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设广深、广珠快捷走廊“轨道上的大湾区”呼之欲出

作者:南方都市报
建设广深、广珠快捷走廊“轨道上的大湾区”呼之欲出

航拍云展高速信阳段。

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系统"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4.6万亿元,其中2.2万亿元,即近一半,将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届时,广东的轨道交通网络将更加密集,"在大湾区的轨道上"呼唤。

十三五期间

完成投资1.43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广东是国内国际运输需求最旺盛、交通最完善的交通方式、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最发达、服务最丰富、产业形态最多样化、创新力量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43万亿元,约为"十二五"期间的1.68倍,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

在《规划》出台前,广东曾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国家综合三维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极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十四五"期间

率先形成"渠道、枢纽、网络"联动

在"十三五"规划的坚实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广东省交通综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面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基本形成,客货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运输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而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将建设全省,畅通全国,连接世界,高质量发展交通将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广东要率先形成'渠道-枢纽-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王明说。

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广东在国内外经济和国内外双重辐射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积累优势。"十四五"期间,广东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进一步拓宽内外交通综合通道。

1 整体布局:"一中心三极"有利于宽深度联动

在通道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完善"三横四纵两环"省级交通主体骨架,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一中心三极"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以汕头、湛江和韶关为两极。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表示,与上届相比,"一中心三极"的整体布局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把深圳、广州列为中心,二是将韶关提升到第三极。

在早期的规划中,广东更突出的中心位置是广州,广州是省内、华南地区唯一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将深圳和广州并排,肯定了深圳在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两座城市的连接。

至于这一轮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从近年来开始,高铁线路建设规划一直沿袭。韶关位于广东最北端,原定位于京广线上,近年来,规划与江西赣州、湖南永州等高速铁路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显著。"这种交通枢纽布局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枢纽、枢纽和网络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有效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各区域的共同发展。"胡刚说。

2条高速公路:到2025年,该省将有36条高速公路

在公路方面,《规划》提出加快省级走廊建设,加快南雄至新丰、梅州至武平、湛江至南宁、花州至北流等省级走廊建设,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对外连接能力。

3.机场建设:深圳第二机场成立,加强支线航空枢纽机场功能

《规划》提出加强深圳宝安机场与惠州机场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加强惠州机场承担深圳第二机场的功能。

数据显示,去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791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不亏损的十大机场之一。有研究表明,目前深圳机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对深圳机场成为枢纽机场有一定的限制。按照此前规划,惠州机场将建设干线机场,主要服务于惠州、太尾、河源和深圳东部。这意味着深圳不再局限于城市空间内的资源配置,而是以区域视野、城市群视角配置资源。广东正在加快建设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世界级机场集团,惠州机场承担深圳第二机场的功能再次明确,对深圳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强化支线航空枢纽机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4 快递货流:"12312"出行交通圈助力客流物流联通

为加强综合立体运输网络建设,《规划》提出基本建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圈。胡刚认为,在交通出行和快速货流中,体现了广东的客流,货流越来越受到重视。

客货流动的加快,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加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来说,交通物流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将有助于广东省工业客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 绿色出行:推动氢能公共交通等发展

在王明看来,交通运输是碳排放规模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工业省,创新第一强省,工业生产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促进交通装备升级换代、燃油效率提升、加强新能源替代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该计划建议制定一项在运输领域实施碳峰的计划。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交通装备中的应用力度,推动氢能客车、氢能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LNG动力船的发展,加快LNG动力船的应用和内陆LNG加气站的布局。

6 交通服务:拓展无人车城市配送场景

为适应客货运输需求特点的变化,《规划》支持运输企业加快行业模式创新,丰富运输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门到门、点对点"城际客运和农村响应式客运等定制出行服务,引导发展共享交通规范,支持广州、深圳等地探索发展"空中出租车"等新型城市通勤模式。鼓励发展定制物流、共享物流、冷链快递、即时直送等。拓展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的城市配送应用场景,利用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研究城市地下物流配送发展。鼓励优势企业整合交通科技产业链资源,以开拓数据、开放平台、开放场景,培育交通科技产业生态圈。

