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产线加快建设,供应链开始逐步成型,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

多家手机厂下调销售预测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有多景气,智能手机市场就有多低迷。“此起彼伏”四个字,无疑是两者对比之下的真实写照。

今年2月上旬,咨询机构TrendForce在俄乌两国尚未开战前公布了关于2022年全球手机市场的情况,预估 2022年智能手机产量约为13.9 亿部。然而仅过了半个月,局势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业界所知,不久前苹果发表了在俄罗斯境内停售相关产品的声明。不仅如此,有一线品牌供应商在谈及终端客户上半年订单需求时对集微网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整个手机市场都很淡;特別是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我们看到所有客户的forecast都调整了。”

另有分析师也对集微网指出:“今年手机市场的销售预测是会下调,但是欧洲的形势复杂多变,所以现在大家也还没有底,不知道调多少合适。可以肯定的是需求不会好,但具体会有多坏也不好说,主要还是得看俄乌冲突以及几个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针对苹果的这份声明,该分析师补充道:“由于华为消费者业务受挫,苹果在俄罗斯手机市场的份额应该能够排进前三名,但也仅有3、400万部,所以可以判断整体需求量不会太大。即便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市场对手机的需求,预估一年的量大概就在4000-4500万部之间。2022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即使因此下滑,整体影响范围预计在3%左右。”

虽然俄罗斯国内市场可能会有较大影响,但接受集微网采访的产业链和分析人士对俄乌冲突的影响都一致认为:如果这次冲突的能够在短期内结束,那么对手机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若此次冲突局面继续发酵恶化,随之而来的汇率及通货膨胀问题将对于全球经济以及整个手机产业链产生更大的影响。

国际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报告中也提到,在最坏的情况下,俄乌冲突将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和供应链也将被大规模打乱。到 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大幅缩水,全球各地区的供应商都将受到影响。

多技术共存的显示面板产业

虽然市场端的需求变化莫测,但并不阻碍产品和技术端的发展和升级。有业内人士对集微网表示,“未来10年,显示行业将会出现多种技术共存的局面。”

首先在大尺寸TV面板领域,虽然行业供需局面出现反转,持续一年左右的LCD TV面板“涨价潮”宣告结束,但国内面板厂商或继续扩展其产能。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向爱集微表示,“2021年七月,终端厂商的库存非常高,部分头部品牌几乎达到了历史新高。由于预判到LCD TV面板会跌价,头部品牌也进行了库存的清理。但国庆和双11备货,导致目前库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不过,伴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的恢复,今年二季度之后面板价格或企稳回升。”

与LCD TV面板价格走势较为类似的是,疫情推升宅经济需求,用于大尺寸电视的OLED面板价格于2021年Q2出现3年来首次上涨,但Q3再度转为下跌(下滑约3%)、Q4跌幅扩大至5%,近两年来价格已下跌2成。

而在热捧Mini LED电视方面,伴随着大厂入局,业界对2021年Mini LED电视市场抱有较高的期待。但由于Mini LED背光模组成本较高,增加了Mini LED电视的成本,导致价格较高的Mini LED电视遭市场冷落,销量不如预期。

不过随着Mini LED成本的下降,该产品的竞争力也有望加强。董敏表示,当前产业上下游厂商向Mini LED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今年和明年Mini LED将成为电视产品的新技术主流,Mini LED电视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将持续三年左右。

在中小尺寸领域,随着技术更迭以及市场需求转变,国内面板厂商也加快了中尺寸的战略布局,例如TCL华星已将T3产线的一部分产能转向中尺寸产品开发,同时拟扩建一条月加工玻璃面板4.5万片的第6代LTPS LCD显示面板生产线(t5)以及氧化物半导体显示产线(t9),生产车载、笔电、平板、VR显示面板等中小尺寸高端显示产品。

在屏幕技术方面,OLED市场逐步扩大,渗透率增加。OLED产品在三季度出货约为16万台,中国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7%。今年的OLED产品种类繁多,产品价格整体下探,市场在进一步向下拓展,品牌方联想华硕等都上了很多的OLED产品。面板厂商也在积极生产,OLED折叠屏将于明年集中量产,预计今年OLED产品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Mini LED技术方面,2021年苹果新推出的两款搭载Mini LED屏的笔电问世,引爆了市场热度,但MiniLED的成本比较高,外加供货周期不稳定,以苹果为首的Mini LED产品后续的增长会有所放缓,市场发展的主旋律还是在OLED上。

从中小尺寸面板技术走向来看,OLED面板已经基本占据中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并逐渐向低端领域渗透。而LTPS LCD面板在手机领域失势,势必会在IT、车载等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校对/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