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析山羊绦虫病的防治技术

作者:饲料博览
浅析山羊绦虫病的防治技术

要全面提升山西省素水县养羊产业化水平,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做好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山羊蚜虫病是绵羊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笔者从病原和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和病变、诊断点、预防治疗、病例证据等方面探讨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要点。

1 病原体和流行特征

蚜虫病是山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菌是蚜虫,相关人员在山羊的小肠里做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蚜虫有Monitz蚜虫、蚜虫病和无蛋腺成形术3属,有单独感染引起的疾病,也有混合感染引起的疾病。Monitz蚜虫是大型蚜虫,最常见的是头部小,呈近似球形,四个吸盘,没有顶部突起和小钩子。剖面有两组生殖器官,睾丸分布在排泄管的两侧,女性生殖器官包括两个扇形淋巴细胞和两个块状蛋黄腺,卵巢和卵巢腺体中间在卵巢周围形成一个环,具有自受功能。卵是三角形和四角形的,卵包含特殊的梨形装置,其中包含六角形随从。

蚜虫在肠道中可与病羊的粪便一起排泄,进入大自然,卵被蚯蚓吞下后,卵中的六个钩子通过消化道,进入体腔,发育成传染性囊尾,山羊吃草一旦吞下含有触觉的草或与土壤蛞蝓接触就被感染。临床上发现在草期山羊蚜虫感染病例增加,这是由于绵羊在早晨、黄昏或雨天放牧,由于草的繁殖,在茎叶植物中,山羊吃草料与草一起导致地方病和流行。

2 临床症状和病变

山羊蚜虫感染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如果没有发现或预防驱虫剂,当绵羊种群中寄生蚜虫数量增加时,疾病会恶化。幼羊的最初表现为精神抑郁、体重逐渐减轻、腹痛、异常值、粪便软,进而发展成腹泻、粪便中含有粘液、用妊娠片,然后症状加重,贫血、水肿、脱毛、苍白、腋下或便秘交替出现。有时昆虫成群结队地聚集,导致肠道凝结和死亡,有时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摇摆不稳,表现为漫无目的的运动,蹒跚,有时肌肉抽搐或震颤等症状。病羊的最后阶段精神抑郁,回头,吐出泡沫,对外界反应迟钝,神经型蚜虫羊,往往以死亡告终。

浅析山羊绦虫病的防治技术

病变:身体消瘦,粘膜苍白,贫血。胸腔渗出增加,有时在肠道中阻塞或扭曲,伴有蚜虫。

3 诊断点

在病羊粪球表面有黄白色的孕期,形状像煮熟的米粒,妊娠段进行涂片检查,可以看到大量的灰白色、特征性昆虫卵。当用饱和盐水浮选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蠕虫卵。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诊断病原体和流行特征。

4 预防性治疗

在流行地区,每年需要定期预防性驱虫剂,幼虫应在放牧后每月一次左右驱虫,第二次驱虫应在第一种驱虫剂后3至4周进行;驱虫后,粪便通过积累发酵、生物卵根除,可减少病害复发,对虫卵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滋生地和放牧草原等环境二次污染。在养殖区,应定期清理发酵时积聚的粪便,不得将新鲜羊粪用作肥料。不要在早上或雨天吃草和割草,尽量减少绵羊吞噬蚯蚓的机会。

治疗驱虫剂可通过丙烯硫喷妥、每1公斤病羊体重15~20mg/次、口服剂量或强百里香(芬苯达ivermone片剂)、30mg/次/每1kg体重、1次口服剂量,或阿苯那唑ivermone片剂,或每1kg病羊体重30mg/次施用。第一天服用驱虫药后,第3天服用大黄苏打片按1公斤体重1片清理肠道,第5天服用肝脏健康胃,从第一天服用驱虫药开始,第8天开始重复用药1次, 能达到驱虫效果,且安全性好。

5 案例介绍

2019年,素水县十里乡张村放牧山羊308只,其中当年产羔133只,9月以来已死亡29只。据了解,牧羊户在发群初期,并没有准确诊断出患病绵羊的病因,虽然也用艾维辛注射液作为驱虫剂,但由于该药只对体内线虫或体外寄生虫有疗效,但很难杀死山羊蚜虫, 因此,病羊逐渐变瘦,死羊数量增加,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当作者受邀到场时,结合临床症状、病原菌和流行特征,现场解剖一只病羊1只,看到小肠吸附一条白色扁带虫,诊断为山羊蚜虫病,10月20日,现有279只山羊柱采用阿苯炫目伊维菌素片剂,取空药, 成年绵羊一片/只,幼羊1药0.5片/只,第二天有很多白色扁带蠕虫排泄,第三天服用大黄苏打片,第5天服用超国家胃消散,第8天开始重复用药。此时,死羊可以控制,嫩羊毛色泽鲜艳,体重增重,成年羊食欲增多,感觉迅速恢复。

浅析山羊绦虫病的防治技术

6.结合当地疫情法,制定科学的防疫消毒制度,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治山羊蚜虫病的流行规律,注重预防措施,通常认真观察,谨慎养殖,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对病羊粪便进行非化学处理,防止蛋污染水源或放牧草原造成二次 污染,每年定期驱虫,可有效减少养殖和生产的损失。

作者:温健康助理兽医,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