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孩子2岁后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还责怪孩子是个“输不起”的人。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妈妈,妹妹抢我的玩具了;妈妈,我的积木倒了,快来帮我;妈妈,我和妹妹比赛我输了,怎么办?妈妈,阿姨批评我了。”

每天都能听到两个小孩的各种告状声音。相比于可可的“厚脸皮”,隔壁小姐姐动不动就哭了,别人拿她玩具她就哭,自己玩积木搭不高也要哭,和别的小朋友比赛玩,输了也要哭,前两天去早教班做错事被批评了,再也不愿意去上课了。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小姐姐当场“哇哇”大哭,老师也很无奈,妈妈只能把她带回家。邻居忧心忡忡地跟我说:“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可孩子动不动撒泼打滚、纯粹输不起,一批评就要死要活崩溃大哭,这要是到了幼儿园可了得。”

她问我可可平时感觉骂了也没事,做错事也嬉皮笑脸,感觉抗挫能力好多了。我说:“现在孩子最缺逆商训练了。”而我从小注重训练看来也是对的。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逆商高的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损两句、别人骂几句、做不成一件事、拼不好玩具、考不好试就垂头丧气,而是勇敢、自信、永远积极向上,跌倒了就爬起来。

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让孩子“输得起”才是最该具备的能力。一个内心坚强,不会随意情绪崩溃的孩子永远也错不了。有些孩子小时候一挨骂就大哭大闹、摔东西、和父母对抗、辱骂父母,长大后可能会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说到底是内心脆弱、抗挫能力差。

而这看似是小事,却影响孩子一辈子。但父母不知道为啥别人家孩子骂几句就跟没事人,自己家孩子却是个“玻璃心”,其实是父母平常的无意之举摧毁了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过度包办,溺爱

现在孩子都比较少,父母对孩子的爱太满,什么事都不让尝试,孩子吃饭要喂、孩子喝水要递到嘴边、孩子玩玩具不会,父母自告奋勇替他玩。孩子没有接触失败的机会,总是被成功围绕。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有一天他做不到一件事就会烦恼,崩溃。而父母能做的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让他自己多尝试,哪怕失败也没关系,走出舒适区,感受失败和挫折,也是一件好事。

二、总是变相打击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不断地鼓励,因为他们还小,还处于尝试阶段,有些事不可能开始做就能让父母满意。

有些父母孩子拼拼图没拼对会说:“太难了,我不要玩了,”父母会说:“真没出息,这有什么难的。”父母无意一句话会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根本不关心我,我确实觉得难。而父母不经意的话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没有自信,不敢去尝试。

三、父母太勤快

很多父母就是太“勤快”了,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一点障碍都不想留给孩子。孩子拼图拼不好,父母赶紧过来替孩子拼,孩子面前有物体挡住了,父母赶紧过来搬走了。

所以孩子一遇到困难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等着父母来帮忙,等着父母帮自己解决困难。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碰到的问题多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学会自己解决。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四、爱说成功,很少说失败

挫折教育是很重要的一课,也是父母忽视的一课。孩子失败很正常,父母多跟孩子讨论失败后的感受、从孩子角度理解他。告诉他下次失败自己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意识到挫折不可怕,做错了没关系,做不对也没关系,只要尝试去做就可以。也可以讲一下自己或别人遇到挫折如何去面对。

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带孩子读绘本,看看故事中的哥哥、姐姐遇到失败、难过、崩溃、伤心的事该怎么去面对。你别说效果真得非常好。

1、通过故事中榜样的引领,让孩子体会和感悟挫折,明白自己的一些行为也不可怕,自己并不是孤单的,而是跟他们一样,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

父母经常做的4件事,正在无情地摧毁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说孩子“输不起”

2、各方面提升,解决孩子胆小、害怕、比赛怕输、怕说错话、挨欺负、不开心、面对困难、被孤立等情况,让孩子快速提升情商和抗挫折能力,变成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