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作者:灵台发布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这是作家柳青写在《创业史》中的一段话。

深以为然。

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经历,还有命运中的不确定因素等,都可能在某个节点,让我们的生命轨迹发生变化。

当你老了,会如何回忆自己的一生,或是一生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某一天、某个时刻?

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这本书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讲述了一个英国老太太对自己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的回忆,通过向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地讲述,她从心灵上获得了释怀和解救。

女人姓名不详,在文中,作者称她为“C夫人”。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1

C夫人的父母,是富有的苏格兰乡村勋爵,他们一家拥有几座大工厂和许多出租的田地。

按照惯例,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庄园里,夏天则住在伦敦。

家庭和睦,生活富足。

18岁时,在一次社交聚会上,C夫人认识了自己的丈夫。

男人出身名门望族,女人是富家千金,门当户对,两人又情投意合,于是很快步入了婚姻。

婚后的生活也很幸福,无忧无虑,两个儿子相继诞生,圆满美好。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42岁之前,她的人生道路一步也未曾越出常轨。

然而安定幸福的生活,也有保质期。

40岁那年,她的丈夫在热带生活期间得了肝病,不幸离世。

当时,大儿子在服军役,小儿子在上大学。

C夫人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侣,一夜之间,形单影只。

习惯了多年温馨安定的生活,当命运以某种不可抗力夺走属于她的温暖,她顿时感觉无所适从了。

丈夫的离世对她打击太大,一个人面对着空荡荡的房子,日子是难捱的。

不再被爱着,也不被需要,对一个长期在爱里生活的人而言,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是残忍的。

生活只剩下自己,她发觉生活里,似乎也没什么值得期待或眷恋的了。

她时常想到死亡,但又不能马上去死。

她决定在两个孩子结婚之前,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以此消磨光阴。

对,是消磨光阴,不是重新开始。

23年朝夕相处的人不在了,孩子们也已长大,并不需要她。

从丈夫去世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将自己的生活看得毫无意义,甚至多余。

生活里再没什么期望和眷恋,没有快乐。

烦闷时,她会去逛逛商店或博物馆,但发觉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同时,她也受不了外界同情或惋惜的目光。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2

丧偶第三年,C夫人42岁,生活依旧单调无聊。

为了逃避毫无价值、可又不能马上去死的时间,她出发了。

在路上,至少一切是新奇的,未知的。

“我自己心里越是郁郁寡欢,就越发想到生活的陀螺转得最快的地方去。”

到了蒙特洛卡,她常常光顾赌场,但仅限于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那些赌客,而并不参与。

她的丈夫生前偶尔也会逛逛赌场,但很有节制。

于是她心怀某种下意识的虔敬,忠实地继续着丈夫昔日教给她的那些习惯——不去关注赌徒的脸,而去关注桌子的四边,再去注视他们的手,会看到他们复杂焦灼的内心世界。

相比面部表情的故作镇定无所谓,手往往可以更直截了当地暴露人的内心。

在蒙特洛卡的一家赌馆里,开始了她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24小时。

她那时候还不知道,此生会有那么一天,需要她用往后余生去释怀。

在她生活了67年的时间里,那一天,仅仅占了24小时,但在她内心,却整整占据了二十多年。

“她要将整个一生都凝视着生命中唯一的一点,凝视着唯一的一天,这是无法忍受的。”

在她67岁的某一天,她向一位陌生人讲述了那一天,以此来结束“毫无意义的追忆和没完没了的自我谴责”,以此来“宣判自己无罪”。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3

一切从她进了那家赌场开始,从邂逅了一位赌徒开始,她无形中背负了他的命运。

深渊不可被凝视,这话诚不欺我。

人生的境遇有时候如同一场豪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由一位旁观者,转变为默默押上了赌注。

