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作者:醉谈天下事

1949年,一位刚参军的小战士,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开国上将的照片,他哭了,指着报纸上的将军说:“我终于找到他了,他是我的爸爸……”

失散的父子

1949年10月的一天,作为开国十大上将之一的邓华,正在兵团司令部作战室与大家一起研究作战总结。正说到关键处,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邓华有些不悦,便没有同意敲门的人进来。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可是敲门声却一声比一声急促,有些恼怒的邓华开了门,刚想责问到底是什么急事,一定要打断他的讲话,可还没等开口,门口参谋急忙敬礼,汇报到:“报告首长,12兵团首长肖劲光送来一封信,请您务必亲自拆开看一下,说是有急事。”

“急事?他能有什么急事?”邓华一边嘟囔一边拆开了这封信。然而,他从第一眼看到信的内容开始,眼泪就没有停过。这封短短的书信,邓华看了一遍又一遍。身旁的参谋递过来的毛巾,也没能止住这位将军的泪水。

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吩咐参谋备车,自己要马上去12兵团。大家都很好奇,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什么事能让身经百战,性格坚毅的首长,情绪如此激动呢?

邓华坐在车上,车子飞快地向12兵团驶去,而此时的邓华,思绪早已飞向了二十几年前。彼时的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1927年,邓华17岁了,那时的他,还叫邓多华。全家人打算给他说一门亲事。因为邓多华饱读诗书,他的母亲也在书香世家为他物色了一位姑娘,名叫邱青娥。邱青娥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儿,知书识礼,贤惠有加。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原本在外人看来,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婚姻,却遭到了邓多华强烈的反对。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邓华,痛恨封建礼教的“包办婚姻”,他不想娶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女人。当天夜里,他选择了逃婚,跑到了乡下的亲戚家。

可亲戚却将他送了回来,看着忧虑的父母和爷爷,邓多华无奈地妥协了,他娶了这位邱青娥。婚后,她为邓多华生下了一个儿子。邓多华享受着初为人父的喜悦,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为他取名邓贤诗。

然而,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便爆发了抗日战争。邓多华为了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梦想,决定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战士。家人的劝阻,没能动摇邓多华的决心。他与父母妻子告别后,就踏上了新的征程。此时,邓多华的儿子邓贤诗,尚在襁褓,还未满月。

邓多华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邓贤诗渐渐长大了,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每每小伙伴们炫耀起自己父亲有多么厉害的时候,小贤诗总是耷拉着脑袋回家问妈妈,自己为什么会没有父亲。

每到这时,邱青娥都以泪洗面,她告诉儿子,他的父亲邓多华是一个博学多才又爱国的大英雄,他去了井冈山,去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小小的邓诗贤心中,开始崇拜父亲,他暗下决心,要成为像父亲那样勇敢的人。可是在邓贤诗11岁那年,母亲邱青娥因长期操劳,一病不起。临终前,她还抚摸着邓多华给她写的那封信,呼唤着丈夫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邱青娥去世的消息传到了部队里,此时的邓多华,已改名为邓多华,他想把儿子接到身边抚养。然而郴州距他所在的部队,远隔千里,前方吃紧的战事,让邓华不得不放下了这个念头。在邓华的心里,国家永远比私人感情更加重要。

南征北战

忍痛放下个人感情的邓华,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战斗中。在长征中,他多次带领部队,击退敌人的追击和进攻,从不叫苦叫累。长征结束后,邓华先后担任了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邓华又担任起八路军115师第685团政治处主任,带领战士们,在平型关与日本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获得了全面胜利。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次年,邓华率领冀东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了一支10万人的抗战队伍,还建立了冀东抗战根据地。

抗战胜利之后,邓华又担任了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与当地的土匪,展开了游击战。在邓华的带领下,大家将盘踞多年,为祸一方的土匪,剿灭殆尽。

邓华的海南岛战役,堪称经典。只有两支军队的邓华,面对敌人十万之众,硬是乘着小船,登临海南岛,成功摧毁了敌人布下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令人啧啧称奇。

征战多年,邓华一刻也没有忘了自己的儿子,可当形势好转,他派人去接儿子时,却发现,邓贤诗早已离开家乡,外出讨生活去了。邓华多次打探,孩子也杳无音讯。在这乱世中生存,邓华不敢想象儿子是否还活着。

直到一个女孩子的到来,让邓华压在心头多年的抑郁,慢慢得以缓解。女孩叫李玉芝,那时,我军部队刚刚抵达太行山。为了庆祝胜利,部队举行了一场联欢会。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李玉芝受过高等教育,自然就成了晚会的主角。她那动人的歌声,让在场的每个战士都沉醉其中。这时,坐在台下的杨成武正在和邓华嘀嘀咕咕。

