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识货有多可怕,三件路人眼中的破烂,到博物馆成了镇国之宝

文物收藏界,碰到赝品不可怕,不识货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不识货,随时你会错失一个收藏珍品的好机会,甚至错过了财富自由的下半生,而许多路人眼中的认为的破烂和无用的废物,在懂行和伯乐的眼中,却成了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

不过在文物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许多博物馆的文物,甚至是一些珍稀的国宝文物,其实都曾经被民间看过是破烂和废品,差点就被人处理掉了,

不过,它们的运气比较好,在机缘巧合下幸运被识货的伯乐发现了,不但被保存了下来,还被修复一新,才得以保全重现人间。

比如下面这三件镇国之宝,它们都有一段离奇和坎坷的经历:

一:何尊

“何尊“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首批不出境展示的文物之一,作为国宝级文物其价值无法估量,按照估算起码几十个亿,可何尊发现的时候,却被农民伯伯用30元就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何尊被发现的经历,颇为曲折离奇,

上世纪60年代初,陕西的农民陈堆因为家里太拥挤了,就跟邻居陈乖善商量,把他两间土瓦房子租了下来,陈乖善房子的后面是个陡峭的土崖。

这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天晴,倾盘大雨下了几天后,他到后院一瞧,院子后的土崖被雨水冲塌了一个大坑,坑里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有亮光,他拿着小镢头去刨,没想到却刨出了一个铜瓶子。

当时他他感觉这瓶子能装点啥,就放到了杂物房里,

到了次年,陈堆一家人要回到老家,临走将一些东西交给兄弟陈湖保管。可一晃一年多过去,这陈堆也没回来,恰好陈湖儿子有喜事,感觉陈堆那堆东西占地方,二话不说的就把一些瓶瓶罐罐都拿去了废品收购站。当时何尊就在其中,这些的东西被陈湖换了30元钱。

由于当时废品站东西太多,这件何尊就被放置到一边,恰好宝鸡市博物馆的专家老佟,下乡办事的时候,经过这个废品收购站,偶然看到这件约有400毫米高青铜器,

他仔细地端详这件何尊,见何尊造型端正,纹饰精美做工精致,上手就感觉这件东西不一般,估计是件珍贵的文物,但是他不是青铜器专家,因此找来了馆长老吴一起去查看,经过专家的确认,这件青铜器是件珍贵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一次博物馆就以收购站,当初30元价格将何尊搬回了博物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这件青铜器:高300毫米、口径286毫米、重约又14.6公斤

经过宝鸡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研究,何尊是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后被收藏了起来,默默无闻地放到了七十年代中期,

恰好上海博物馆的馆长马承源先生,在筹办了“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何尊便被送去了参加展览。马承源看到这件青铜器后,研究了很久,大胆地猜想,这件青铜器估计有铭文,

就利用科学的方式,剥去何尊内部的层层铜锈,还真被他猜对了,里面出现了12行122字的铭文围绕着铭文,唐兰、李学勤、马承源等泰斗级人物,

围绕何尊进行了研究,而正是这段铭文,让何尊脱颖而出,成了国宝级文物之一,

在研究的时候,专家发现何尊内有122字的青铜刻字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训,其中宅兹中或(国)“四个字作为是中国最早的词组,

而何尊铭文成为了中国最早记录的文物实据,何尊的发现,不但印证史籍还弥补史籍的不足。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后来被上海博物馆的馆长,发现铭文并命名为“何尊”。

此后何尊曾经一度被,保价3000000美金的远赴世界各国推广中国文化和展览。直到了2002年,文物局将他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何尊成为了64件文物永远禁止出国文物之一,堪称镇国之宝。

二、陶鹰鼎

这件陶鹰鼎现在是国际一级文物,更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国宝级文物,现在的估价已经无法估算,但是它在出土后的一段时间,却成为了小鸡的食盆,

1957年,农民殷思义出去耕作,一铲子下去,竟然挖出了一件不起眼的的陶器,他看着这件陶罐造型很像一只小鸡,心想:呦,这陶罐拿来给小鸡做个食盆恰好”,原来他家里恰好鸡笼缺个食盘,就把它带回院子,给小鸡们当食盆。

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多,考古队来到了泉护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考古队就进驻了泉护村,随着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考古队也对泉护村附近进行了走访。

由于仰韶文化遗址就在附近,殷思义也经常去那边看看走走,逐渐地也认识了一些考古队员,一次考古队到村里调查宣传文物知识,他就给考古专家讲述了自己曾在地里挖出一件陶器,

当时的考古队员,觉得挺好奇的,就跟着他回到了家里,看到放在院子里的陶鹰鼎,但是考古队看到这件食盘的造型,就感觉它并不简单。

就和殷思义商量,把这件文物带回博物馆研究,殷思义想着不就是一个鸡食盘吗?如果真的是文物,捐献给国家也是应该的。

就这样陶鹰鼎就被带回了博物馆研究,在研究中,考古专家发现,这个陶罐是一个鼎,不过我们所见的正正方方的鼎不同,它的造型是一只雄鹰,鼎总体高度为360毫米;鼎的内部掏空为鼎口;陶鹰的双足,和下垂的鹰尾构成三足,让鼎平稳地屹立着。

考古专家越研究殷家的这件“鸡食盆”,越感觉这件文物非同寻常。因为本来新石器时期出土文物就不多见,这种完好的陶器更是少见,而且之前从没发现过如此精致的雄鹰的陶器,该文物不但造型生动,体积也很异于其他的陶罐,表情也很萌,让人看了一样,就知道其制作精良,所以应该是仰韶文化中的珍品,绝非等闲之物。

作为中国几千年前的雕塑珍品,陶鹰鼎在造型上达到了极致,陶鹰的双目炯炯有神,好像在凝神专注寻找猎物;尖嘴勾喙,体现了鹰在长空中凌厉的气势;强大的双腿和发达的肌肉,展现了鹰的威猛和凶悍。

可整体造型,却给人一种萌萌的视觉感。让人感觉非常的呆萌,可以说它是静态感和动态感结合非常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看到这件几千年前的文物,后人不禁感慨:仰韶文化的古人,何以能如此的巧夺天工呢?

