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1.       硬件特性:

【Flash的硬件实现机制】

Flash全名叫做Flash Memory,属于非易失性存储设备(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与此相对应的是易失性存储设备(Volatile Memory Device)。关于什么是非易失性/易失性,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非易失性就是不容易丢失,数据存储在这类设备中,即使断电了,也不会丢失,这类设备,除了Flash,还有其他比较常见的入硬盘,ROM等,与此相对的,易失性就是断电了,数据就丢失了,比如大家常用的内存,不论是以前的SDRAM,DDR SDRAM,还是现在的DDR2,DDR3等,都是断电后,数据就没了。

Flash的内部存储是MOSFET,里面有个悬浮门(Floating Gate),是真正存储数据的单元。

在Flash之前,紫外线可擦除(uv-erasable)的EPROM,就已经采用用Floating Gate存储数据这一技术了。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1.典型的Flash内存单元的物理结构

数据在Flash内存单元中是以电荷(electrical charge) 形式存储的。存储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图中的外部门(external gate)所被施加的电压,其控制了是向存储单元中冲入电荷还是使其释放电荷。而数据的表示,以所存储的电荷的电压是否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Vth来表示。

【SLC和MLC的实现机制】

Nand Flash按照内部存储数据单元的电压的不同层次,也就是单个内存单元中,是存储1位数据,还是多位数据,可以分为SLC和MLC:

1.       SLC,Single Level Cell:

单个存储单元,只存储一位数据,表示成1或0.

就是上面介绍的,对于数据的表示,单个存储单元中内部所存储电荷的电压,和某个特定的阈值电压Vth,相比,如果大于此Vth值,就是表示1,反之,小于Vth,就表示0.

对于nand Flash的数据的写入1,就是控制External Gate去充电,使得存储的电荷够多,超过阈值Vth,就表示1了。而对于写入0,就是将其放电,电荷减少到小于Vth,就表示0了。

关于为何Nand Flash不能从0变成1,我的理解是,物理上来说,是可以实现每一位的,从0变成1的,但是实际上,对于实际的物理实现,出于效率的考虑,如果对于,每一个存储单元都能单独控制,即,0变成1就是,对每一个存储单元单独去充电,所需要的硬件实现就很复杂和昂贵,同时,所进行对块擦除的操作,也就无法实现之前的,一闪而过的速度了,也就失去了Flash的众多特性了。

2.       MLC,Multi Level Cell:

与SLC相对应,就是单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多个位,比如2位,4位等。其实现机制,说起来比较简单,就是,通过控制内部电荷的多少,分成多个阈值,通过控制里面的电荷多少,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存储成不同的数据。比如,假设输入电压是Vin=4V(实际没有这样的电压,此处只是为了举例方便),那么,可以设计出2的2次方=4个阈值, 1/4的Vin=1V,2/4的Vin=2V,3/4的Vin=3V,Vin=4V,分别表示2位数据00,01,10,11,对于写入数据,就是充电,通过控制内部的电荷的多少,对应表示不同的数据。

对于读取,则是通过对应的内部的电流(与Vth成反比),然后通过一系列解码电路完成读取,解析出所存储的数据。这些具体的物理实现,都是有足够精确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实现精确的数据写入和读出的。

单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2位数据的,称作2的2次方=4 Level Cell,而不是2 Level Cell,这点,之前差点搞晕了。。。,同理,对于新出的单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4位数据的,称作 2的4次方=16 Level Cell。

【关于如何识别SLC还是MLC】

Nand Flash设计中,有个命令叫做Read ID,读取ID,意思是读取芯片的ID,就像大家的身份证一样,这里读取的ID中,是读取好几个字节,一般最少是4个,新的芯片,支持5个甚至更多,从这些字节中,可以解析出很多相关的信息,比如此Nand Flash内部是几个芯片(chip)所组成的,每个chip包含了几片(Plane),每一片中的页大小,块大小,等等。在这些信息中,其中有一个,就是识别此flash是SLC还是MLC。下面这个就是最常见的Nand Flash的datasheet中所规定的,第3个字节,3rd byte,所表示的信息,其中就有SLC/MLC的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I/O7 I/O6 I/O5 I/O4 I/O3 I/O2 I/O1 I/O0

