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作者:曦言说

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交流很多,但每个国家的海关进出口把控都非常严格,除了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之外,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经济文化相关的特色技术外泄。

在大陆的海关,检查严格程度很高,几乎不会放过任何有害交易。但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在这方面吃过亏,那时候的工具还不是高大上的黑科技,而是简简单单一根竹竿。

一、养蚕剿丝

自炎黄传说时代,就有一伟大的女性开创了织布这一产业,称为嫘祖养蚕剿丝的故事。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当时,黄帝战胜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决定种植五谷、制造工具、缝做衣裳。

他让嫘祖负责缝作衣服的事,嫘祖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女子,她用树皮、麻网、皮毛等材料为人们制作了衣帽鞋袜。但是,这些衣物都不够轻柔舒适,嫘祖想要找到更好的纺织原料。

有一天,嫘祖在山上采摘桑葚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的果子,其实是蚕结的茧。她把茧带回宫里,用水煮熟,用木棍搅动,就得到了细长的白丝。

她用这白丝织成了绢,又用绢做了一套礼服和一顶礼帽给黄帝。黄帝和百姓们都惊叹于这种新奇的丝绸,赞美嫘祖的智慧和技艺。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从此,嫘祖开始教人们种桑养蚕,取蚕丝织绸,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衣料。后人为了纪念嫘祖的功绩,尊称她为“先蚕娘娘”。

在日后的生活中,当男人在外面用体力狩猎、耕种,换来食物的时候,嫘祖带领女性开始了养蚕剿丝,使人们身上的衣服从最初的兽皮和植物叶片,变成了麻布,到后来的蚕布,也即丝绸。

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丝绸已经成为广泛用在贵族身上的面料了,而且根据身份地位不同,人们还在丝绸上编织各式各样的花纹,既美观,又彰显一定的身份地位。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秦大一统的之后,还曾设置专门掌管养蚕织布的官员,叫做锦官。从这个官职的名称,就能看出来该官员的职责,便是主管衣服布料上的花纹,决定了一匹锦缎以何种方式问世。

当然,在那个阶级分明的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穿锦缎的能力,除了钱财能买到锦缎之外,一般的下等人和普通人是不可以穿的,甚至有些花纹只能允许某些皇家或贵族使用。

如果普通人用了并且穿在身上,就成了逾矩。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经商的人,很有钱,但还是穿不了锦衣华服。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就像著名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为首的商人沈一石给朝廷所创办的制造局做事儿,但还是只能身穿粗布麻衣,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穿上他织造的锦缎。

在丝路贸易期间,丝绸、茶叶、药材和瓷器等中国传统工艺品、特产越过亚欧大陆的交界,传到西欧的时候,引起了无数人的震惊和惊叹。

在他们自以为发达的国度之外,还有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盛产许多雍容华贵的宝物,其精美和神奇,世所罕见。

也正因此,中国带过去的东西都很受欢迎,价格也卖的很高。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尤其是丝绸,在西欧成功吸引了贵族伯爵的眼睛,柔和美丽的布匹,比他们身上的麻布好太多,他们在叹惋之余也盯上了中国的织布产业。

二、偷师学艺

其实很早以前,当第一批丝绸抵达一个叫罗马的帝国时,这个国家的很多人就已经蠢蠢欲动。

当时的凯撒大帝还为大陆的丝绸做了代言。

据说有一次,罗马的皇帝穿着中国丝绸制的长袍出席宴会。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这件长袍是他从中国的使者那里得到的礼物,颜色鲜艳,花纹精美,质地柔软,穿在身上,显得十分威风。当他走进宴会厅时,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

他的身边,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忍不住伸手去摸那件长袍,赞叹它的美丽和奇妙。

西方人之前哪里见识过这样华美的布料!所以瞠目结舌,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当得知这样的布料叫丝绸,来自遥远的中国的时,罗马贵族们不惜一掷千金,争相购买中国丝绸。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而罗马人对丝绸的渴求,甚至引发了一场战争。

