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作者:白话三国正史

197年夏,孙策刚脱离袁术自立,曹操就派出使臣王誧到江东,“令”他与徐州的吕布、陈瑀两股势力,“同时”围攻袁术。

开始孙策还老老实实地带着兵马北上,途中突然获知一个惊人的情报,中止了对袁术的征讨,并引发了一场与下邳陈氏家族的陈瑀之间的战争。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安东将军、吴郡太守陈瑀

王誧南来,不仅带来诏书让孙策“赶紧”与吕布、“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一起围攻袁术。

其亟(赶快)与(吕)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又诏

还表弃郡东归的原袁术广陵太守吴景,为扬武将军,认可孙策任命他的丹阳太守之位。

(吴)景即委(广陵)郡东归,(孙)策复以(吴)景为丹杨(丹阳)太守。汉遣议郎王誧衔命南行,表(吴)景为扬武将军,领郡如故。--《三国志·嫔妃传》

这就说明此时吕布已“虎步淮南”,收复了之前被袁术所占的徐州广陵郡。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王誧出使江东时的局势)

陈瑀是故太尉陈球之长子,沛相陈珪的堂弟,陈登的堂叔叔。

192年十二月,因袁术派去的郑泰,在上任扬州刺史途中病逝,袁术便邀请了蛰居在家乡徐州下邳国淮浦县的陈瑀,出任扬州刺史,但于193年阻挡袁术到淮南被驱逐返乡。

因在下邳陈氏背后支持他们的,是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故袁术193年在淮南立住脚,便自称“徐州伯”,向徐州宣战,并对徐州的淮河以南发起了进攻。

但直到196年,袁术才得以攻到徐州淮河南线,与时为徐州之主的刘备对峙于淮河一线。

近三年时间,经历了徐州易主,但一直坚持在徐州淮南,阻缓袁术大军推进的,正是下邳陈氏家族。而这期间陈珪在豫州沛国,徐州淮南当有陈瑀、陈登叔侄领导。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陈瑀是徐州淮南的领导者)

(刘繇)避乱淮浦,诏书以(刘繇)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刘)繇畏惮,不敢之州(到寿春)。欲南渡江(到吴郡),吴景、孙贲迎置(吴郡)曲阿(县)。--《三国志·刘繇传》

194年,李傕集团控制的朝廷“大诏”任命多位关东诸侯,其中便有避乱寓居在下邳陈氏家乡的青州人刘繇。

在淮浦的刘繇,突然冒出了一支人马,但他不敢到袁术所占的扬州传统治所寿春上任,便从徐州南渡去了吴郡。

很明显,外州人刘繇突然拉起来的队伍,是得到了淮浦的下邳陈氏的支持,而李傕朝廷也不可能不知道刘繇需要在徐州得到支持,故而陈瑀的吴郡太守当是这时候再次被封的。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扬州刺史刘繇由陈瑀扶植)

早在189年董卓入京,为拉拢收买士族阶层人心,就封过陈瑀为吴郡太守,但陈瑀没领情,不肯上任。(李贤注《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李傕集团与董卓一脉相承,继续认可陈瑀的吴郡太守顺理成章,又可与刘繇的扬州刺史组成cp,加大嵌入一股力量到扬州的成功率。

只是陈瑀选择了继续留在徐州,而让刘繇独自去了扬州。

因陈瑀在史籍中形象较负面,他领导徐州淮南军民抵抗袁术近三年的功绩,有被隐晦之嫌。

“安东将军”是李傕集团193年给陶谦加的头衔,陶谦死于194年底,然后加在了陈瑀头上。

曹操派王誧到江东时,豫州牧刘备为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吕布为平东将军。而依附吕布的陈瑀为安东将军,与两大诸侯同为重号将军之列,俨然被许都朝廷视为同级的诸侯。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上一位安东将军是徐州牧陶谦)

而陈瑀表面甘心被曹操所驱使,其“安东将军”之职,大概率为曹操所授。

按说陈瑀参与围攻袁术,自家乡淮浦沿淮河西上,更便捷。

但他却屯兵于淮浦东边的海西县(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即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在当时位于东海之滨。