Internal

Chip Number

1

2

4

8

0    0

0    1

1    0

1    1

Cell Type

2 Level Cell

4 Level Cell

8 Level Cell

16 Level Cell

0     0

0     1

1     0

1     1

Number of

Simultaneously

Programmed Pages

1

2

4

8

0     0

0     1

1     0

1     1

Interleave Program

Between multiple chips

Not Support

Support

1
Cache Program

Not Support

Support

1

表1.Nand Flash 第3个ID的含义

【Nand Flash的物理存储单元的阵列组织结构】

Nand flash的内部组织结构,此处还是用图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2.Nand Flash物理存储单元的阵列组织结构

上图是K9K8G08U0A的datasheet中的描述。

简单解释就是:

1.一个nand flash由很多个块(Block)组成,块的大小一般是128KB,256KB,512KB,此处是128KB。

2.每个块里面又包含了很多页(page)。每个页的大小,对于现在常见的nand flash多数是2KB,更新的nand flash是4KB,这类的,页大小大于2KB的nand flash,被称作big block,对应的发读写命令地址,一共5个周期(cycle),而老的nand flash,页大小是256B,512B,这类的nand flash被称作small block,。地址周期只有4个。

而块,也是Nand Flash的擦除操作的基本/最小单位。

3.每一个页,对应还有一块区域,叫做空闲区域(spare area)/冗余区域(redundant area),而Linux系统中,一般叫做OOB(Out Of Band),这个区域,是最初基于Nand Flash的硬件特性:数据在读写时候相对容易错误,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必须要有对应的检测和纠错机制,此机制被叫做EDC(Error Detection Code)/ECC(Error Code Correction, 或者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所以设计了多余的区域,用于放置数据的校验值。

页是Nand Flash的写入操作的基本/最小的单位。

【Nand Flash数据存储单元的整体架构】

简单说就是,常见的nand flash,内部只有一个chip,每个chip只有一个plane。

而有些复杂的,容量更大的nand flash,内部有多个chip,每个chip有多个plane。这类的nand flash,往往也有更加高级的功能,比如下面要介绍的Multi Plane Program和Interleave Page Program等。

比如,型号为K9K8G08U0A这个芯片(chip),内部有两个K9F4G08U0A,每个K9F4G08U0A包含了2个Plane,每个Plane是1Gb,所以K9F4G08U0A的大小是1Gb×2=2Gb=256MB,因此,K9K8G08U0A内部有2个K9F4G08U0A,即4个Plane,总大小是4×256MB=1GB。

而型号是K9WAG08U1A的nand flash,内部包含了2个K9K8G08U0A,所以,总容量是K9K8G08U0A的两倍=1GB×2=2GB,类似地K9NBG08U5A,内部包含了4个K9K8G08U0A,总大小就是4×1GB=4GB。

【Flash名称的由来】

Flash的擦除操作是以block块为单位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很多存储设备,是以bit位为最小读取/写入的单位,Flash是一次性地擦除整个块:在发送一个擦除命令后,一次性地将一个block,常见的块的大小是128KB/256KB。。,全部擦除为1,也就是里面的内容全部都是0xFF了,由于是一下子就擦除了,相对来说,擦除用的时间很短,可以用一闪而过来形容,所以,叫做Flash Memory。中文有的翻译为 (快速)闪存。

【Flash相对于普通设备的特殊性】

1.       上面提到过的,Flash最小操作单位,有些特殊。

一般设备,比如硬盘/内存,读取和写入都是以bit位为单位,读取一个bit的值,将某个值写入对应的地址的位,都是可以按位操作的。

但是Flash由于物理特性,使得内部存储的数据,只能从1变成0,这点,可以从前面的内部实现机制了解到,只是方便统一充电,不方便单独的存储单元去放电,所以才说,只能从1变成0,也就是释放电荷。

所以,总结一下Flash的特殊性如下:

