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的乐趣

作者:乡野之人5T9c

#以书之名#

很高兴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现在人都很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能够为读书留一方水土,善莫大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般人一辈子都做不到。可是古人却有人做到,我2014年去过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被称为“诗圣”,做人做事都是高境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树肯定读得不少。至于行万里路,杜甫年轻时游历中国,与李白和岑参等诗人结伴,去了不少地方。下半辈子因为贫穷和战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走了不少地方。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杜甫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确实他年轻时好读书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关。很羡慕成都有杜甫草堂这么好的一方水土,可以滋养多少读书人的心灵。读书就应该读杜甫的诗歌。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我年轻时也爱读书,记得有时坐车去黄石(离家四五十里的一座城市)去买书,记得买过一本《青年文摘》第一期,属于古董了。还有一本《欧根·奥涅金》。高中时也借过同学的书,在晚自习的时候偷偷摸摸地看,记得看过《新英雄儿女》,《苦菜花》。有个同学家订了一份《芙蓉》杂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属难能可贵,叶蔚林的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就是在这个杂志上看到的,这个中篇小说荣获了全国中篇小说奖,这个小说印象深刻,写放排工的水上生活,沿途风土人情,凄美爱情,以及生命在困境之中表现的阳刚之气。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作家写的小说看了不少。八十年代是中国新文学的高峰,作家数量多,水平高,创作力旺盛,看得过瘾。高中时是求知欲和阅读力最强烈的阶段,课业负担太重,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我记得高中学校一百米远有个文化站,我每天中午有空就到这里来看报纸,《湖北日报》每期都看,第四版有个文学类的副刊叫《东湖》,清新脱俗,具有文学气息。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工作以后,读书就少了。买了不少书,放了很久了,偶尔看看翻翻,读了一个又放下,瞌睡来了。我现在没有工作了,时间很充裕,正在读书计划,把书柜里面的书再读一遍,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进步,道理我都懂,关键是付之行动,有首诗说得好,写在文章末尾,与大家共勉。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