陈瑀屯驻的位置,就暴露出他早就有了别的心思。

陈瑀的阴谋布局

王誧南下时,孙策自领的会稽太守,身在会稽郡的治所山阴县,即今绍兴市。

于是清点好装备就上路了,准备与吕布、陈瑀协同围剿袁术。(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孙策发现陈瑀的阴谋迅速决断)

(孙策)行到钱塘,(陈)瑀阴图袭(孙)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孙)策军发,欲攻取诸郡。--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结果孙策刚行军到吴郡南部的钱塘县,即现在的杭州市钱塘区,获得了一个让他直冒冷汗的的情报。

在海西的陈瑀,根本没把心思没放在袁术身上,而用在了图谋江东。

他派出都尉万演等人,带着三十多颗封官印章,过长江授予了丹阳郡、吴郡的豪族武装祖郎、严白虎等。

计划等孙策一旦出兵离开江东,就一起里应外合,袭取江东诸郡。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陈瑀收买严白虎等江东豪族势力)

没错,陈瑀并不只是要和孙策的吴郡太守朱治争吴郡,他也是一个有大格局大野心的人物,要的是孙策的整个江东。

所以,有理由相信,他在江东的布棋,也不只是祖郎、严白虎之辈,别忘了豫章郡还有个被孙策夺走了江东的刘繇,他和陈瑀的交情还不一般。

刘繇病逝于197年,大概率陈瑀布局期间,刘繇尚在。但即便刘繇亡故,豫章的继任者豫章太守华歆,也是和陈瑀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华)歆说(袁)术使进军讨(董)卓,(袁)术不能用。(华)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马)日磾辟(华)歆为掾。(华歆)东至徐州,诏即拜(华)歆豫章太守......《三国志·华歆传》

华歆与袁术战略观点不同,早有离去之意,因朝廷特使马日磾的到来,让他继续留在了袁术阵营一段时间。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华歆到徐州投奔的也是陈瑀)

194年马日磾被袁术逼迫死,对袁术彻底绝望的华歆,跑去了徐州。

作为青州人,他去徐州投谁呢?陶谦193年对寓居徐州的外州士族,施行的是白色恐怖政策,自然不会是陶谦。

下相城西北汉太尉陈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记弟子卢植、郑玄、管宁、华歆等六十人。--《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九·文部五》引《述征记》

华歆是陈球的弟子!不出意外,华歆到徐州投奔的又正是陈瑀!

有个能干爹真好!

而刘繇196年撤退到豫章,原豫章太守朱皓被杀,诸葛玄逃走,华歆的豫州刺史当为曹操所任。

虽说刘繇、华歆同为青州名士,二者配合度可以比较高,但看上去更像是曹操满足了陈瑀的愿望,有意而为之。

所以说,曹操并不是真心想让吕布、孙策、陈瑀三家诸侯剿灭袁术,让他们三家获利,背后更有让这四家互相撕咬,等他腾出手来再各个击破的阴谋。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陈瑀图谋江东计划)

刘繇在孙策的丹阳郡还留下太史慈的一支人马,陈瑀等将孙策调虎离山之后,派出大规模船队南下江东,里应外合图取江东诸郡的布局,实在是很厉害的。

后来孙策用调虎离山之计,夺取刘勋的庐江郡,或许便效仿的陈瑀。

吕范行军路线

这样危险的局面,让孙策当机立断,即刻放弃了围攻袁术的原计划,决定擒贼先擒王,出其不意先搞掉陈瑀。

(孙)策自将讨(严白)虎,别遣(吕)范与徐逸攻(陈)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三国志·吕范传》

孙策自己留在江东讨伐严白虎等势力,趁陈瑀还不知道计划已经败露,立刻派出吕范、徐逸进攻海西。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吕范海路奔袭海西路线图)

要打出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的效果,自然不能走徐州广陵郡的邗沟,让陈瑀提前获知消息,走海路具有隐蔽性。

前面提到,广陵郡此时已被吕布虎步淮南,从袁术手中收复。

由于王誧从许都到山阴的时间差,无法确定此时的广陵太守是否已是陈登,但吕范的兵马不去打袁术,而是从吕布的邗沟北上,自然就会让吕布、陈瑀发现不对劲。

吕布很容易误判孙策要夺自己的地盘,必将拦击,即便吕范获胜北上,到达海西也必将成疲惫之师。

所以,吕范袭海西,不会走邗沟。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吕范不会走吕布的邗沟袭陈瑀)

那么走海路攻打海西,是否可行呢?

