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升了却不懂如何当好管理者?未考虑过得升职意义!

作者:聚宋星
晋升了却不懂如何当好管理者?未考虑过得升职意义!

当你没有思考自己在这个职位上的意义,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能量,很容易就会落入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之中,最终变成组织里的冗员及负资产。(本文摘自《职场优升学》一书,作者为方植永(小安老师),以下为摘文。)

小孟在公司的人事布告栏上看到了好朋友小山的升职消息,两人相约中午休息一起用餐。

小孟兴奋地说:「小山,恭喜你升官,你一定很开心吧!真是实至名归。」

小山皱眉浅笑,「嗯,谢谢。其实我的主管两个礼拜前就告诉我这个消息了,可是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当主管、怎么样带团队,很担心自己做不好。老实说,这两个礼拜我的情绪满复杂的,与其说开心,倒不如说惶恐的感觉更多一些。」

小孟:「我觉得每个主管应该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应该做久了就会熟悉了。你可以看看你的主管都做些什么事啊~大致上就是排排班表、管理进度、纠正错误吧?然后责任也因为职位变高所以变重了。」

小山叹口气回答:「或许吧,我只是认为主管应该有更大的使命意义在后面,不该只是这样表象。我需要一些时间去摸索,但好像又没时间做准备……」

晋升了却不懂如何当好管理者?未考虑过得升职意义!

升官加薪是件值得喜悦的事情,身边的亲朋好友会争相在脸书帮你按赞打气,或者透过手机捎来恭喜。

原本以为拥有主管的权力以后,一切就会变得很好,但就职后却发现,这个位子并没想像中容易,不再是把分内的事情做完就好,除了「管事」还要懂得「理人」。

然而,当你没有思考自己在这个职位上的意义,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能量,很容易就会落入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之中。

也就是说,人往往因为某些能力或特质而被拔擢,然而晋升后却因为各种原因碰壁而无法胜任,最终变成组织里的冗员及负资产。

你可能会问,公司在晋升的时候,都没有明确说明「为什么是我升职?对我的期待是什么?我不知道要带领团队去哪?接下来组织发展目标是什么?未来策略布局又是什么?」。

的确,有时候企业碍于组织现况很缺人,所以必须即刻选择表现比较好的人晋升,还没来得及给你完整的培训,就需要你坐稳这个位子。

这个时候的你只能遇到了才懂、碰到了才学,在摸索的过程中,感觉阻碍重重、战兢迷濛,便很容易落入自我怀疑的情绪漩涡之中。

面对这样困难的处境时,有的人会成为「一定是我能力不足」的加害者,又或者是「都是公司没有栽培我」的受害者,但这两种思维是无法帮助事情有所改善的。调整为积极的承担者,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能做些什么?」才有机会扭转局势。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你,会想要大刀阔斧在新职务上创造产值、为部门带来显著绩效,但我反而会建议,先不用汲汲营营地在短时间内树立显赫战功,首先必须思考的是,你对于团队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关注在「人」而非「事」。

面对你的团队伙伴,试著把自我价值透过以下四种角色来体现,分别是:伯乐、教练、分析师与啦啦队。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你,对于团队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关注在「人」而非「事」。仅为情境图,取自unsplash图/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你,对于团队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关注在「人」而非「事」。仅为情境图,取自unsplash

晋升了却不懂如何当好管理者?未考虑过得升职意义!

主管角色1:伯乐

如果你是内部晋升,表示对于身边的伙伴应该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懂得辨识每个人的特长、懂得如何将对方的优势正确地运用、你知道谁跟谁一起工作可以创造更好的产能,这时候成为伙伴的伯乐,适才适所地给予相对应的任务,尝试协助将他的长处不断提升,逐步打造自己的幕僚团队。

倘若你是空降主管,对于企业文化、运作、机制、人员等,都还在适应熟悉的阶段,请优先花时间在团队伙伴的认识上。

小安会建议每个礼拜刻意安排一个时段给伙伴,聊聊生活中的兴趣、他关心什么议题、在乎哪些价值,先建立友好关系,同时慢慢了解到不同伙伴的特质与动机。

有的伙伴刚有孩子、有的喜欢变化挑战,如果未来有出差的任务,也许尽量安排给喜欢挑战的伙伴,而非渴望稳定照顾家庭的员工。

这些都是需要靠平常大量的观察与沟通,累积你对伙伴们的认识,才能成为他们的伯乐,进而看见他们的好、运用他们的好。

主管角色2:教练

晋升了却不懂如何当好管理者?未考虑过得升职意义!

职场一路走来,你是累积一身的成功经验,才得以造就优秀的自己,该如何把这些成功模式有效传授给你的团队伙伴,是身为教练的角色需要做的。

体坛是最常听到或看到教练的地方,在赛场上我们常看到教练坐在场外观察整体局势,适时喊出暂停,给予球员明确的指示及建议,拟定出各种能扭转情势的战术。

这些教练的球技不见得比球员好,但球员们都会愿意采纳教练的建议,因为教练靠的不是职位或权力的主从关系,而是能针对球员的个别差异,提出对球员有帮助的建议。

他们谈数据、实证、理论,而非单靠自身的假想或喜好来给予方针,思考的是如何帮助球队获胜,而非追求自己的免责。

同样地,你的成功经验也许不见得是真理,能力也不见得是团队中最强的,但你之所以能成为主管,表示你的成功经验在这个团队是适用的。

成为伙伴的教练,辨识特长后给予建设性的回馈建议,不是要纠正对方的错,而是分享你的对,帮助伙伴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只Do things right,更能Do the right thing。

主管角色3:分析师

然而对于刚晋升不久的你来说,对公司策略方向跟制度规范也许还不甚熟悉,这时候你能够跟伙伴一起讨论工作流程上的问题,以及有哪些可能的解套措施,当员工跟你回报任务进度时,可以表现多一点的好奇,了解他的执行方式与思考观点。

成为分析师的角色,能够帮助团队分析癥结点与优化点,协助伙伴针对当前的选择、行为及人际关系分析利弊,以补足其盲点。

恰巧地,假如你跟伙伴之间是好朋友的关系,那么你能够提供他最好的帮助,不就是为他分析职涯利弊吗?若你能以分析师的角色,与职场上的好友对话,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迈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关系:亦师亦友。

主管角色4:啦啦队

最后来谈谈啦啦队这个角色。啦啦队通常不是在最后达标时,才出现呐喊欢呼,而是在团队努力过程中就会陪伴与激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希望获得成就感,但别只是夸奖「你好棒、你好厉害」,而是能够明确指出他哪里好,让伙伴知道你关心他付出努力的过程,而非仅仅关切达标的结果。

此外,透过分享你的成功故事,也能够让伙伴们了解到公司是愿意肯定员工的付出与价值,而身为主管的你,本来也不是最好的,但经历了哪些努力才走到今天。

激励不是非得要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能够带动团队的成长思维与建立正向期待,才能奠定由内而外的长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