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计算机采用阿基米德,计算机行业深度分析-智能化:撬动百年汽车“核聚变”的阿基米德支点...

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现代汽车工业的“升维”攻坚战。智能汽车是汽车工业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范式转移,也是现代汽车工业走向互联网文明的“垓下之战”。作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发展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变”这一路径。在此变革下,汽车的产品定位将由简单的出行工具延伸为“移动第三空间”的共享;汽车产业链的价值也将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的趋势;而传统供应链格局也将被彻底打破,并驱动其从原先的垂直结构向扁平化网状模式发展,主机厂的角色将从制造商向服务商实现转型。

以“交互的变革”为起点。交互体验作为最直接的触点,其创新性的设计是驱动用户产生消费的外在条件,同样也是智能产品实现普及的先决基础。其中,智能手机:以屏幕为突破口,凭借超大屏幕+多点触控的双重创新,赋予了手机在“视觉+触觉”能力上的升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全新模式;智能汽车:智能座舱中的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延续了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以视觉+触控的角度率先对近距离高频接触的座舱进行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向触摸-语音-手势等多模态的交互方式演化,带来座舱的智能化升级。

“架构的升级”是实现功能快速迭代的内在动力。伴随着外在交互体验的趋同,功能的快速迭代将是产品在创新体验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而该项能力实现的背后则是“架构升级”的稳步推进。纵观历程,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架构变革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均在基于底层硬件、应用软件及通信技术的革新下,实现了产品架构从“机械定义-硬件定义-软硬件共同定义-生态定义”

的转变,推动了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从功能性产品向智能化终端的代际突破,并使其产品的价值重心从硬件转移至软件层面,通过用户数据的反馈+OTA 技术的完善,实现功能的快速迭代,为用户持续地创造消费价值,形成强大的用户粘性。

“生态的演变”,终局的畅想。在交互与功能的双重驱动下,产品的生态边界将不断向外延伸,其价值也将被全面重塑。其中,智能手机通过OTA 升级实现了性能的提升,以及使其具备了承载更多应用的能力,而应用的丰富也将驱动手机的生态边界不断拓展,最终成为万能的“场景性工具”;区别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生态,智能汽车在实现车内场景化的完善外,其OTA 能力的输出将更聚焦于自动驾驶的实现,为汽车配备“隐形司机”,解除其作为移动工具的桎梏,成为真正的“移动第三空间”。

阵营的并立,模式的延续。在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中,均诞生了两大核心阵营,并形成了在模式上的对垒:1)“”模式:智能手机:苹果通过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的战略,打造“fast system”,并依靠优化调整结构,实现软件在硬件基础上的快速迭代;智能汽车:选择将其汽车架构直通终点至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并将自研的“Autopilot 系统+FSD 芯片”

进行垂直整合,实现了在性能上的全面赋能。同时,采用独特的“影子模式”,打造+算法的研发迭代闭环,以实现在自动驾驶能力上的绝对领先;2)“安卓”模式:智能手机:安卓系厂商通过开放硬件+开源软件的合体,形成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联盟合作,与苹果实现对垒;智能汽车:

传统车企受制于自身在芯片研发及算法能力上的不足,多以“规则制定者”

的角色出发,倾向于在不同域中选择优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联盟的形式”展开差异化竞争。

投资建议:智能汽车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四化”的背景下,EE 架构的升级将驱动汽车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将被重新定义,无论是传统的Tier1、Tier2,亦或是新兴的Tier0.5 都将迎来史诗级的机遇。我们再次重申!智能汽车产业的巨变已启动,其所孕育的投资机会将会比10 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人!继续重点推荐、、、;建议关注、、、等。

风险提示:智能汽车发展低于预期;竞争者加速涌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监管风险。

(文章来源:安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