在蒙特洛卡的赌馆里,C夫人看到了她此前并且以后也从未看到过的“表情”那么丰富的两只手。

她亲眼见证了一个赌徒狂热的内心世界在孤注一掷后,紧张、激动、焦灼、胆战心惊到痉挛的样子……

她看到,生活突然从他眼睛里消失,死亡在这张方才还是活生生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出于好奇或是某种可怕的恐惧,或者是一种想要救人的本能,她追随那个年轻人的身影而去,他看起来不过24岁左右。

这一行为是无意识的,不加思考的,就好像自己不会游泳的人,在桥上看见一个快要淹死的落水人,就会跟着跳进河里去。

“他们还没来得及对自己无谓的冒险壮举做出决定,就受到神奇力量的牵引,被一股意志力推了下去。”

她跟着那个人走出大厅,又从大厅走到大门口,又从大门口跟下台阶。

她看着那个年轻人独自坐在大雨中的长椅上一动不动,整个人透着精疲力尽、万念俱灰,任凭大雨浇淋。

她猛然穿过密集的大雨,将那个全无意志的人拽到了一个屋檐下,并没有多想,只是想找个地方,让他可以暂时避避雨,仅此而已。

但这一举动却被年轻人所误解,将她当做娼妓,所以当女人提出让年轻人最好回家或者找个旅馆安顿下来时,那位赌徒流露出了鄙夷和嘲讽之态。

即便如此,她当时也因迫切地想要救助于他,而并未将他对自己的侮辱放在心上。

她叫住了一辆马车,想到好的旅馆可能并不会收留这样一个狼狈的人,于是告诉车夫随便去个普通的旅馆。

到了旅馆之后,她掏出一百法郎给了那个人,让他好拿去要个房间。

他对此感到十分吃惊。

“我在赌厅注意到了您”,“我知道,您把钱输光了,我担心您会因一念之差而做出蠢事来。接受人家的帮助并不丢脸……嗯,拿着吧!”

但他却推开了她的手:

“你是个好人”,“但是,别浪费你的钱了。我这个人已是无可救药了。这一夜我睡不睡,都无所谓。明天反正一切都完了。”

女人却执意将钱给他,还说:

“明天您的想法会不同的。现在您先上去,睡上一觉再说。白天万物会有另一种面貌的。”

可是年轻人低沉而有力的回答让女人感到十分震惊,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无意义的人生。

“这是毫无意义的。我还是在外面了结好,免得在这里把人家的房间弄得血迹斑斑的。一百法郎救不了我,就是一千法郎也不顶用。只要身上还有几个法郎,明天我又会进赌场的,不把它全部输光,是不会罢手的。何必重新来一次呢,我已经够了。”

可是女人想到,离自己两寸的地方,站着一个年轻、聪明、有生命、有呼吸的人,如果不用一切力量让他振作起来,那么两小时之内这个有思想、能说话、会呼吸的青春生命就将变成一具死尸。

C夫人执意要把钱给他,并且十分果断地拉响了门铃。

不一会儿,门房来了,而男人将C夫人的手腕牢牢地拽住,语气强硬且透着恼怒,“进来”,那一刻,她的意志似乎突然麻木了,不自觉地跟着他去了旅馆。

那天夜里,她在同一个人搏斗,目的是挽救他的生命。

而那个陌生人,拿出一个垂死者的全部眷恋和激情紧紧抓住最后一线生的希望。

他像一个意识到自己已经身悬深渊的人,将她牢牢抓住。

她振作起全部力量,拿出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挽救他。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4

第二天早上,当C夫人睁开眼,清醒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时,她既惊骇厌恶又羞愧难当,她甚至有一个愿望——去死。

她四肢冰凉地躺了很久,默默祈祷这一切不是真的,但事实不容欺骗。

她不知道那可怕的状态大概持续了多久。

“那时候每一秒钟都与从容不迫的生活时间不同,那每一秒钟都另有自己的计时标准。”

她原本打算在那个陌生人醒来之前逃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离开这个可耻的地方,可是在走之前,又忍不住朝那个陌生人的脸上投去一瞥。

