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作者: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杭州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萧山南部乡镇浦阳,最近获得了一个称号:2023年度浙江省农业“双强”镇。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说起这一荣誉的取得,大家纷纷点赞“谢径安”:他,功劳大大的。

“谢径安”是谁?他有何妙招?

“谢径安”是个村

初闻“谢径安”,以为是个人名。来到浦阳镇后,才知道是一个村名,准确地说,是由浦阳镇的谢家、径游、安山三村组成的“联村”,全名叫“谢径安·传化农创村”。

去年,浦阳和传化集团正式签署浦阳传化共富乡村示范点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面积7.5平方公里(含先行示范区范围3285亩)的“谢径安”村由此诞生。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曾经的三个村,径游有百年商道,谢家有诗画文明,安山有孝善文化,都是人文底蕴深厚。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演变,虽地处杭州近郊乡村,但‘空心化’日益严重,村里的房屋、农田等资源被闲置,村庄似乎不再那么有活力。

传化集团入驻后,为新组合的“谢径安”村带来了的改变——

传化组织专业力量,深入调查研究,从顶层设计到专项规划,给“谢径安”村规划了崭新发展蓝图;接着又是土地平整、道路翻修、沟渠修缮,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等;又在建设集公共服务、产业孵化、农业科创、众创办公等为一体的“和美乡村中心”……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规划鸟瞰图

一年多来,谢径安·传化和美乡村建设以已经初现成效,被列入萧山区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共富实践区”,入选杭州市共同富裕建设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获批浙江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传化正以‘政企村农’多主体合力的方式,建设共建共享的和美乡村,探索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浦阳镇相关负责人说。

“谢径安”的核心是农业科创

村如其名,传化为“谢径安·传化农创村”规划的蓝图就是“农创”。

传化集团立足20余年农业基础优势,重点围绕生物种业、高效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方向,着力在村里构建农业科创服务平台。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谢径安”村一期总投资约6600万元,现在已落地了浙江省第三个生物育种试验共享基地、生物育种实验室、数字种苗工厂、果蔬未来农场等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工厂化育苗”的企业之一,传化要在“谢径安”打造全国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目前村里最有看头的是数字种苗工厂,这里引进了进口自动化播种育苗流水线等设备,用于研发育种、工厂化育苗和高效种植示范。

自动播种线上,可以看到一粒粒细小的种子通过机器识别,被精准地播种进小小的穴盘格中。据工作人员介绍,自动化流水线播种速度可达每小时12万粒,比手工播种提速近80倍,而且播种精准度超过99%。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码得整整齐齐的穴盘,紧接着就会被推入催芽室。催芽室里烟雾腾腾的,因为密闭的空间中设定好了温度和湿度,种子可以快速且均匀地萌发,相比自然催芽要快3倍以上。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当芽儿长出来后,就会被移到一旁的智能温室大棚中,静待成苗。

“每个大棚里都有一整套智能化温室设施,有智能喷灌系统,有空调、有地暖,可以保证幼芽在稳定的环境中成苗。”工作人员说,温室内还搭建了一体化的物联网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整个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一系列环境因素。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待项目全部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可向杭州及周边地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约2800余万株,辐射带动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

在数字种苗工厂正对面,是新建的谢径安·传化乡创中心,自11月初试运营以来,引进萧山青少年宫、滇荟农业、强村公司等10余家。滇荟农业作为华东地区领先猪肉精细分割加工企业,日产能超过4.5万份,带动当地就业超过40人,预计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

这里也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乡村15分钟生活圈,还是创客们创新创业的平台。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未来几年,传化还将在周边投建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打通研发、种植、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建设集加工冷藏、分级包装、信息交流、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农业加工产业园,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长三角重要农产品加工流通基地。

浦阳农业为何强?大家直指“谢径安”!“谢径安”是谁?

规划效果图

“如今,宜居宜业的‘谢径安’村已初现雏形,正成为大家心向往之的‘桃花源’。未来五年,村里计划引进、孵化、培育农业科创企业超300家,带动村民就业计划超2000人,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年平均经营性收入提升10倍,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