7 轨道交通:建设"大湾区步调近尾"

粤港澳轨道交通建设和连通性加快成为《规划》的重点。广东一直计划建设"大湾区上轨道",2020年之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城市的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粤港澳大湾区一度成为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区之一。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大湾区轨道"从蓝图走向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屿地区这两个城市经济圈是全国综合三维交通网络的四极,在全国综合交通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划》提出要加强两极连接,连接珠江口两岸,以连接内地与港澳为重点,建设以高铁、城际铁路、高档公路为骨干的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加速形成一小时的生命圈。

8 交通连接: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

随着粤港澳建设进程的加快,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在互联互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行业来看,珠江东西海岸产业特点不同,促进了两岸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产业建立更多联系,增强了全省整体产业集群辐射力。

除了"硬联通",还要强制"软联通"。《规划》建议加强内地与港澳的联系。加快深圳东部过境公路建设,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提升港深交通通畅水平。推动实现内地高铁、城际铁路和澳门轻轨在珠海站、横琴站便捷连接、粤澳新航道(青毛港)连接通道和珠海站广珠城际铁路的实现,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

9.高速走廊: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将建成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广珠(澳门)高铁、珠肇庆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速铁路和广珠城际进驻广州中心城市,研究新的广深高速铁路走廊,建设广广珠高速走廊。

同时,广东还将加快建设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佛赵城际-佛万城-万汇城际、赵顺南城-中南虎城际—唐沙至龙岗城际等3条水平铁路通道。结合深江铁路建设广珠城际铁路中山联络线,形成珠海经南沙至深圳、珠江口直通铁路通道。

欧阳长城表示,未来,轨道交通将比其他交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未来,大湾区内的轨道交通有望形成"一网一票、一串城市"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的核心是通过轨道交通促进大湾区生产要素、生活和环境的快速自由流动,最终实现交通从工业到生活的融合。

他判断,未来,在大湾区内,城际铁路将实现公共交通的运营,城市居民可以在城市节点之间自由出行,成为中心城市。同时,湾区内的城市将通过城际和铁路网络在大约一小时内到达主要的外部国际枢纽或重要的陆地枢纽,为同质化交通枢纽提供的旅行便利。

《规划》不仅要加强内部互联互通,还提出扩大高标准铁路的覆盖面,让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其他城市群,让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形成"双通道"格局。

如何推动粤港澳两座城市的融合发展,欧阳长城认为,第一步是建立健全大湾区轨道交通协调机制,包括政府、企业、产业三个层面。其次,要在大湾区内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网络规划。

10 深珍珠手拉手:海洋通道规划加速

为进一步推动珠江口两岸一体化,应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中国内地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莲山通道等通道,完善海峡两岸配套分布道路。推进深江铁路、佛湾城际铁路、中南虎城际铁路等铁路走廊建设,研究论证以铁路功能为主的燕阳铁路,规划深中山城际铁路。

珠江东西两岸互联互通的问题,现有的跨河航道无法满足珠江口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规划》也做出了有针对性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渤海航道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将与深圳共同推进渤海通道规划。同年,深圳前海管理局还发布了《深珠(渝阳)海峡前海汇聚规划研究》项目目标公示,明确了深圳方面的方向,未来预计从深圳前海直达珠海30分钟。

目前,东岸珠江口、西岸仍缺乏较多的交通连接,深圳和珠海的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但开车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根据规划,深珠航道是连接珠海和深圳的跨海大桥,位于港珠澳大桥和深圳海峡之间,将承担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功能。该通道始于深圳,横跨燕阳至珠海,向西延伸至泰山和阳江。

有市民担心,如果港珠澳大桥与深圳相连,雁洋航道的建设是否有意义。有业内人士指出,燕阳航道距离港珠澳大桥约20公里,后者以铁路功能为主。

如果说中华深海航道是横跨珠江口的"内环通道",港珠澳大桥是珠江两岸的"外环航道",那么中间的深珠航道可以算是"中央航道",为大湾区的连通性增添了新的想象空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