我们来看看后来蒋济的一句话。

帝(曹丕)不从,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欲就留兵屯田,(蒋)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三国志·蒋济传》

225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曹丕没听蒋济的劝谏,执意在大冬天临幸广陵故城,结果因邗沟湖道结冰和冬季水枯,船队不能继续南行。

被堵在半道上的众臣,就建议曹丕率大军就地屯田,待来年春水涨起的时候,就能离开了。

蒋济又劝阻说,此地东与巨大的射阳湖很近,北面又离淮河不远,一旦东吴军得知消息,趁着水涨的时候来犯,根本无法安生地屯田。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孙吴是有能力从海路抵达淮河的)

重点在蒋济没担心东吴军从南边长江来犯,却担心的是从北边的淮河和东边的射阳湖来。

这就是说明吴军是有能力从海路抵达淮河的。而陈瑀所在的海西县正是在淮河口!

战争过程

同理,陈瑀屯兵海西的意图很明显了,他也是要等孙策离开,便从连云港,由海路里应外合,突袭江东!

这就说明陈瑀手中有一支大规模的水军船队,这些船的吨位较大,经得起大海中的大风大浪。

下邳陈氏能开渠、修运河、筑城、建大规模船队,真是不差钱,实力雄厚啊!

想必将士的装备、兵器、福利待遇等,也都不会差吧!

(孙)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陈)瑀于海西,大破(陈)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战斗发生在海西境内,也就是说吕范军达到了奔袭的战术效果,而陈瑀军疏于防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陈瑀打造的船队没起到作用)

陈瑀强大的水军船队,大概和马尾之战一样,在船坞里就瘫痪了。

被俘获者就达四千人之多,陈瑀光棍司令一个逃去投奔了袁绍(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山阳公载记》)。

吕范所率的水军总人数,大概都还不到四千人吧!不出意外的话,这是场以少胜多的奔袭战。

不过在混乱中,陈瑀的军队应该还是有反抗的。

大将陈牧被“枭”首,说明对吕范军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数他了。

或许陈牧也是下邳陈氏的族人,甚至是陈瑀准备派去江东船队的主帅,应该也算得上杰出者了。

陈瑀多年来一直经营在家乡淮浦附近,又是陈球之长子,下邳陈氏的家族子弟,多半应在他麾下。

这一仗,下邳陈氏元气大伤。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陈登与孙策之间的仇恨形成)

陈登痛恨孙策,恐怕不只是因为堂叔之败,更是由于家族衰落之恨吧!

跟随吕范参与此战的徐逸,史料中就出现在这一次,有可能是孙策表哥徐琨家族的,也有可能是位对这段海路很熟悉的向导。

战争影响

这场战争,使下邳陈氏陈瑀军团这一支全军覆灭,对整个下邳陈氏家族是个沉重的打击。

由于孙策斩首行动的顺利,曹操想让吕布、孙策、陈瑀、袁术互殴的阴谋也受到影响,到此中止。

孙策把精力用在了继续平定江东,吕布似乎也因此看穿了曹操的阴谋,把精力也用在了经营徐州,袁术幸运地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吕范海路远袭陈瑀,孙策中止讨伐袁术,曹操阴谋落空

(曹操的阴谋落空)

事与愿违,曹操的阴谋破产,东方反而一时呈现出一片和平景象,局势重新洗牌,谁都不敢轻易先动。使曹操再征张绣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只能等待下一个时机。

而陈瑀图谋江东的大手笔布局,孙策应对危机表现出来的反应速度和魄力,及吕范、徐逸不避风浪危险,从海路成功长途奔袭、消灭陈瑀,都令人印象深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