这不经意的一眼,却又是决定性的一瞥。

她惊奇地发现,那个人脸上的表情与昨天判若两人,他的脸显得天真和孩子气,焕发着纯洁和快乐,嘴角还挂着微笑。

就是在襁褓中的婴儿身上,女人也没有看到过那样幸福酣睡中所呈现出的焕发着纯洁光辉的表情。

那张脸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摆脱了内心重压的那种幸福快乐的舒坦感,一种解脱感,一种得救感。

那一瞬间,C夫人也感到由衷地欢喜,甚至有些自豪,因为她救了他,他得救了。

她好像出于母爱的本能,重新赋予了那个陌生人以生命,她感到有一种奇异和神圣之感,并在那一瞬间,对男人有了不同的感情。

男人也醒了,好像是从无底深渊和杂乱的迷惘中费劲力气爬上来,在环顾一周房子之后,目光落在女人身上,他对此也表示惊讶。

C夫人在那一刻只想尽快离开,所以在说完最后一句话之后,没等到对方回答,她马上夺门而出,回到自己的旅馆。

自从丈夫过世以后,C夫人对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不抱奢望,孩子们不需要她,她自己也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活着不能达到某个目的,生活本身就像是一个谬误。

但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救了一个人,竭尽全力把他从毁灭的边缘拉了回来。

想到那些,她麻木许久的内心,竟有一种明媚的温暖,一种新的生之愿望重新复苏。

救人救到底。

她换上一件色彩明明快的衣服,风风火火去银行取了钱,奔赴车站,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将命运扔给她的那个人送上火车,将他彻底挽救过来。

在约定的时间,两人都守时地到了约定点。

那位年轻人从长椅上一跃而起,奔向女人,他的眼里充满感激,他的每一个动作本能地率真、稚气且透着喜悦,他每一句话既得体又很有礼貌。

他所表露出的情感真挚而天真,抹去了女人内心最后一点惶恐不安。

四周的景物也如明镜一样映照出她明朗的心情,一切平静明朗,充满活力。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5

C夫人请男人到一家小餐馆吃饭,期间那位陌生的年轻人对她讲述了自己悲剧性的冒险史。

赌徒也并非生来就是赌徒。

男人出身于奥地利波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原本不远的将来,他会在外交界有个锦绣前程。

一个月前,在维也纳上学的他,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初考。

他的叔叔为了庆祝并嘉奖他,带他去了赛马场,叔叔赌运亨通,接连赢了三次,他们拿着赢来的钱去吃了大餐。

隔天,他又收到了因通过考试而获得的一笔钱,数额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但在他眼里,那笔钱似乎已经微不足道。

于是,男人拿着那笔钱去了赛马场,起初他赌运亨通,但到后面,运气就不好了,那些钱包括后续赢来的,都被陆续输了个精光。

糟糕的是,颓势一旦产生,怎么也挡不住。

但输得越多,他就越是渴望大赢一场。

后来他赌性大发,经常出没于赛马场、咖啡馆或俱乐部,他无心学习,无心睡觉,不能自己,高利贷越滚越多。

他不能自拔,当了钟表和衣服,后来干脆当起了偷儿,偷自己婶婶的两枚钻石耳环,以高价当了出去,当天晚上又拿了这笔钱继续去赌,竟然破天荒地赢了四倍。

这时候,他已经失去理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显然也并不会拿着钱去赎回耳环,而是继续拿着那些钱去孤注一掷,结果又一次输得一干二净。

可怕的赌徒心理。

趁着偷盗行为还未暴露,他又当掉了第二枚耳环,并且一时心血来潮,去了蒙特洛卡,想在那里发一笔横财。

当时,身上能当的物品都被他当掉了,他孤注一掷,无可救药,仍想最后再做一次生死搏斗。

于是,就有了C夫人先前看到的那些场景,一个失魂落魄的年轻人,在彻彻底底输了之后,颓然,绝望,面前只有通向死亡的无底深渊。

C夫人使尽浑身解数,拯救了一个在精神边缘垂死之人,仿佛将他的意识重新唤醒,也给他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在男人向C夫人重新讲述这一切时,他显得活泼生动,极具魅力。

