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作者:一往历史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1949年底,毛主席一行人出访苏联,与斯大林等人展开了友好的交流。

然而在会议期间,斯大林突然提起一位叫“黄逸峰”的干部,对这人毛主席印象不深,他也没想到斯大林会突然提起这人。

就在毛主席心中疑惑的时候,斯大林话锋一转,称这人看不起苏联,这可让毛主席惊讶了,我们与苏联是友好合作关系,谁人这么大胆?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秉持着公正的态度,主席保证回国后会仔细调查此事,并给出一个合理的交代,然而当主席回国调查后,不仅没有处罚黄逸峰此人,周总理甚至夸赞黄逸峰是一位“勇士”。

斯大林称黄逸峰“看不起”苏联,为什么周总理会大赞他是勇士?这位黄逸峰同志又有着那些不平凡的经历?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黄逸峰的故事。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瞧不起”苏联人这件事

关于黄逸峰“瞧不起”苏联人这件事,还得从抗日战争胜利,我军进入东北开始讲起。

黄逸峰当时已经是我党重要干部,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不仅没能迎来想象中的胜利,反而因为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对于蒋介石这种毁约行为,我党除了谴责只能派遣军队与之作战。在夺取整个中国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是该地区辽员广阔,资源丰富,可以作为夺取全国政权的后盾,二是东北地区曾经别日寇占领多年,日寇在当地修建了不少工厂,纵观整个中国全局来说,那时候的东北是整个中国工业基础最为深厚的地区。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日本投降以后,驻扎在东北的日军也会陆续撤离,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内部并没有一个稳定的,能执掌全国的政权,因此东北地区究竟是归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并没有一个定数,秉持着先到先得的原则,我党决定派兵挺进东北。

不过当时国民党也注意到了东北重要性,他们也向东北派兵,经过国共两党的激战,最后我党在东北地区占据了优势。

虽然东北地区基础不错,但刚刚脱离日军统治的东北还有许多极待修建的地方,对于一个新的地区来说,交通是极度重要的需求,因此完善东北地区的交通是重中之重。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1947年初,为了帮助修建东北的交通系统,黄逸峰被派往东北地区,担任东北铁路局副局长,兼任铁路学院院长,负责东北地区的铁路修缮等工作。

黄逸峰去东北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当他真正面对现实时,还是感到有心无力,因为东北铁路方面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之前东北被日寇占领,很多铁路都是日本当面派来的人才,而且当时中国处于动荡时期,学习这方面的人才本来就少,东北地区与南方不同,冬天温度能达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是几十度,这就对了铁路的技术要求更高。

遇到问题那就想办法,既然中国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那我们就去国外求助,建国前后几年我们和苏联的关系相当不错,于是黄逸峰向苏联专业人员请教。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苏联与中国有大量边境线接壤,而且苏联比东北更北方,有着丰富的高寒地带铁路系统知识储备,因此东北地区的铁路修建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得知中国有于苏联,苏联方面也派出专业人员到东北来协助我们。

能被称之为专业人员,一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当然大多数专家天都是很友好的,可一群人里总会有几个“另类”。的确,有个别苏联人“瞧不起”中国,毕竟彼时的中国的确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部分苏联援助人员整天拿着高傲的态度对待中国人,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中国人看到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黄逸峰也明白这些,但想着毕竟是我们求助于苏联,他们也是出于情义才来帮助我们,在态度上有些不好也不必多去计较。

然而黄逸峰忍让的态度不仅没能换来他们的直觉,反而让苏联人觉得他们“好欺负”,反而更加嚣张,当时一位苏联人嚣张到何地步?他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调戏我们的女同志。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这种直接爬到我们头上的行为简直忍无可忍,黄逸峰当即就出言训斥了这位无礼的苏联人,称他那是在给苏联抹黑,不过黄逸峰也表明,大部分苏联技术人员是有礼貌、尊重他人的,不要因为他一个人的恶行,破坏苏联的整体名声。

黄逸峰的话有理有据,就连当时在场的其他苏联技术人员都没有为他求情,那位技术人员也只好灰溜溜的离开现场。

本以为整件事就这么完了,谁能想到这个苏联人竟然对黄逸峰怀恨在心。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事情真相

被黄逸峰训斥后的苏联人觉得脸上无光,当时黄逸峰站在争议的一边,他也不好和黄逸峰争辩,但这件事还是被他记在了心里。

回国以后,这位技术人员就将这件事告诉给了斯大林,他当然不会原原本本转述整件事,而是调油加醋的说,比如他不提事情的前因后果,略去了自己调戏女同志这件事,直接说黄逸峰看不起苏联。

黄逸峰在训斥他是还说过他一人不要破话其他苏联专家留下的好映像,这句话他自然也不会对斯大林说,全是在说黄逸峰“羞辱他”,看不起苏联。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这种话落到一个领导的耳朵里,谁能高兴?尤其对方还是斯大林这么强硬的人,对于这件事斯大林也记在了心里,于是在毛主席访苏的时候就讲给了毛主席听。

毛主席当然不会听信斯大林的“一面之词”,对于干部们的思想素质他还是清楚的,他不相信我们的干部们对如此对待苏联,所以毛主席并没有急着为黄俊峰定罪,但他作为一国领导人也不会偏袒谁,于是主席向斯大林保证,他回国后一定会仔细调查这件事,给苏联一个“交代”。

