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作者:耳机林sir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周华健有首老歌,叫做《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

人是这样的动物:总会因为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老物件,忽然一瞬间就掉进了满是旧照片的回忆里,念旧,乃人之本性。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而在耳机里,没有什么东西会比平头耳塞更适合用来勾引回忆的了,因为你看身边,包括苹果用的都是吹风机造型的配塞,那虽不是入耳但也绝非“平头塞”,然而在70/80/90后心中,早期接触的耳塞毫无疑问是平头的,有些人是以索尼808入的门,有些人是森海MX系列,有些人听AKG K314P长大,还有更多的人是靠着苹果当年的平头小白完成了和耳塞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种款式的新品现今已不多见,所以骤然出现在手边,真的会有一种往日重现的既视感。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好在总不至于是全无新品,手上这条M200平头塞,它来自SIVGA,这在我印象里是一个主要做头戴大耳的国产品牌,宣发方面比较老实,给人的一贯观感比较扎实。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塞子的包装没啥可说的,收纳盒也比较普通,本体则摸得出的可靠:航空铝合金的外壳做工考究,而且这个腔体它跟之前那些经典平头构造都不一样,这会在观感上给人多一些好感(毕竟各种公模复刻版大家见得太多了),搭配高纯度OFC的线芯+编制讲究手感佳的线材……仔细回想一下,在平头塞大行其道的那些年,如果有厂家把塞子的腔体和线材做成这种级别的手感和触感,那几乎可以肯定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一炮而红,毕竟当年那些老平头来不及在意这些玩意儿,你看看我手上这MX90的线都碎成啥样儿了……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有趣的是这塞子居然还带了线控,还兼容IOS和安卓,以及配件里还有线夹和绕耳耳挂,这让它身上的穿越感又重了一分。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关于单元方面,它这个单元直径可真大啊,达到了15.4mm,官方说法是“PET透明带铜环膜片+超高张力铜线音圈+高性能磁铁”——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动圈技术和腔体技术普遍都是明显超越当年的,所以对于这副售价299元的塞子,我其实一点都不担心它在素质上的性价比,更值得好奇的,是它的声音审美。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这里我们折回头说下平头塞为何会如此式微:首先一个原因就是隔音需求,早在有线时代,入耳式因为更隔音,于是在更强的密闭效应下低频表现力会相应加分,这使得它更加容易讨好大众;再后来无线+降噪的时代一旦到来,入耳式的赢面更加不言自明。但这不代表说平头塞就毫无优势——入耳式尽量堵死耳朵的操作明显会使得耳内不透气,分泌物也无法及时排出,甚至劣质硅胶套还有导致过敏和细菌滋生的概率,所以平头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戴起来会更舒服。

佩戴舒适度这件事,在疫情当下似乎有些触底反弹,毕竟很多人出门频率就因此减少了,在家听歌舒服比隔音要重要(所以大耳、台式器材、音响器材这两年销量反而是普遍在增加的);还有一点就是平头塞的声场其实是具备天然优势的——如果你觉得你当年听的平头塞声场不咋地,那我只能很坦诚的告诉你,这只是因为当年你戴的那个型号确实不咋地。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SIVGA M200这条塞子,因为在拆封之后它就是套着原配空心海绵套的,我一路听下来也觉得戴上海绵套才是它的合理配置,加之配送的海绵套的质量也的确挺不错(过往碰到过无数奇烂无比的平头海绵套,都是眼泪),佩戴也更舒服,故而接下来的声音描述,全是基于带套的前提下:

首先它不难推,32欧的阻抗114的灵敏度,绝对不是PK1那种高阻潜力货,不需要你去玩什么大力出奇迹,实际上我拿万元级的海贝RS8+凯音C9推下来,比R5ii提升也不算大。所以这个小家伙的定位就是给想买平头塞的人一个选择,它不挑前端是真的,随便整个入门小尾巴也够用。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然后它的声音,素质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衔接良好的三频,刻画完整形状标致且明显偏大的声场,背景透明度不错,层次感和乐器定位都有条不紊,然后给你很细密的解析力——这个解析还不只是细密有线条有骨相,甚至它还藏着份内秀在里头,就属于越听越有,越琢磨越丰富,泛音也裹得分量合适,且更重要的是有润泽劲儿,给空气感。限于价位它对每个细节的刻画都谈不上多有厚度多饱满,但是细节是给足了的,再考虑到它仅仅299元的售价,这个表现力我是很赞赏的。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而且在这里也要提醒下大家(包括我自己),我们目前绝大部分人对于塞子的审美,是基于入耳式的审核框架。可是在当年事情并非如此,比如M200这个低频量感,在现在听来一定是偏少的,哪怕套了海绵套都是偏少的,设定肯定是被定性为“偏上半身”的。可若纵向比较当年的那些平头塞,它这个量感未见得算是偏少,比如我手头这条K314P,横向比较的话M200的低频量感怕是还要再多一些,对低频乐器的形体还原还要更佳更丰厚少许。当然了,K314P的素质尤其是解析,跟它原本也就不是一个段位的,M200如果有幸坐上时光机穿越回2008年,那么它的素质妥妥是500+的级别,甚至跟B&O A8掰掰腕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A8贵也主要贵在音色上,它的素质依然不会比K314P强出很多,毕竟那时代15.4mm的动圈振膜会很欺负人。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素质漂亮之余,更值得称道的是M200的音色:现如今做平头塞,你做PK1那种大动静大气势实际上很不明智,因为时代变了,物质条件和试听条件都丰富了,大家在入耳、大耳、音箱上见过太多气势雄浑的东西,平头塞你还能反了天去?所以M200走的这种——中性干净、强调宽松、明显润泽、背景透明、又拿很多细节悄咪咪“藏”在声音里的表现力,就很对路。它让你听起来首先没有侵略性,不会因为高频太亮而刺激到你(实际上这个高频还是比较来劲的,只是带了空心海绵之后自然会降一点亮度,摘除之后会相对更直白),也不会因为整体欠缺活力让你没心情继续听。它首先给的氛围就是又自然宽敞、又松弛简单的、也没啥染色、再加些上面说过的宽松润泽。然后你就毫无负担的去听吧,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听过去了,耳朵也不觉得累,心也不累,细节也一直不断有出彩的点让你颔首——很有点儿道法自然显真义的劲头。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如果让我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那可以这么说:不是很多同学玩鞋么?这个鞋舒服那个鞋限量的?然后你回到家穿啥?穿拖鞋!拖鞋才是最舒服最没负担的,这条SIVGA M200给我的就是这个感觉,当然这样的比方厂牌肯定觉得不大妥,我也觉得未必很妥,不过大家应该一下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你从外面回家,还想用耳塞听会儿音乐(也可能是怕扰到家人),那么一副入耳和一副平头,你会觉得哪个更舒服?如果这个塞子的声儿恰好还挺对你胃口,你会不会考虑尝试一下?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当然了,也会有人说:哎呀林sir不瞒你说我就是戴不好平头塞,我当年就一直是平头塞戴着不舒服——那这个你可别勉强,任何一种构型的塞子,哪怕威士顿UM1那种造型的,我都遇见过有人就是戴着不行,所以平头塞戴不好,或者你没尝试过平头塞的人,就别盲狙这个了。

但如果你不属于上述人群,你说你戴过平头塞,你想要在两三百价位再买一副平头塞给自己听着玩儿,声音不要求特别惊为天人,但是要有些“嚼头”听着有些意思,且不挑前端,且做工用料不担心放两年自己灰飞烟灭了……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SIVGA M200这样的平头塞?

那么,SIVGA M200,你,可以考虑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