而C夫人也并没有因为男人有过一段不光彩的过往,而对他流露出任何鄙夷或愤怒之态。

但她注意到,男人一谈到对赌钱的热衷时,眼里闪着光,整个人精神抖擞,异常激动,并且清晰地还原了他或欢喜或痛苦的种种紧张神态。

在C夫人看来,一个年轻、爽朗、生来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却可悲地屈从于一股模糊且滑稽的热情,这太可怕了。

她作为不经意闯入这个人命运的人,有必要友好地规劝他离开这个极具危险与诱惑的地方,并且许诺永远不再沾染赌博行为。

而男人对于这份善意,也投来了真诚的怀着强烈感恩之情的反馈。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6

男人来到蒙特洛卡之后,只去过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儿以及污浊的汗酸味儿的赌厅,那里的人因为赌博,一个个面部狰狞,丑恶而扭曲着。

当C夫人提议去海边兜风时,年轻人兴奋且爽快地答应了。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另一番景致,洒满阳光的海滩像一把打开的巨扇展现在他们眼前,那里宁静、平和。

同一片天空下,有人心系黑暗,有人心向光明。

昨天还在死亡和厄运边缘徘徊的年轻人,那一刻在阳光下,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纵情戏耍的孩子。

他灵魂里那部分善好似被唤醒了,他会去帮助爬陡坡的车子一把,去摘C夫人提到的路边的花,将雨后路边的蟾蜍小心地送到请草丛中,以免被碾伤……

他还会讲述一些奇闻轶事,讲到兴头时也会捧腹大笑,整个人感情充沛,欣喜若狂。

在路过教堂时,他脱帽致敬,并且告诉C夫人,希望能得到上帝的宽宥。

C夫人被年轻人的虔诚所打动,他们调转了马车,走回教堂。

男人在C夫人的引导下,在此起誓,永远不再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也永远不再把自己的生命和名誉断送在这种嗜好之下。

他真诚地忏悔,虔诚地祈祷,谦恭地低着头,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心声,C夫人此前、以后,都从未在世界上任何一座教堂里听见过那样的祷告。

男人祷告完之后,对C夫人说:

“是上帝派您到我这里来的。为此,我已经谢过了上帝。”

那一刻,C夫人觉得自己永远地拯救了那个年轻人。

教堂外,五月天的阳光下,世界从来没有那么美丽。

对于C夫人来说,那种过分狂热且心醉神迷的状态,一生也仅有一次。

男人带着C夫人给的五张钞票,眼里噙着晶莹的泪水,与C夫人告别,可男人那毕恭毕敬的态度,却令C夫人感到痛苦万分,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灵的撞击。

后来她发现,那是一种失望,使她感到失望的,是年轻人就那样顺从地走了,而没有一点企图将自己拉到他身边的意愿。

使她感到失望的,是他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解救了自己的人,而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女人。

那是C夫人当时的失望,是她当时不承认,后来也不承认,但不容辩驳的真实心理。

她在叙述自己那段过往时,表示不愿意再欺骗自己。

如果那个人当时有流露出一丝想在一起的愿望,只要说一句话,朝她走近一步,C夫人就会不顾一切陪他到天涯海角,远走高飞,不顾任何人的非议,对于自己以前的生活,不会再回头看一眼。

为了那个人,她舍弃自己的一切,打破一切传统和束缚,义无反顾地跟他走……

然而那个男人看她的眼神,却不再是看女人的眼光,他天真,充满崇敬地望着C夫人时,C夫人内心却强烈地渴望委身于他。

那一天,与男人告别后,与亲戚之间的约会成了她的负担,她心不在焉,聚会的氛围让她感觉异常沉闷和恐怖,想到两个小时之后,可能是与年轻人最后一次见面,那一天,她将永远地失去他,这让她更加难以忍受。

她借口离开聚会,回到自己空荡荡的旅馆,她审视着自己,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心愿:

只要把他留住,一切在所不惜!