回国后毛主席就下令调查这件事,周总理清楚事情缘由后,看着这位站出来训斥苏联人,保护女同志的干部,直夸他是维护中国人尊严的勇士,主席也不认为这件事是我们做错了。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不过我们还是需要给苏联人一个交代,主席也既不偏袒大陆的干部,也不会为了刻意讨好苏联而歪曲事实,将真实情况全部反馈给苏联,至于他们怎么想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果然斯大林得知事情真相后,再没有提过这件事,想必他私下也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件事果然是那人骗他的。

其实从毛主席决定调查黄逸峰这件事开始,周总理就明白其中有误会,他相信黄逸峰绝对不是那样的人,周总理和黄逸峰早在革命年代就相识,其实算起来黄逸峰还救国周总理。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全国革命事业的推广,各种新思想涌入中国,作为中国有志青年的一员,黄逸峰也接触到这些新思想。黄逸峰在高中时就接触到大量的共产党员,并与宛希俨等人在学校里创办了合作社。

1925年,黄逸峰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商学院,那个年代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疯狂传播的年代,他也经常到上海各高校内聆听马克思主义的演讲。

五卅惨案发生以后,作为学生群体的黄逸峰非但没有感到害怕,反而站了出来在学生群里中发表演讲,演讲中他慷慨激昂喊出:“振兴名族自当从吾辈开始,然反动势力公然杀害吾之同志,如不团结抵抗,何谈革命!何谈救国!何谈振兴中华!”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黄逸峰的演讲得到了台下学生们的共鸣,黄逸峰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呐喊,他还和同学们一起到街头游行,为工人阶级摇旗呐喊。

黄逸峰本就在早期与地下党员有过接触,这些年又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北洋政府的强力镇压他也毫不畏惧,这样的精神正是革命党人所具有的,于是在这次游行以后,黄逸峰正是成为了一名党员。

组织对他的认可让黄逸峰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坚定,他不仅成为上海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还在上海组织了工人运动,不过彼时黄逸峰只是一个青涩的学生,直到1927年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党看到了他的潜力。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1927年4月,周恩来同志正在上海指挥工人起义,然而他到优秀表现却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师师长斯烈突然来信,信中写着邀请周恩来去师部商谈问题。

我们都不和他们属于同一个派别,哪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商谈?而且国民党和我党可是水火不容,尤其是蒋介石对我党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个斯烈的信明显就是“鸿门宴”,大家夺权周恩来不要去。

周恩来哪里不明白斯烈对意图,可他又不得不去。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拯救周总理

国民党斯烈发起鸿门宴,周总理明知是陷阱为何还要坚持前去?

即便知道前方是深渊,也许会凶多吉少,但周总理还是决定亲自前去,对此周总理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旦他拒绝前去,那就给了国民党一个正当的宣战理由,便是周总理拒绝斯烈这件事,如果周总理毅然赴约,至少他们无法那这件事来为难我党,而且周总理是抱着和平的目的去的,他希望能和国民党好好商量,尽量避免双方之间的冲突。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周总理带着一行人连夜感到第二司令部,谁知他们刚到司令部就被扣了下来,在外围负责接应的人发现周总理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出来,也没人给他们传信,明白周总理这是被人给扣了下来,于是赶紧向上级汇报情况。

罗亦农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周恩来是我党重要人员,无论如何也要保证他的平安,想来想去,罗亦农决定联系闸北区委员黄逸峰,让他想办法营救周恩来。

接到命令后黄逸峰心下一惊,周恩来对于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能顺利救出来吗?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不管能不能,既然组织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那他就必须完成。关于营救周恩来的人员,黄逸峰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人,那就是赵舒。这个赵舒可是二十六路军的党代表,与斯烈关系不错,得知斯烈扣下周总理一行人后,一拍大腿直言:“斯烈糊涂啊。”

事不宜迟,黄逸峰和赵舒赶紧动身前往师部,听到赵舒前来,斯烈自然热情的迎接他,赵舒将斯烈单独拉到一个屋子里,给他分析当前的国家形势,劝说他不要一味听信蒋介石的话语,蒋介石这人最关注还是权力斗争。

其实赵舒说的这些话斯烈心里也明白,斯烈这人也还算有民族大义,当年他也是佩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相比于孙中山一心为了国家和革命,蒋介石这人明显私心太重。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而且斯烈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属于桂系势力,因为这个背景,注定了蒋介石很难对他完全信任,且斯烈他对蒋介石也算不得完全忠诚,在赵舒的劝说下,斯烈心里也开始慢慢动摇。

见斯烈表情有所缓和,赵舒明白斯烈是把他的劝说听进去了,于是他继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让斯烈改变了主意。斯烈不仅将周恩来放了出来,还态度端正的向他道歉,周总理并没有生气。

黄逸峰担心夜长梦多,赶紧带着周总理离开了司令部,本以为营救过程会遇到很多助力,没想到如此顺利。

1949年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趁机“告状”:有个中国人瞧不起苏联

正是因为这一次不费一兵一卒就救出周总理的行为,让组织上对他大家赞赏,陈独秀还亲自接见了这一位青年才俊。

黄逸峰的革命之路一路上伴随着艰难险阻,他曾7次入狱,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甚至流落海外,可他从未动摇过革命的决心。

解放战争时,负责修复铁路的黄逸峰秉持着“部队打到哪,铁路就修到哪”的使命感,打通了我们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

国家动乱时,他是那个站在人群中宣传爱国思想的青年,国家建设时,他也是因为孜孜不倦的领头人。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