公元53年,罗马皇帝尼禄(就是那个古罗马最臭名昭著的皇帝)派遣军队攻打安息帝国,就是为了夺取丝绸之路的控制权。

双方在卡莱、尼西比斯、阿尔塔克萨等诸多战场上都进行过激烈但未能决出胜负的战斗。

直到公元63年,罗马与安息两国达成共识,签署了和平条约,并相互尊重对方的领土权益。此后,丝绸之路也得以重新开放,贸易往来也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兴旺。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可见罗马人为了得到丝绸,竟不惜发动战争。

此外,罗马人为了追求丝绸,一掷千金,竟然用黄金换取等重的丝绸。

而丝绸也就成为了罗马上流社会的时尚和象征,也成为了中国与罗马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但是丝绸的价格很昂贵,因为路途遥远,又难以大量源源不断地输送,这种东西方贸易就有了一些垄断空间。

如果谁掌握了这条运输路线,相当于掌握了大批的财富。同样,如果这条运输路线崩了,大家都没得丝绸用。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随之丝绸置换金银的价格越来越高,罗马帝国的主人及时发布命令,不允许进行丝绸交易,企图扼制这种资金外流的国际贸易。

当时的丝绸有多昂贵呢?

根据相关记载,在公元2世纪,每磅的丝织品的售价相当于360克的黄金!一些罗马人甚至每年要花在丝绸上40多万金榜。

因此,当时的罗马帝国统治者才十分害怕,罗马人对丝绸的热爱几近疯狂,必须得遏制住。

尽管皇帝下达了命令,但“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一旦有人享受了丝绸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就再也回不到以前每天只穿粗布麻衣的生活了。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如果官方政府不允许交易,那他们就将交易转到地下,带着丝绸成为黑色产业的一部分。

当然,黑市交易的价格要比正常市价高出更多,丝绸贸易似乎走向更加不利于罗马的发展方向。

于是,就有人想要从中国引进这项生产丝绸的技术,这样就不必从中国买丝绸,他们也能自己织造,完全由自己人掌控这项产业。

欧洲人说干就干,在了解养蚕制造技术之后,在某次贸易往来时,他们从中国采购了一部分蚕,为了能顺利把蚕运出中国,他们还选中了一种很方便的工具:竹竿。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竹竿中空外直,常常被用作盛水的器具,还用以编制各种工具、装饰品,竹筒内部也可以存放食物、燃料等,是很好的容器。

罗马人将蚕放在空心的竹竿中,做成拐杖的形状,顺利拿出了中国。

在缺少红外感应和扫描技术的年代,没有人会想到一根竹竿竟然能成为文化外泄的载体,中国原产的竹竿竟然成为别人偷盗的工具。

那时中原大地的蚕宝宝第一次走出过门,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中国蚕宝宝的生长,蚕也会水土不服。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三、国际贸易

长途颠簸到达罗马的时候,罗马人偷出来的蚕已经损失了很多,还能存活的蚕也很孱弱,似乎对以这种方式出国很不满,以生命之力表示反抗。

但少数存活的那些蚕,在罗马人的照料下繁衍生长,不断吐丝,被罗马人用来织成布匹。

然而由于养蚕技术不行,蚕蛹的生活状态也比较差,罗马人造出来的布很劣质,因此价格很低。

但布匹的优劣各有各的利好,那些买不起真正丝绸的人,还找不到买丝绸途径的人,自然而然就购买了罗马人自己造的“丝绸”,中国原始贸易市场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损失惨重。

外国人从中国偷渡一根竹竿,躲过层层关卡带回国后,中国损失惨重

整个罗马人复制养蚕剿丝的技术,简直是今天霸总小说里新出炉的替身文学,罗马丝绸在发展中一步步试图取代中原丝绸,尽管在材质和质量上都更逊一筹,但耐不住合法、易得,白月光丝绸的市场被挤占。

虽然在之后的国际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也有很多中国丝绸工艺品外流,但都不再如同先前那般独一无二。

今天,大陆很多独特的文化和技术已经在国际上申请了文化遗产保护,光明正大地贴上了中国标签,尽管国际上有些抄袭现象还屡禁不止,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大陆的特色技术只会越来越好,好到别人无法超越,更难以模仿。

市场蛋糕就那么大,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丝绸本就产于中国,在故土上的发展一定会更胜一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