但是围绕这件文物,依然还有许多的谜题,至今这件陶鹰鼎,当初到底实际的用途是什么?是盛水的?储存粮食的?还是祭祀所用的?考古和历史专家依然在考证,但是由于陶鹰鼎,历史久远,至今也发现了一件,后来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金冠带

金冠带是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是金冠带的出土经历,比上面的两件更具偶然的传奇,作为金沙遗址中的一件重要文物,金冠带被挖出来后,被当做了泥坑不起眼的破烂,露天躺在了泥坑里足足有30多天,

那么它到底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这就要从金沙遗址发现开始说起了,2001年2月,在成都附近的金沙村,因为要修建“蜀风花园城”,在施工时候,工人用退推土机挖出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璧和石蛇,还有一些古老的象牙。

这个消息惊动了成都博物馆,很快他们就派遣了考古工作人员,到当地进行考察,研究后感觉这里可能是与三星堆有关的金沙遗址,就决定进行初步的试探性发掘。

谁都没想到,四川成都一个仅次于三星堆的考古大发现,就此拉开序幕,金沙遗址考古挖掘也很传奇,原来成都博物馆考古队进驻时,施工的现场已经被挖土机挖出了很多的土方,这些土方被堆在一个路边,因为施工的需要,等工作结束后,这些土方会再填回去。

由于考古队进驻时,这里下了场雨,土方变成了泥泞,谁都没想到,土方里会有文物,可恰好此时的金冠带,被挖土机挖了出来,因年代太久远的原因,此时它身上,粘这一层很厚的泥土,表面上看,和路边的破烂和生活废品差不多,毫不起眼也没人会注意,

就这样他躺在了泥泞中30多天,后来又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一个考古工作人员,发现泥坑中有金光在闪动,他就很奇怪,因为每天都走过这里,从来没发现过有啥特别。

就好奇地过去看看,没想到发现泥堆里竟然躺着一条雕刻着精细的金冠带,当时人们也没搞懂什么情况,后来分析认为,是大雨把金冠带上的泥土冲刷掉,金光才显露了出来,其实一些工人反映,早在几天前,它就见到这条金冠带,只是没想到它是一件金子做的文物。

金冠带的发现让考古人员非常的激动不已,同时也感觉非常的幸运。因为金冠带挖出来的时候,是堆放在排污管道中,这些泥土回填到坑洞内,而且它已经露天堆放和无人看管下,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竟然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随后专家对金冠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条金冠带不简单,金冠带为圆形,上宽下窄,宽约26.8—280毫米,厚0.2毫米,重只有44克,出土时因为扭曲,已经成为了长条形,后来经过了文物专家的复原才成为了圆圈的样子,修复后它围成圆形,直径200毫米左右。

修复的过程中,发现金冠带上有精细雕刻的纹饰,纹理共分为四组,至今不清楚这些图案是符号还是代表着文字,每组图案是由双圆圈、箭、鱼、鸟组成。

箭杆把鸟和鱼连在一起。金冠上的飞禽拍打着双翅,好像要腾空飞起的样子,大眼炯炯有神。鱼的大头圆眼,精细地雕刻着各种的鳞片,尾巴稍微的卷曲。双圆圈外轮廓有两道旋纹,其中为两个小圆圈,图案构思极为精巧。

而在金冠带正中,是一个双圆圈图案。有专家认为,双圆圈所代表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不过更多专家认为它就是金沙堆人和三星堆人崇拜的太阳。

至于金冠带的用途,专家有的认为是戴在头上,也有的认为是系在手臂上,但是由于它比较轻薄,因此也有猜测是镶嵌或缝缀在某种装饰物上的配件。

金冠带和三星堆的联系

金沙遗址出土了不少的文物,为何金冠带能够成为镇馆之宝呢?

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冠带和三星堆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研究表明金冠带应该是金沙人的重器,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蜀国的起源,就出过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重要的首领,

他们可以对古蜀国兴衰更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近代的考古发现中,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都证明了这些上古的神话传说,并非是虚构的,同时也让山海经和三星堆有了联系。

而研究表明古蜀,虽然现在找不到很重要的文字记载,但是从文物发现中,看到蜀国在图案雕刻已经非常的发达。

而传说古蜀人崇尚祭祀,而且因为交通和贸易的原因,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古蜀国的艺术家,善于利用简洁的线条表达自然和事物。

而金冠带无论是金子的成色和制作工艺,还是对太阳的崇拜,都和三星堆太阳轮形器一样,呈现出古蜀人对太阳的尊重。而经过研究和对比,考古人员惊讶地发现,金冠带的图案和三星堆一号中出土的金杖上的图案非常的接近,从这点有专家认为,无论是地域还是文明,或者艺术的传承,这两个文明都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因此它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实至名归,当然当时谁都没想到,这件泥坑中的破烂,风吹日晒了三十多天的东西,竟然是一件国宝级文物。

结语:

事物与人一样,需要一双懂得欣赏和发现的眼睛,而文物也一样,不但懂得文物历史价值和意义的人,更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认识和沉淀,而每一件的文物,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是世界历史不可缺的一部分,而考古文物的研究,不但可以完善历史,同时也能探索人类的起源,为人类的未来提供发展方向,而文物收藏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许多人会认为文物需要投入很大量的财富,

其实真正来说,文物需要的是发现的眼睛和一些运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