普通设备(硬盘/内存等) Flash
读取/写入的叫法 读取/写入 读取/编程(Program)①
读取/写入的最小单位 Bit/位 Page/页
擦除(Erase)操作的最小单位 Bit/位 Block/块 ②
擦除操作的含义 将数据删除/全部写入0 将整个块都擦除成全是1,也就是里面的数据都是0xFF ③
对于写操作 直接写即可 在写数据之前,要先擦除,然后再写

表2.Flash和普通设备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

注:

① 之所以将写操作叫做编程,是因为,flash 和之前的EPROM,EEPROM继承发展而来,而之前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往里面写入数据,就叫做编程Program,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其对数据的写入,是需要用电去擦除/写入的,就叫做编程。

② 对于目前常见的页大小是2K/4K的Nand Flash,其块的大小有128KB/256KB/512KB等。而对于Nor Flash,常见的块大小有64K/32K等。

③在写数据之前,要先擦除,内部就都变成0xFF了,然后才能写入数据,也就是将对应位由1变成0。

实例分析 K9F5608U0D + s3c2410

----------------------------------------------------------------------------------------------------------------------------

NAND Flash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地位与PC机上的硬盘类似,用于保存系统运行所必需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数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与内存掉电后数据丢失不同,NAND Flash中的数据在掉电后仍可永久保存。 操作NAND Flash时,先传输命令,然后传输地址,最后读/写数据,期间要检查Flash的状态。对于K9F5608U0D,它的容量为32MB,需要25位地址。发出命令后,后面要紧跟3个地址序列。比如读Flash时,发出读命令和3个地址序列后,后续的读操作就可以得到这个地址及其后续地址的数据。相应的命令字和地址序列如表1和2所示: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表1:K9F5608U0D命令设置表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表2:K9F5608U0D寻址周期表   K9F5608U0D一页的大小为512字节,分为两部分:前半页,后半页。由于列地址只有8根数据线,所以寻址宽度只有256个字节。而在这512个字节的一页中,当发出读命令为00h时,表示列地址将在前半部分寻址,命令为01h时,表示列地址将在后半部分寻址。A8被读命令00h设置为低电平,而在01时设置成高电平。 S3C2410对NAND Flash操作提供了几个寄存器来简化对NAND Flash的操作。比如要发出读命令时,只需要往NFCMD寄存器中写入0即可,而控制器会自动发出各种控制信号进行操作。以下几个寄存器,为2410专为NAND而设计的: NFCONF:NAND Flash配置寄存器。 被用来使能/禁止NAND Flash控制器、使能/禁止控制引脚信号nFCE、初始化ECC、设置NAND Flash的时序参数等。 TACLS、TWRPH0、TWRPH1这3个参数控制的是NAND Flash信号线CLE/ALE与写控制信号n/WE的时序关系,如图1所示: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1:S3C2410 NAND控制时序图 NFCMD:NAND Flash命令寄存器。 对于不同型号的Flash,操作命令一般不一样。 NFADDR:NAND Flash地址寄存器。 当写这个寄存器时,它将对Flash发出地址信号。 NFDATA:NAND Flash数据寄存器。 只用到低8位,读,写此寄存器将启动对NAND Flash的读数据、写数据操作。 NFSTAT:NAND Flash状态寄存器。 只用到位0,0:busy,1:ready。 在使用NAND Flash之前,需要先对NAND进行初始化: void init_nandcof(void) {      rNFCONF=0xf820;// 设置 NANDFLASH ,各位定义如表 3 所示: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表3:NFCONF寄存器 [15]:设置为1,NANDFLASH 控制器开,由datasheet得到,在自动启动后,nandflash控制器会关闭,如果要使用控制器,就要手工开。 [12]:初始化ECC寄存器,设置为1 [11]:外部NAND使能,这里设置为1,先关一下。 [10:8]:TACLS设置,由表4得,ALE和CLE要求保持10ns,而现在的HCLK为100m,所以TACLS为0就可以了。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表4:AC TIMING CHARACTERISTICS FOR COMMAND / ADDRESS / DATA INPUT [6:4]:由表4得,twp在3.3V时需要至少25ns的时间,现在在HCLK为100M的情况下,需要3个周期,所以TWRPH0为2, [2:0]:由表4得到,tch要求时间为10ns,所以在HCLK为100M的情况下,只要1个周期就行了,所以TWRPH1为0      rNFCONF &= ~0x800;//NAND使能。