“邓华,你看这姑娘咋样?我看着不错,这样,我给你俩当回月老,撮合撮合们。”邓华听罢,闹了个大红脸,自参军以来,男女之事他从未想过。

杨成武可没管邓华好不好意思,联欢会结束后,他拉着邓华来到了李玉芝的住处。二人都读过书,对建立新世界的想法又都那样一致,因此,相谈甚欢。一来二去,二人便互相倾心,最终,在杨成武的撮合下,他们喜结连理。

结婚当晚,邓华便告诉了新婚妻子,自己在老家结过婚,还有过一个儿子。可是孩子现在与他失散多年,找不到了。原本以为李玉芝会气恼,可她却毫不在意,反而很关心邓贤诗的下落,婚后,她也托人帮忙寻找。

迟到的父子情

可谁都没有想到,此时邓贤诗,也跟随着父亲的足迹,来到了部队,成为了46军的一个小战士。虽然自己一直没有找到父亲,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伟岸形象。邓贤诗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为国而战。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15兵团攻入广州,全歼了逃亡西南方向的敌人,广州解放。广州人民夹道欢迎,庆祝解放军的到来。报社记者发表了大篇幅的文章,表达了对解放军的敬爱。

报纸中央,刊登了一张照片,这是一张军队统帅的合照,分别是叶剑英,陈庚和邓华。当邓贤诗看到报纸上的照片时,心中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张邓华的照片,为什么与自己看到的父亲的照片这样像?邓华,与自己的父亲邓多华只差一个字。这照片上的人,莫非真的是父亲?邓贤诗心里开始有了期盼。

在部队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心事重重,指导员发现了邓贤诗的状态,便找他来谈心。邓贤诗把报纸中的照片拿出来,流着眼泪给指导员看,说:“他是我失散多年的父亲。”

指导员吓了一跳,邓华可是高级首长,怎么可能是这个小战士的父亲呢?他安慰着邓贤诗,不要多想。然而,邓贤诗却没有放弃。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指导员为了弄清他的身份,向上级做了汇报。最终,邓贤诗获得了批准,可以写信核实身份。邓贤诗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请他们帮忙代为转交。

没多久,邓华就收到了这封信。他急匆匆地来到12兵团,迫不及待地推门而入,询问肖劲光孩子的状况。此时,肖劲光才得以确定,邓贤诗就是邓华的儿子。

可邓华工作过于繁忙,并没有立即与儿子见面,直到他去广州出差,父子二人才最终得以相见。

当邓华看到邓贤诗的一瞬间,泪水模糊了双眼。儿子已经长得这么大了,也出息了。在邓华的记忆中,邓贤诗还是襁褓中的模样。眼前的男孩虽然有些陌生,可他还是从邓贤诗的身上,看到了邱青娥的影子。

邓贤诗怔怔地望着父亲,他想喊一声“爸爸”,可是声音却哽在喉咙里。二十多年了,他曾在梦中无数次地叫过爸爸,可是此刻父亲就在眼前,他却怎么都叫不出来了。

邓华有些颤抖,他看着流眼泪的儿子,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他。邓贤诗终于感受到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大喊了一声“爸爸”,然后,跪在父亲面前,嚎啕大哭。多年的思念和委屈,如开了闸的洪水一般,倾泻而出。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时隔多年的父子,终于相认,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当邓贤诗告诉父亲,母亲临终前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喊着父亲的名字去世时,邓华沉默了,他说自己对不起他们母子。

可是邓贤诗却说,母亲和他,从来都没有怪过父亲,他们以父亲为荣。邓华听罢,泪流满面。

后来,邓贤诗也被调到父亲所在的城市去工作,一家人团圆了,李玉芝与邓贤诗的关系也很融洽,邓贤诗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在邓贤诗的心里,父亲是民族英雄。他虽然与母亲和自己分离多年,可那是因为父亲心中有着更大的志向,那就是驱除鞑虏,保家卫国。父亲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楷模。

邓贤诗告诉父亲,他想回部队继续当兵,他不想用父亲的名声搞特殊化。邓华欣慰地看着懂事的儿子,点了点头,他对儿子的想法很赞同。

骨肉分离22年,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开国上将哭了:他是我爸爸

于是,在陈赓大将的张罗下,全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邓贤诗将这张全家福贴身带着,辞别父亲,回到了自己钟爱的部队。

大道无垠,大爱无疆。邓华将军是共和国的功臣,儿子也将自己奉献给了部队,父子二人拥有相同的信仰,这就是血缘的力量,

1980年,邓华将军因病逝世,他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广为流传。戎马一生的邓将军,将自己全部奉献给了新中国。他的大爱精神,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