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cron表达式学习cron表达式格式:每个字段的允许值允许值的意思:每个符号的意义:常用表达式示范参考文献

cron表达式

  • cron表达式格式:
  • 每个字段的允许值
  • 允许值的意思:
  • 每个符号的意义:
  • 常用表达式示范
  • 参考文献

cron表达式格式:

(cron = “* * * * * *”)

cron表达式:* * * * * *,其实就是一个字符串,字符串以5或6个空格隔开,分为6或7个域,每一个域代表一个含义,其中常用为六个域。corn从左到右(用空格隔开)分别是:

{秒数} {分钟} {小时} {日期} {月份} {星期} {年份(可为空)}

例 “0 0 12 ? * WED” 在每星期三下午12:00 执行(年份通常 省略)

每个字段的允许值

cron表达式学习cron表达式格式:每个字段的允许值允许值的意思:每个符号的意义:常用表达式示范参考文献

允许值的意思:

Seconds (秒) :可以用数字0-59 表示,

Minutes(分) :可以用数字0-59 表示,

Hours(时) :可以用数字0-23表示,

Day-of-Month(天) :可以用数字1-31 中的任一一个值,但要注意一些特别的月份

Month(月) :可以用0-11 或用字符串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and DEC” 表示

Day-of-Week(每周):可以用数字1-7表示(1 = 星期日)或用字符口串“SUN, MON, TUE, WED, THU, FRI and SAT”表示

——这里其实比较恶心的是星期的引入,他也表示哪一天,所以和日字段,有冲突,两者不能同时指定,七段中*指任意一天,也算指定,?则不算指定。所以这两个字一般至少有一个是问号?。问号同时也是只有这俩天字段能用的。这种问号的形式可能不适用于后面的五段式。

每个符号的意义:

  • * 表示所有值;
  • ? 表示未说明的值,即不关心它为何值。例如如果我们指定每月2号执行操作,那么每月2号是星期几是不确定的,因此星期字段不能为* ,*表示所有的值,所以要用?,即我不关心2号是周几,它爱是周几是周几。
  • - 表示一个指定的范围;
  • , 表示附加一个可能值;
  • / 符号前表示开始时间,符号后表示每次递增的值;
  • L (“last”) (“last”) “L” 用在day-of-month字段意思是 “这个月最后一天”;用在 day-of-week字段, 它简单意思是 “7” or “SAT”。 如果在day-of-week字段里和数字联合使用,它的意思就是 “这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几” – 例如: “6L” means “这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当我们用“L”时,不指明一个列表值或者范围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我们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 W (“weekday”) 只能用在day-of-month字段。用来描叙最接近指定天的工作日(周一到周五)。例如:在day-of-month字段用“15W”指“最接近这个 月第15天的工作日”,即如果这个月第15天是周六,那么触发器将会在这个月第14天即周五触发;如果这个月第15天是周日,那么触发器将会在这个月第 16天即周一触发;如果这个月第15天是周二,那么就在触发器这天触发。注意一点:这个用法只会在当前月计算值,不会越过当前月。“W”字符仅能在 day-of-month指明一天,不能是一个范围或列表。也可以用“LW”来指定这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 # 只能用在day-of-week字段。用来指定这个月的第几个周几。例:在day-of-week字段用"6#3"指这个月第3个周五(6指周五,3指第3个)。如果指定的日期不存在,触发器就不会触发。

    C 指和calendar联系后计算过的值。例:在day-of-month 字段用“5C”指在这个月第5天或之后包括calendar的第一天;在day-of-week字段用“1C”指在这周日或之后包括calendar的第一天。

常用表达式示范

每隔5秒执行一次:*/5 * * * * ?

每隔1分钟执行一次:0 */1 * * * ?

每小时的20分执行一次:0 20 * * * ?

每天的两点35分执行一次:0 35 2 * * ?

每月的1日的凌晨2点调整任务:0 0 2 1 * ? *

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4点 执行一次:0 0 10,14,16 * * ?

每周星期天凌晨1点实行一次 :0 0 1 ? * L

参考文献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025362/article/details/105581524

https://blog.csdn.net/sdujava2011/article/details/8734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