CE低电平有效      rNFCMD=0xff; //重启一下NAND,由表5所示,得到复位的命令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表5:NANDFLASH命令表      while(!(rNFSTAT&0x1));//等待复位完成,由表6得,NFSTAT寄存器定义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表6:NFSTAT寄存器 } 对于NANDFLASH操作来说,一般有4种:1、读NAND ID,2、读NAND内容,3、写NANDFLASH,4、擦除NANDFLASH。以下分4个函数说明NANDFLASH的4种操作:   1、读NANDFLASH的ID   static int nand_read_id(void) {     int i , id;//i用于记录当前的,id用于记录读取的ID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个周期,等待Nand准备就绪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2:NAND读时序图 以下部分按照图2时序图而写 rNFCMD=0x90; for(i=0;i<5;i++);//由于FCLK为200MHz,这里5个周期为25ns 查器件手册得t AR最小需要10ns,最大没有上限 id=rNFDATA;//读出NAND的制做商编号:这里三星为0xEC id=(id<<8)+rNFDATA     //关芯片使能,防止误操作对NAND中的数据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id;// 返回读取的ID } 2、读NAND内容   static int nand_read(unsigned char *buf,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int size) {     int i, j;//i用于记录当前的,j记录每一页中的byte地址            rNFCONF &= ~0x800;// 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个周期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3:NAND读时序图 以下部分按照图3时序图而写     for(i=start_addr; i < (start_addr + size);)     {             rNFCMD = 0;//由表3-4-5所示,读数据区的命令为0x0或者0x1,而对于512bytes来说,0x0是从第0个字节开始读起,而0x1是从第256个字节读起。当使用NFCMD寄存器时,控制NAND的ALE会置0,CLE会置1,数据写入时,WE也会由低变高,而当WE由低变高的过程后,命令将锁存在了NAND中的命令寄存器中,而这些都是自动的               //nand的写入方法见时序图,由于向2410的NAND的NFADDR寄存器写数据,此时ALE至1,CLE至0,数据写入时,WE也会由低变高,而当WE由低变高的过程后,地址数据将锁存在了NAND中的地址寄存器中,这些全是自动的,而又因为32M的NAND只需要3个周期寻址,所以这里只向地址寄存器发3个周期的命令就可以了       rNFADDR = i & 0xff;       rNFADDR = (i >> 9) & 0xff;//(左移9位,不是8位)       rNFADDR = (i >> 17) & 0xff; //(左移17位,不是16位) 表3-4-2列出了在地址操作的3个步骤对应的NAND内部地址线,没有A8(它由读命令设置,当读命令为0时,A8=0;当读命令为1时,A8=1),所以在第二,第三次向rNFADDR寄存器发送地址时,需要再多移一位,而不是原来的8和16。       wait_idle();//由时序图得到,当输入地址完成后,NANDFLASH会进入忙状态,我个人认为是NAND内部对输入的地址进行解释。         for(j=0; j < 512; j++, i++)       {             *buf = (rNFDATA & 0xff);//读取NAND中的数据,将数据写入到指定的数据写入位置,当使用NFDATA寄存器时,控制NAND的CLE和ALE都会自动1。而buf指针是外面传进来的地址,在下面的函数调用会用到,每读取一次NFDATA寄存器,控制NAND的OE都会由高电平到低电平转变。而NANDFLASH的数据每读取一次,都会指向下一个内部的地址,而一个数据区由512bytes组成,当继续读下去的时候,将读到16bytes的ECC区,所以每对完512个字节后,要对nand的地址重新定位。             