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湖评论:深入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五重意蕴

作者:荆楚网
东湖评论:深入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五重意蕴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征程,从“解决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进一步弄清楚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与要求。

就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民共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本质特征就是“共同”,即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既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力量之源。我们党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民共富”。当然,“全民共富”并不意味着全体人民“同等富裕”“无差别的富裕”,这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共同富裕应该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全体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状态下的人民收入水平也将存在差距,差距与其对社会所作贡献相关,只是这个差距应处于适度范围,不能形成两极分化。

就要求而言,共同富裕是高质量的“共建共享共富”。在共同富裕的推进中,共建、共享和共富三者密不可分,有机衔接。其中,“共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条件,“共享”是共同富裕的保障和过程,“共富”是共同富裕的目标与结果。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发展步伐较慢的情况下,单纯通过缩小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只会挫伤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共同贫穷。所以,从“共建”出发,全体人民需要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积累人力资本、公平获得共创共建的参与机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等收入群体得以壮大,其富裕程度得以提升。“共享”意味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还需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使得农村人口享受到和城镇人口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就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多维度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含着精神的富足,环境的宜居宜业。首先,共同富裕不是仅指经济方面的高度发展,而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位一体全面综合发展、高度协调统一的状态。其次,发展成果要全方位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不仅要满足物质层面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群众享有政治权利、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等精神层面的需要。再次,共同富裕还应满足生态需要,即人人享有天蓝水秀地绿气清的美好宜居环境。总体而言,多维度的幸福生活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基于此,共同富裕中“富裕”的观察维度包括收入消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法治建设、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等诸多方面。

就发展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是渐进式的“逐步共富”。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终点,是阶段性与长期性、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辩证统一。当年,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由“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随着“先富”目标的实现,随着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心要从“先富”转到“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上。其中,缩小“三大差距”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共富”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被列入2035年大陆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预见,对2035年所设定的目标也将是阶段性的,到那时还会根据时代特征提出新的标准。

就实现手段而言,共同富裕是提升能力的“劳动致富”。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分配财富,更不是通过“劫富济贫”实现共同富裕,而是通过提升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改善人力资本效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摆脱贫穷、达至富裕。我们不能以经济资源占有的多寡作为贫困标准,而是要以人们取得收入、社会地位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贫困的内涵丰富而复杂,具有动态性、多维性。其中,能力的欠缺是产生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两级分化到共同富裕,实现人们“致富”能力的提升应为重中之重。因此,在共同富裕征程中,要围绕提升人的能力,加大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以赋能人力资本,同时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赋能社会资本,为人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振华(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邹 欣(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王舒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