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媒文章:人类如何走出核战争阴影

作者:女绅士明星的话题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29日发表题为《核战争阴影:那些几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核武误判》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核大战爆发似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复杂:一群误闯禁区的动物、一枚造价不足一美元的芯片失灵等等小事故,都曾险些酿成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核战。核战的发生其实很可能是无意中的事情。

黑熊引发危机

1962年10月25日晚,一辆卡车风驰电掣般地闯入美国威斯康星州某机场的一条飞机跑道上,要阻止一架飞机起飞——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短短几分钟前,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杜鲁斯地区指挥中心的一名国民卫队士兵瞄到了一个阴影;这个阴影正试图爬上指挥中心的外墙围栏。卫兵随即对阴影开枪,并发出警报。当时,他担心有可能是与苏联有关的袭击。随后,区域内的所有空军基地瞬间都拉响了入侵警笛。

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火速升级。一名附近空军基地的值守人员在慌乱之间错按了按钮。基地内的飞行员听到的不是一般性的安全警示,而是命令他们紧急升空的紧急安全警报。随后,现场火速行动起来,飞行员们各自奔向战机准备升空,而他们的战机上都搭载着核武器。

当时正是古巴导弹危机时刻,每个人绷紧的神经都已濒临崩溃边缘。11天前,一架美军间谍飞机在古巴拍摄到了秘密导弹发射装置、导弹和卡车的图片,这些动向都暗示苏联正在调动部属,准备打击美国境内的目标。当时,整个世界都明白,美苏两国只要一方发动袭击,就可能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

不过,这次闹出如此大动静的其实并不是一个伪装的敌人,至少不是人类。那个在空军基地围栏附近鬼鬼祟祟的家伙估计是只黑熊,而上述一切最终都是一场虚惊。

但是,附近基地的空军中队对此全然不知。他们得到的命令是这不是一次演习。当飞行员们稳坐驾驶舱内时,每个人都坚信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来了。

最终,还是基地的总指挥发现了问题。一名反应速度极快的军官赶紧跑出来,开上卡车把已经进入跑道的战机截了下来。

今天的人们似乎早已忘却了20世纪六十年代曾弥漫全球的核战恐慌——只有那些古怪的末世生存主义者和巨富们,还给自己留着核弹防空洞。人们把对未来的担忧转向到了诸如气候变迁等议题,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大约14000枚核武器,加起来至少可以直接毁灭约30亿人口,引发“核冬天”,让地球物种灭绝。

22次核战警报

据信除了一开始讲述的美国机场“黑熊事故”之外,自核武出现以来,人类至少22次曾与核大战擦肩而过。很多毫无关联的事件如一群飞舞的天鹅、月亮、电脑的小差错或是宇宙间的异常天气等等,都有可能引发核战。比如1958年,一架轰炸机阴差阳错地把一枚核弹扔到了一家人的后花园里,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那里散养的鸡群遭了殃。最近的一次糗事是在2010年,美国空军突然暂时丧失了与50枚核弹的联络,这意味着如果这些核弹自动发射的话,美军既无法探测到,也无法阻止。

现代核武器不仅造价昂贵,而且技术尖端且复杂,美国为其在2019年至2028年的核打击能力制定了4970亿美元的预算。过去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已经再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人类为其设计的严密安管措施只需一个失误操作、或野生动物的好奇闯入,就可以轻易打乱。

1995年1月25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差点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启动“核按钮手提箱”的国家领导人。俗称“核按钮手提箱”的皮箱里,藏有实施启动核弹的指令和发射技术。

当时,叶利钦方面的雷达监测员发现一枚火箭从挪威海岸边发射升空,目睹这枚火箭的发射让他们惴惴不安。这枚火箭的目的地是哪里呢?会不会用来攻击敌方?“核按钮手提箱”就在身边的叶利钦慌忙召集他的高参们,商量是否要对此发起反击。在仅有的几分钟可供商量的时间里,他们了解到这枚火箭是飞向大海的,不是一次袭击。

事后证实那不是一次核打击,而是一次科学试验,那枚火箭是用于研究极光现象的。挪威科学家对引发了这么一场大乱子感到很困惑,因为这次发射计划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公开宣布了。

问题的关键是,无论一次核打击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真实的目的就是用于攻击,一旦核弹升空,这个过程则不可逆转。曾在美国总统卡特任期内担任国防次长、并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担任国防部长的佩里说:“如果当时对这个错误警报做出误判,那将无意间启动了一场核战。”

他说:“一旦按下核按钮,则无法挽回。发射出去的导弹既不能召回、也无法摧毁。”

如此惊险,但又为何频频上演呢?人类怎样才能在未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呢?