这个心愿很快就变成了决心,坚定决绝。

她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做好了在送男人登上列车时,最后一刻,只要男人需要她,她就可以跟随他一起离开的准备。

她想到这一切时,感觉自己整个人充满狂喜和陶醉,全身的血液在翻滚、涌流。

她已经决定陪他出走,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她将与他厮守终身,形影不离。

然而,当她不顾一切地奔向车站时,还是晚了几分钟,火车开走后,留下她在站台上独自黯然了很久。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7

接下来的时刻,C夫人想要“找回他”——“找回与他在一起度过的每个瞬间”。

似乎冥冥之中,也有某种强大的力量在左右,将她拉回到昨天一起经过的每个地方,花园的椅子、赌厅、旅馆……

她甚至想要在第二天,坐着马车再循旧路,重温他们之间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尽管那些行为看似幼稚可笑。

然而,这些想法马上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当C夫人走进赌厅,去寻找男人坐过的那张赌台,却清楚地看见他就坐在那里,同昨天一模一样,忘我地沉醉在他的嗜好中。

他拿着C夫人给他的回家的路费,继续大赌特赌起来,讽刺的是,她却在为他黯然神伤。

男人那张两小时前还虔诚的容光焕发的脸,那一刻重新因为炼狱之火而扭曲着。

他眼里只盯着钱,那份狂迷得不能自己的样子,比昨天更可怕,更恐怖。

C夫人知道,男人将自己的誓言、约定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已经神经错乱,如痴如醉了。

C夫人看在眼里,内心痛苦而愤怒着,她无法继续忍受了。

她绕过赌台,走到他后面,用手紧紧抓住他的肩膀,而男人则如同一个刚从沉睡中被摇醒的醉汉,目光呆滞而陌生,两人就那样对视了一秒钟。

但男人过不多久,就完全忘记C夫人的存在,C夫人几乎是狂怒地命令式地,想把他再次从神志不清中拽出来,但这样的努力无济于事。

男人仿佛是被两边拉扯着,一边是救赎,一面是地狱,可他完全着魔了,任由自己继续堕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当C夫人企图再次摇醒他时,男人却一反常态,雷霆般震怒了,甚至怒斥C夫人给他带去了晦气,让她滚开。

争执以C夫人彻底失败而告终。

男人中了邪一般,对所有人熟视无睹,只是无所顾忌地想尽快打发女人离开。

那时候,周围的看客流露出各种表情,鄙夷,吃惊,好奇……

面对这份巨大的羞辱,C夫人一时不知所措,迷惘中她恍惚看到了人群中自己的表姐,正十分吃惊地望着自己。

她再也无法忍受,不顾一切地跑了出去。

她感到精疲力竭,倒在了昨天男人坐过的那张长椅上。

她一无所有,她一败涂地。

但C夫人很快就从那近乎死亡的感受中超脱了出来,以她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某种力量。

茨威格说:

“一切痛苦都是懦弱的,而生的欲望却异乎寻常地强烈,在它面前,痛苦自会消退,而生之欲望似乎是植根于我们肉体之中的,它比我们精神上的一切死亡激情更为强大。”

在感情上经历沉重的打击之后,C夫人重新站了起来,她没有把过多的时间交给痛苦和绝望。

那种深渊,她多一秒也不会凝视。

她想到自己的行李还寄存在车站,内心也仿佛有个声音在催促自己尽快离开。

C夫人奔向车站,询问了去巴黎的下班列车,并且立即将行李托运。

“自那次可怕的邂逅之后,正好过了二十四小时,那二十四小时里,充满了各种荒谬感情的骤变,使她的内心世界永远地破碎了。”

然而,她不会滞留在原地,内心仍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呼唤自己,在催促自己“走!走!走!”

