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家净利润正增长,8家不良贷款率下降

作者:南方都市报

截至3月29日晚间,10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已全部“出炉”。南都·湾财社记者根据10家股份制银行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10家股份行总资产达68.41万亿,实现营业收入15620.3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969.98亿元,其中7家股份制行净利润呈正增长。

仅1家股份行营收同比增长为正

2023年度,除浙商银行外,9家A股上市股份行营收普遍承压。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以实现营业收入3391.23亿元领跑,其次分别为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2058.96亿元;排名末位的是渤海银行,为249.97亿元。

从营收同比增降幅度来看,浙商银行是10家股份制银行中唯一呈现正增长的银行。另外9家股份行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平安银行,同比下降8.40%;其次为浦发银行,同比下降8.05%;兴业银行和渤海银行营收同比降幅皆超过5%,分别为-5.19%及-5.50%。此外,剩余股份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自2009年营收同比下降2.11%后,时隔14年,公司再次出现营收滑坡。数据显示,中信银行2023年实现2058.96亿元,同比下降2.6%。

兴业、浙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排名前二

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降幅度的排名上,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排名前二,均过10%,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71.16亿元、150.48亿元,同比增长15.61%、10.50%;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渤海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浦发银行同比降幅较大,下降了27.53%,其归母净利润为367.02亿元。剩余两家中的渤海银行同比降幅16.81%,实现归母净利润50.81亿元;光大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407.92亿元,同比下降8.96%。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银行2023年度营收及净利润均“双双下降”。

另外,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金额来看,招商银行实现1466.02亿元,位居第一;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排名第二、第三;排名倒数的三位分别是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

中信资产规模超过浦发成第三大股份行

在2023年三季度报告发布时期,中信银行资产规模已超过浦发银行成为第三大股份行,股份行资产规模座次发生变化。2023年度,10家股份行资产规模合计683141.57亿元,比上一年上涨7.37%。

其中,根据各家银行2023年度业绩报告统计,目前,资产规模排名前三的股份制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2023年实现总资产分别为110284.83亿元、101583.26亿元、90528.45亿元,增幅分别为8.77%、9.63%和5.91%。浦发银行去年总资产达90072.47亿元,增幅3.48%,仅次于中信银行,位列第四。

从资产规模增速上看,浙商银行表现位列第一,增幅19.91%至31438.79亿元,除浦发银行和渤海银行外,剩余8家银行增速均大于或等于5%。

超半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上涨

2023年度,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公布了不良贷款率。其中,1家增长,1家持平,剩余8家均有所下降。

具体看来,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0.02个百分点至1.78%;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与去年持平。

数据显示,在10家股份制银行之中,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渤海银行1.78%,最低的为招商银行0.95%。

此外,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18%、1.67%、1.48%、1.44%、1.07%、1.06%、0.95%和1.48%,比上年末分别下降0.09个百分点、0.08个百分点、0.04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在不良贷款余额方面,9家股份行(华夏银行未公布完整年报)中,超半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涨。其中,浙商银行涨幅最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03%;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紧随其后,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7.35%、6.27%;2023年度不良贷款余额下降最多的是民生银行,降幅6.18%;在具体数额上来看,不良贷款余额最多的是浦发银行,741.98亿元,同比下降0.56%,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紧随其后,分别是650.97亿元和64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18%和0.64%。

八大股份行净息差有所收窄

2023年度,随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大,根据年报显示,八大股份行,净息差水平皆有所下降。(因年报未完整披露,本小节分析不包含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

具体看来,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38%,在8家股份制银行中最高,比去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净息差最低的是渤海银行,为1.14%,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银行也是8家银行中净息差变动幅度最高的。此外,剩余几家银行在净息差上的变动幅度都集中在0.1-0.3个百分点之间。

焦点

7家股份行去年总分红 有5家超过百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了其中7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分红情况。数据显示,7家银行分红金额合计1269.07亿元,同比增长10.15%。

招商银行分红近500亿元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派息分红总额达到497.34亿元,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兴业银行约280亿元,在分红总量方面稳坐“冠军”之位,其每10股派息金额也达到了19.72元。

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商银行是一家低估值、高分红的银行,我们提升分红派息率,既然提高了,就没打算再下来。去年一年我们大多数股东在资本利得上赚的钱不多,或者没赚钱,所以提高一点分红派息,可以提升股东的整体回报。”

除招商银行外的其余6家银行中,分红派息总额超过百亿元的还有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其派息总额也分别达到216.05亿元、174.32亿元、138.53亿元和102.22亿元,其每10股派息金额也达到了10.4元、3.56元、7.19元和1.73元。

分红派息总额低于百亿元的有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两家银行2023年分别派息94.57亿元和45.04亿元,其每10股派息金额分别为2.16元和1.64元。

兴业银行分红降幅达12.46%

上述7家银行中,5家银行的派息分红总额较2022年度有所增长。其中,平安银行派息分红金额由2022年度的55.31亿元大幅上升至2023年度的139.53亿元,每10股派息金额由2.85元上升至7.19元。对此,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称,去年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好转,所以这次分红比例提高到30%。

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派息分红总额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光大银行派息分红总额较2022年下降8.94%;兴业银行的现金分红数额由2022年的246.80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216.05亿元,降幅达到12.46%;每10股派息金额也由2022年度的11.88元下降至10.40元。

对此,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建表示,“稳定的分红率当然取决于营收理论。从目前来看,外部经营环境的负面因素依旧存在,包括LPR持续下调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等,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兴业银行依旧有信心能够保持经营的稳定,确保分红率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给投资者更加稳健的回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马青 实习生 刘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