buf++;//写入地址位置+1       }     }       //关芯片使能,防止误操作对NAND中的数据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0;//返回0,表示读取成功 } 3、写NAND内容   static int nand_write(unsigned char *buf,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int size) {     int i, j;//i用于记录当前的,j记录每一页中的byte地址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个周期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4:NAND编程时序图 以下部分按照图4时序图而写     for(i=start_addr; i < (start_addr + size);)     {       rNFCMD = 0;//由图3-4-5所示,写数据区前先确认写入哪个区,命令为0x0或者0x1。而对于512bytes来说,0x0是从第0个字节开始读起,而0x1是从第256个字节读起。当使用NFCMD寄存器时,控制NAND的ALE会置0,CLE会置1,数据写入时,WE也会由低变高,而当WE由低变高的过程后,命令将锁存在了NAND中的命令寄存器中,而这些都是自动的。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5:NAND写入位置图             //nand的写入方法见时序图,由于向2410的NAND的NFADDR寄存器写数据,此时ALE至1,CLE至0,数据写入时,WE也会由低变高,而当WE由低变高的过程后,地址数据将锁存在了NAND中的地址寄存器中,这些全是自动的,而又因为32M的NAND只需要3个周期寻址,所以这里只向地址寄存器发3个周期的命令就可以了。       rNFADDR = i & 0xff;       rNFADDR = (i >> 9) & 0xff;//(左移9位,不是8位)       rNFADDR = (i >> 17) & 0xff; //(左移17位,不是16位) 表3-4-2列出了在地址操作的3个步骤对应的NAND内部地址线,没有A8(它由读命令设置,当读命令为0时,A8=0;当读命令为1时,A8=1),所以在第二,第三次向rNFADDR寄存器发送地址时,需要再多移一位,而不是原来的8和16。         for(j=0; j < 512; j++, i++)       {             rNFDATA =(*buf )& 0xff;//向NAND写入数据,将数据写入到指定的数据写入位置,当使用NFDATA寄存器时,控制NAND的CLE和ALE都会自动1。而buf指针是外面传进来的地址,在下面的函数调用会用到,每写一次NFDATA寄存器,控制NAND的WE都会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转变。而NANDFLASH的数据每写一次,都会指向下一个内部的地址,而一个数据区由512bytes组成,当继续写下去的时候,将写到16bytes的ECC区,所以每对完512个字节后,要对nand的地址重新定位。             buf++;//写入地址位置+1       }             rNFCMD(0x10);//写入确认命令,由表3-4-5所得,在512个字节写完后,需要确认。这种设计可以防止误操作而影响了内部数据区 wait_idle();//由时序图得到,等待512字节输入完成。 rNFCMD(0x70);//读取NAND状态寄存器的内容 if(rNFDATA&0x1==0x1) return 1;//读取状态寄存器,判读写入是否成功,由图3-4-4所得,读出的数据0位为1时,写入失败。     }       //关芯片使能,防止误操作对NAND中的数据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0;//返回0,表示写入成功 } 4、擦NAND内容   static int nand_ erase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int size) {     int i, j;//i用于记录当前的,j记录每一页中的byte地址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个周期  

FLASH HARDWARE KNOWLEDGE And driver

图6:NAND擦除时序图 以下部分按照图6时序图而写     for(i=start_addr; i < (start_addr + size);)     {             rNFCMD=0x60;//擦除命令 rNFADDR = (i >> 9) & 0xff;//(左移9位,不是8位)       rNFADDR = (i >> 17) & 0xff; //(左移17位,不是16位)             NFCMD=0xD0;//确认擦除命令             i+=512*32;//擦除一块的长度为512字节的页,此种页32页组成一块        wait_idle();//由时序图得到,等待1块内容被擦除完成。 rNFCMD(0x70);//读取NAND状态寄存器的内容 if(rNFDATA&0x1==0x1) returen 1;//如果失败,则返回1   } //关芯片使能,防止误操作对NAND中的数据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0;//返回0,表示擦除成功 }

以上4次情况可以基本完成对NAND的操作,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在linux写入和读出时,必须是出NAND中的每一页的第0个字节读取,而不能随便从其中间的位置读取,而这一部分是MTD中有明确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