她要离开那座城市,离开那样的自己,回家去,回到亲人身边,回到自己先前自己的生活中去。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8

C夫人连夜乘火车到巴黎,从巴黎几经转车到了布隆,又从布隆到多佛,从多佛到伦敦,从伦敦到自己的乡村别墅。

一路上48小时里,她不思不想,不吃不喝,几乎是飞也似地狂奔着结束了那趟旅途。

也许走得更快,就能将昨天远远地抛在身后,让它无论如何都追不上自己。

回家后,亲人们如照看病人似的照看她,而他们的温存体贴反而让她痛苦,因为她曾因自己一次疯狂的荒唐的激情,而背叛过、遗忘过、抛弃过他们。

后来,无论C夫人如何想忘掉那短暂的过去,总有一些阴影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

“她总觉得人们第一眼就能从外表看出她的耻辱,她的变化。
她感到自己灵魂深处变得不再干净,甚至有时候醒来想到旅馆那一晚,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想要马上去死。”

毕竟,在那次经历之前,她的生活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正常的,她前半生从来没有行差踏错半步,直到遇见那个自己不顾一切想要去拯救的年轻人,她的生命,被一层阴影笼罩着。

好在时间和年龄,似乎能让一切淡化,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经历,不再会那么强烈地影响一个人的内心感受。

多年以后,C夫人在一次社交场合听闻,那个年轻人曾在十年前,在蒙特洛卡开枪自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C夫人内心似乎也没有太多波澜。

除了自己的回忆,再没有对她构成任何威胁的见证人,似乎内心平静了许多。

“人一老就不再害怕过去,除此便别无他长了。”

当C夫人对一个陌生人讲述完那一切,她感觉自己的观点似乎再次得到了确认。

她多年来积压在内心的惩罚,在那一刻得到了解脱,她感到一阵轻松、快乐,对那个倾听者满怀感恩。

67岁的她,站在那里,脸上泛起红晕,她站在那里,好像重返了少女模样。

读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方知所有命运,都有因果

09

茨威格先生对于人物细致入微的洞察,对人物神态、心理等细腻的刻画描写,很有张力和代入感。

作为读者,也是倾听者,好像自己面前有这样一位慈祥、羞赧的老人,在缓缓讲述着那些过往。

我们跟随她的讲述,情绪也在不由自主地起伏变化着,而最终,又跟随着故事的结束,和老人一样,复归于一种平静和坦然。

读完这本书,所能想到的一些:

1)

这世间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人能够以“救世主”自居。

渴望去拯救任何对自己根本不负责任的人,也许只是一场自我感动。一个连自己都放弃了把自己捞起来的人,没有人能够拯救他。

2)

轻易去背负他人的因果,可能会让自己的命运陡然发生转折。

但没有人,可以站在未来,去审视和批判从前的自己。

人生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不求事事正确,件件圆满,但求问心无愧。

3)

人活着,被需要,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被一个人需要,被一个集体需要,被社会需要……

如果发现自己不被需要,就好像被困在了一座孤岛上,环顾四周,只有自己,整个人被一种巨大的虚无所包围着。

那时候,哪怕面对的是一个赌徒,一个无可救药的人,只要感觉到自身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内心也可能会因狂喜而震颤而迷失吧。

但还是要说,一个人自身的价值,并不完全来自外部世界,更多仰赖自己的内心。

4)

无论此前的人生经历过什么,痛苦,迷惘,甚至绝望,过多地凝视深渊都既不必要,也不明智。

过去是一片虚无,只要此心光明,每前进一小步,都在远离阴暗、恶意和伤害。

而未来是一片广阔的海,因其浩瀚、包容、灵动、越靠近它,内心就更加从容、安定。

柔慈智慧之人,懂得用更高远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所经受的一切,而后,生命的质地,就此发生改变。

来源:每日轻读书

声明:本条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