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作者:慢聊史海

1992年,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康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申请中国绿卡。上世纪的中国留学潮刚刚兴起,自愿来中国居住生活的外国人非常少,更不用说想拥有中国籍的外国人了,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潘维康

但潘维康却不一样,他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国外,而在中国,不管怎么说,我终身都愿意留在中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年末潘维康第四次申请中国绿卡时终于审核通过,成为新中国建国后福建省第一位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籍人士。

为什么潘维康会如此喜爱中国呢?这一切都要从40多年前说起。

1、初识中国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20岁的潘维康

1967年,年仅20岁的美国男孩潘维康在美国空军部队服役期间,被派往台湾执行任务。民风淳朴的台湾在潘维康心里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当时大陆与台湾关系紧张,解放军空军部队时不时会在台湾半岛撒些宣传单。

某天,潘维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捡起了脚边的宣传单,他对海峡对岸另一边的世界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很想有时间亲自去看一看中国的其他地方。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在台湾的潘维康

五年之后,潘维康在台湾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华裔女孩苏珊·玛丽,俩人行为相投,对中国文化都十分热爱,甚至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取的是含有中西文化特殊含义的名字。

服完兵役后,潘维康和妻子一起重回美国,在家乡经营着一家证券公司,每年净收入可达70万美元。之后潘维康又进入美国瓦尔登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并在1988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证书。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潘维康

在此期间潘维康并没有忘记自己想要去中国看一看的心愿,只要一有空他和妻子便会学习中国汉字研读中国史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很快潘维康就从一位朋友口中得知,自己获得了前往厦门大学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

他当即变卖公司,放着好日子不过,带着妻子苏珊和两个儿子来到了中国厦门。踏上中国大地的那一刻,潘维康觉得身边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为了更快地了解厦门这座城市,他置办了一辆三轮车,闲暇之余一家四口便会骑车将厦门市内逛个遍。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一家四口

当时很少有外国人会在中国定居,路人看着潘维康一家时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潘维康对此毫不在意,他凭借自己的真诚热情和邻里快速的打成一片,仅在厦门大学学习了四个月后,就能用中文和当地人无障碍的进行沟通交流。

2、申请中国绿卡

经过一年的学习,潘维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成为本校MBA管理课程的首位外籍教师。当时MBA在中国还是个新玩意,潘维康为了讲好课自己亲自操刀,结合国外最新教学理念编写授课教材,为中国本土MBA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正在上课的潘维康

当时的厦大教授每月工资只有570元人民币,和他在美国当总裁时的工资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但他没有半句怨言,一干就是30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幽默风趣、真诚热情的潘维廉深受厦大学子的喜爱。潘维廉本人也热衷于和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探讨关于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中,他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厦门,爱上了中国。于是潘维廉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申请中国绿卡,在中国永久居留。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潘维廉

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看来,外国人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是件稀疏平常,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会有这种想法的老外寥寥无几,潘维廉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第一位拿到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

为了拿到在中国永久居留的资格,1992年他第一次试着申请中国绿卡,没想到直接被拒。但他越挫越勇,随后又陆续递交申请数次,终于在第四次申请中审核通过,得到了宝贵的绿卡。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一家四口在厦门

潘维廉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1994年他收到了几封匿名信件,指责他不应该一味盲目地夸赞中国,因为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而中国内陆的很多城市还非常落后贫穷。这一下激发他的求知欲,决定周游全国,亲眼看一看中国各地风光。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面包车

说干就干,他先是买了一辆能坐15人的巨型面包车,精心改装成能住人的房车。并拿自己最喜欢的《西游记》做类比,把这趟旅行称作“孙悟空取西经”,准备妥当后,潘维廉和妻儿开始了这趟向西而行的自驾游。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驾车的潘维廉

历时三个多月,潘维廉自驾路程超过了20万公里,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最远到达宁夏、青海等大西北地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潘维廉直言宁夏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那里真的太偏僻了,老百姓生活很困苦。但是他们非常乐观,自己尝试着建学校、建医院,还琢磨出很多挣钱的新方法,这真的很棒。”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宁夏

这趟旅途大大开阔了潘维廉的眼界,各地毫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让潘维廉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认为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偏见,优秀的中国文化需要被世界人民正确的了解。

于是他开始研读史书,更加深入系统的钻研中国优秀文化,最后把这些内容都提炼成精华,出版了《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他把这本书还寄给了习近平主席,主席了解了潘维廉的事迹后,感慨得回信道:谢谢你把人生宝贵的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令人动容。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

在日常生活中,潘维廉也总会不厌其烦得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这趟自驾游中的所见所闻,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出发,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深切地热爱这中国这片土地。

此后他终生致力于向外国宣传厦门、宣传中国。在他给美国家人寄出的1500多封信件中,用诙谐幽默的英文绘制了众多关于中国风俗节日的漫画,让外国人能一眼看懂中国。鉴于潘维廉的感人行为,1999年厦门政府为其颁发“厦门荣誉市民”称号。2020年5月17日,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美国教授太疯狂:变卖公司放弃事业,4次申请绿卡只为成中国人

感动中国人物

当初最反对潘维廉久居中国的父亲,将儿子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看在眼里。2004年潘维廉回美探亲时,一向严肃的父亲意外得开口服软,他紧紧抱住潘维廉,非常开心的表示儿子这些年来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令他感到骄傲。

如今潘维廉在中国已经居住了50多年,他的两个儿子早已长大成家立业,他的妻子苏珊在今年2月10日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潘维廉一人继续在厦门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他对记者说:1988年初次来到厦门,本只想待个一两年就回家的,没想到这一来就舍不得走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他希望自己还能参与厦门下一个四十年的建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