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作者:戚威说VC投资

如果你是个投资小白,当BOSS问你对某个项目的观点时,你该如何回答才能避免被追问到逻辑自相矛盾的尴尬呢?

momo今天去尽调了x公司。x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企业提供互联网医院信息化系统软件。查看销售合同时,momo看到:

合同总价100w。

其中,软件系统60w,云服务费15w,堡垒机10w,CA证书5w,第三方软件10w。

通过合同和访谈发现,除了软件系统之外,都是采购第三方的。

momo:这公司收入虚高。

小7:?

评价:在国内的软件行业企业中,一个问题就是受限于软件单价很难做高,纯软企业规模很难做大。

所以,把软件产品包到解决方案中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商业策略,既解决了客户多头采购的麻烦,也做大了软件企业的规模,增厚了收入和利润,因此是很多2B软件企业选择的一个发展方向(当然,还有别的方向,比如SAAS等)

当momo看完产品演示之后,发现这个产品功能简单,平平无奇。

momo:这款产品门槛不高。

小7:毛利率是多少?

momo看了看报表:我的如来佛,毛利率有80%?这么高的毛利,说明产品很牛 呀。尤其还有第三方的产品在里面。企业得有多强的溢价权才能卖出这么高的毛利呀。

评价:产品门槛高不高,先别急着评价,先去看看毛利率。一款软件产品的毛利率能有80%说明标准化程度比较高,而一项集成业务的毛利率能有80%那确实可以说很牛了。

momo:我没想到这家公司这么牛,看来这是家好企业。

小7:也许未必。去看看成本口径再说。

momo看了下主营成本明细,发现只有云服务费、堡垒机、CA、第三方软件,怎么没有人工成本呀?这个成本不对呀!

评价:毛利率是不是很高,先别急着评价,先看看他的口径,对于早期企业而言,成本和费用混同其实很经常(但是奇怪的是,大家通常会多计费用,少机成本,也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

momo:看来这个产品不行,成本肯定是故意不算人工的,为了抬高毛利率。

小7:先别急,再问问他的项目交付情况。

企业:我们产品开发与交付团队有6个人,1个月平均可以交付12个项目。

momo:按照人均工资1w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是2w…,占项目收入的2%… … 那毛利还是很高呀!

评价:对于任何项目,先别忙着去下结论,多想一步,在早期项目中的小问题很多是正常的,不要轻易揣测企业是恶意所为,多去想想该如何验证。

momo:看来错怪企业了,这是家好公司。

小7:先别急,再去看看他们的销售合同。

momo:这销售合同里面怎么有份维保合同金额这么高?6个月,4个人的维保服务,要收120w,比买套系统还要贵?!

企业:嘿嘿,不好意思,这是我们以前的老东家为了支持我们创业给我们的业务,价格高了点。算是变相给我们启动资金了。

评价:了解业务实质最好的方式是读合同。当然,这部分较为考验行业积累,你得大致知道一个软件行业的维保业务的性质和收费情况。

momo:老东家支持他们团队说明他们团队不错呀。再说,就一个项目也还好吧。

小7:未必…再去看看其他合同。

momo:又发现1个维保合同,200w,是跟他们股东签的。

还有1笔100w的医药大学教学系统开发合同,也是跟股东签的,这跟主业没啥关系呀?

看来公司的业务有点虚,非市场化的关联交易太多了。

评价:凡事有一就有二,不会有那么多的偶然,顺着线索多往下找找。

momo:这个企业看来,嗯,好像,或许,大概,有点问题?

小7:好好说话。

momo:怕你又给我来个反转…

小7:看看采购合同。

momo:有个采购合同是采购了第三方的医疗技术平台,花了10w。这个之前他们访谈时说过的,是他们重点的一个产品。没想到是买的第三方的,这个是说明他们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太行呀,而且看起来这个学术平台产品本身也不难呀。

小7:他们的研发团队有多少人?

momo:43人

小7:你觉得正常情况下,研发这类产品需要多少人?

momo:10+人就差不多了吧

小7:他们之前说的这个产品的门槛是啥?

momo:他们说,在之前的老东家里面花了3000万资金经过3年研发了这个产品,老东家后来裁撤了这个项目,于是项目负责人带着30多人的团队出来继续做,所以产品的门槛很高。

小7:反过来想想呢?

momo:……

小7:老东家花了3年时间投了这么多钱,却最终把这个项目砍掉了,说明这个项目做得不好呀,如果是市场不行,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企业在做,那么很可能是团队不行。 这个团队的学历背景怎么样?cto什么学历呢?

momo:大专为主,cto也是专科,没有本科以上学历。

小7:现在明白老东家为啥要给启动资金了吗?

如果你想跟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研究VC专业知识和投资逻辑体系,欢迎加入【V研社】的大家庭。

VC尽调与行研方法论社群(简称【V研社】)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社群定位:

本群主要探讨股权投资尽调和行研的方法,定位于股权投资(VC、PE)通用类的知识分享与交流平台。

本群不交流具体项目、不空谈国际形势、前沿技术、行业机遇、文史地理、医卜星相……

比起行业趋势、投资机会,本群更关心投资机构怎么尽调、怎么访谈、怎么写报告,怎么建工作底稿,怎么分工合作……怎么分析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以及怎么得出每一个结论的。

因为每位投资人所投项目方向不同,比如消费行业的朋友听技术类的项目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没有基本的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如果以灌输行业基本知识为目的的话,会把对大家都有用的信息淹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做减法。专注在一个领域不断精进。V研社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安静讨论尽调基本功的场所。

我们会有不定期的业务话题讨论、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资料与模板分享,有问题也可以求助群内的小伙伴。

成员构成:

群里有来自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负责人,有来自国内一线VC机构的从业者,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优秀企业的创始人、高管、投资负责人,有来自知名国内外投行、四大会计师、红圈所和国内头部FA机构的从业者,还有哈佛牛津剑桥哥大清北复交等国际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同学。

我们的社群有不同定位:既有针对行业大咖的专家群,也有针对基础技能入门的新手练级群,还有讨论求职转行的职业规划群。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除了有免费的社群可以加入,我还为新入行的朋友写了一本书,叫《投资尽职调查》,各大网络平台有售卖实体书,微信读书上也有电子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欢迎交流。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投资尽职调查》封面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投资尽职调查》大纲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投资尽职调查》书的好评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投资尽职调查》好评截图

有趣的VC风险投资问答攻守道

《投资尽职调查》好评截图

最近一段时间,我将我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工作思考,开发出了两门课程,一门是关于财务尽调方法论的,一门是关于行业尽调方法论的,有些群友学习之后反馈也挺好的,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私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