预警系统误判

究其原因,目前有可能造成误判的预警系统都是冷战时期制定的。鉴于真实的核打击将不可避免地命中目标,为了避免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核导弹击中目标,这类预警系统用于在自己的核武库受到攻击前能早期研判,并对敌方发动报复性攻击。

造成虚惊的主要因素通常有两个:技术或人为因素。或者,如果我们太不幸,这两个因素还会同时出现。一个经典的技术故障案例就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佩里是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属下。

佩里说:“那可真是一场惊吓。”

当日下午三点,他接到一个电话,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总指挥中心告诉他,监测电脑发现200枚从苏联直接发射出来的导弹正飞往美国。但所幸的是,在和佩里通话的时候,指挥中心已经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真实的袭击,而是一次电脑故障。

佩里说:“他们实际上在打给我之前就给白宫通了电话,他们打给总统进行汇报。当时接电话的是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佩里还说,所幸的是,他们在叫醒总统前又等了几分钟,在那几分钟内他们又得到了最新情报,那是一场虚惊。但如果他们没等,而是马上直接叫醒卡特总统的话,当今的世界可能就会翻天覆地。

佩里说:“美国总统有发射核武器的绝对权力,他也是发动核武的唯一人选,只有他一人能行使此权力。”这一铁律自杜鲁门担任总统时就开始实施。冷战期间,这一决定权曾授予给了美军的司令员们。但杜鲁门坚信,核武器是政治工具,所以应该由政客掌握。

其实很多国际组织和专家都已指出,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一个人负责是一个重大风险。佩里说:“过去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总统喝醉了,或者刚服用了对判断力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他还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这些案例过去都曾发生过。”

1974年8月,就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深陷“水门事件”并即将被迫辞职时,他的健康状况出现了病态的抑郁症状,并且情绪不稳定。当时有传言说他身心俱疲,整日酗酒,且举止怪诞,甚至一名特工还曾经看到他吃狗粮。据报,当时的尼克松总在暴怒、酗酒和服用烈性处方药之间。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依旧掌握发射核武的权力。

如何避免灾难

由于对差错造成核灾难的担忧,佩里日前与他人共同出版了一本名为《按钮——新核武竞赛和自杜鲁门到特朗普的总统权力》的书。这本书的另一作者是一家防止核扩散的慈善组织犁头基金会负责人汤姆-考林纳。在这本书中,两人列举了目前核武监管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就是取消此事仅由一人决断。发射这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定应采取民主方式,这样就过滤掉由于精神状态存在缺陷而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就美国而言,这需要通过众议院投票表决。

佩里说:“这无疑会导致发射核武的决定缓慢。”通常认为,对核打击的反应速度应该要快,且一定要赶在反击能力被摧毁前。但即便很多美国城市和所有的陆地发射导弹都被敌方的核弹夷为平地的话,战时政府依然可以下令核潜艇发射核武器。

考林纳说:“反击一定是在得到对方发起攻击的确凿事实基础上。永远不要对一个预警动真格,因为有可能是虚惊一场。”而确信攻击是真实的办法就是等被敌方核弹击中。

其次,佩里和考林纳以此促成各拥核国家保证只有在受到核打击的时候才动用核武,并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最后,两位作者认为,各国均将在彻底放弃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方面受益。究其原因,就是陆基导弹很可能会被来袭的核弹摧毁,而且陆基导弹在可疑攻击没有确认前,是最有可能被仓促部署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袭击被最终确认为虚惊后,赋予核弹自毁功能。考林纳说:“有趣的是,这种方法在导弹试验时被广为使用。”

他说:“试验导弹偏航就会自毁,但我们从来没有把这项技术用于部署的导弹上去。其实就是害怕对手能破解并远程遥控,最终让核武失效。”

由于人类越来越依靠复杂的电脑运算,业内人士越来越担忧黑客、病毒或人工智能将有朝一日发动核战。

考林纳说:“我们相信由于网络袭击风险愈来愈高,假警报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比如,一个控制系统可能假装分析有导弹来袭,但这会迷惑国家元首,由此按下核按钮发动反击。

尽管冷战结束多年,考林纳仍指出如今使用的流程依旧会造成“晴天霹雳般”无缘无故的攻击,而当今的世界本来就瞬息万变。讽刺的是,很多专家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实就是这些本来造出来要保护人类的核弹。

来源:参考消息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