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针对医院回款!国家医保局发文

作者:医械之栈

药械回款问题整治力度升级,医药领域顽疾有望化解。

国家医保局关注医院欠款

回款成纠治重点

近期,国家层面对于药械回款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5月30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文章《回款时间从6个月减为30天》,介绍山东、福建等地解决医药回款问题成果,尤其点名医保基金对医药货款直接结算的新模式。

针对医院回款!国家医保局发文

文章指出,药品纳入集采前,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通过合同建立药品买卖关系,合同中明确药款支付时间。合同约定的回款时间往往较长,甚至出现了医疗机构严重拖欠货款的情况,医药企业收回货款的时间普遍在6个月以上。

药品纳入集采后,通过压缩中间环节“挤水分”有效降低了虚高价格,而“挤水分”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缩短药款支付时间。

其中,直接结算为医药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新模式,为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医药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供新保障。

据悉,福建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覆盖了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的全部药品和国家集采、省级集采、省际联盟集采各批次医用耗材,部分地市试点将全量医用耗材货款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2023年,福建省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药品货款275.95亿元,结算率达99.96%;结算集采医用耗材货款34.92亿元,结算率达98.55%,覆盖全省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回款周期控制在23个工作日内,惠及504家药械供应企业。

2022年,山东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覆盖了国家集采、省级集采各批次药品和医用耗材,截至目前,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货款279.25亿元,覆盖2718家公立医疗机构,惠及2471家医药企业,平均回款周期29.2天。新开展的各批次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结果落地,同步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针对医院回款!国家医保局发文

在此过程中,智能平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为实现医保基金向医药企业精准支付药款,依托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福建搭建了全省统一的药械货款结算平台,实行属地管理、分级结算;山东搭建了全省统一的药械结算监管平台,实现了监管平台与招采子系统、各市医保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

在平台上,医药企业根据采购订单发起申请、医疗机构审核、各市医保经办机构复核,直接结算申请流程、对账流程、支付流程全程线上办理,确保了医保基金于每月15日前完成资金拨付工作。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医疗机构均表示,直接结算全流程线上办理,提升了财务付款的精准性,医疗机构和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清晰明了地查询到集采货款结算情况,减少了配送企业和医院的对账环节,减轻了双方工作负担。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仅以2023年为例,公司由于应收账款回笼加快,每年可综合降低成本约600万元。

此外,5月27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点名回款结算领域。这也是国家层面近几年来首次将“回款”列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文件明确,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价格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聚焦虚开发票、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保持打击高压态势。

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官网还发布《加大力度治理集采欠款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文,介绍地方医保局治理集采欠款成果。

在更有力的举措之下,预计未来药械回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多环节击破,整治医院欠款

当前,天津、山东、福建、江西、内蒙古、湖南、辽宁、安徽、河南、河北等多地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

5月31日,江苏南京医保局发布《关于实施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集中结算与医保基金结算联动机制的通知》,明确网采率、当年支付率、上年清欠率指标要求,建立实施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集中结算情况与医保基金结算联动机制。

其中还明确,医疗机构当年年终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集中结算申请率、确认率、支付率均应不低于90%。对特别困难或存在特殊情况的,经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医保部门审核,当年申请率、确认率应不低于90%,付款率应不低于70%。2024年5月底药品、医用耗材上年清欠率应不低于60%,6月底上年清欠率应达到100%。经审核,对特别困难的,清欠率原则上应于9月底前达到 100%。

福建省明确支付流程,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于每月15日前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和药械供应企业双方一致确认的金额,代医疗机构先行向药械供应企业支付药械货款。

河南省各统筹地区提供住院服务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在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河南省执行的国家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的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均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

山东省要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医药货款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工作,坚决杜绝拖欠医药企业货款行为。湖南省也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由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工作。

今年以来,多地披露直接结算制度推进情况,回款周期正在缩短。

据内蒙古医保局最新披露,今年1-5月,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受医疗机构委托,使用医保基金向医药企业直接结算集采药品和耗材采购款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2%),平均回款天数分别为22天和45天,惠及医药企业359家,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约4300余万元。下一步,将逐步扩大集采药品耗材直接结算范围。

河北省张家口市推行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药品集采货款,线上支付,覆盖19个县区299家医疗机构。2023年直接结算金额4.3亿元,为上一年同期的2.5倍。

除直接结算、预付金制度外,部分地区还创新支付方式,以解决回款问题。

例如,广东省清远市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融资担保支付体系。如医疗机构因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未在规定时间内向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企业支付货款,则由担保银行融资代付货款。截至去年11月,共有160家医疗机构和银行签订集团采购结算服务协议。

银行为医疗机构提供担保额度超18.5亿元,共为9家医疗机构担保融资代付货款约1.86亿元。医保基金共预付药品集团采购周转金2.2亿元。货款回款时间从普遍的一年半甚至三年多缩短到半年左右(集采回款基本在两个月以内)。

在推行支付新模式之外,强监管也成为改善回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3月,广西医保局组织全区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梳理集采品种超声刀货款欠款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的定点医疗机构,各市医保部门及时督促其在一周内完成整改。截至3月底,22家医疗机构的拖欠款项全部完成清欠,企业回款金额601.27万元。

广东省广州市此前在广州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新的子系统中,新增广州地市医院欠款情况排行榜功能,对全市公立医院欠款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按照排名对外公示,每月通报。

四川宜宾叙州区建立药械集采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反馈定点医疗机构药款结算回款率,对订单结算不及时的医疗机构进行一对一提醒督促,责令限时整改。

此前,过长的药械回款周期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医院回款环节也易滋生腐败。而今,新制度的推进以及监管力度的强化,有望打开医药回款新局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