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作者:拂史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造反叛乱都会被认为是世间最大的罪责,由此也只能用最大的刑罚来处置,就是株连九族。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对于古代的皇帝而言,名义上虽为天下的天子,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自命为主子的普通人。

他守着这么大的国家,自然害怕别人觊觎,自然想要尽可能扑灭所有想要反抗自己的火苗。

在明朝后期,由于小冰河时期的突然到来,国家大面积农田歉收,对于古代国家而言,这无疑代表着造反与动乱。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勤政努力,但根本无法做到上行下效,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灭亡在自己的手里。

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成为这个皇帝最后的归宿,至此,大明王朝灭亡。

01 明朝旧民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北京虽然陷落,但实际上只是明朝作为全国政权的结束,实际上汉地18省的大部分地区依旧在明朝的宗室手中。

如果是此时能够凝聚力量,或许能有复国的机会,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南方的明朝各旧部自发地组成了南明小朝廷,再后来,南明和清朝的作战中一步一步被龟缩瓦解。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到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甚至逃跑到了东南亚地区,最终被当地的国家屈辱地遣送回国,至此,朱明王朝再无一丝痕迹。

而说回李自成起义,朱由检,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深知自己的命运与大明王朝的危机息息相关。面对内忧外患,国家风雨飘摇,他毅然决定自尽以避免家族的屈辱。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不可预见的转折。在那场浩劫中,他的几个皇子竟然侥幸逃脱了,他们分别是朱慈朗、朱慈炯和朱慈炤。这三个皇子成了明朝忠臣心中复国的全部希望,也成了清王朝日渐扩张的最大隐患。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朱由检去世后,明朝迅速陷入了混乱,清军步步紧逼,各地割据势力也纷纷崛起。然而,在这混乱之中,许多明朝的忠臣依然心系复国大业。他们悄悄地将朱慈朗、朱慈炯和朱慈炤藏匿起来,保护这三个稚嫩的生命免受敌人的毒手。这三位皇子虽年幼,但他们身上却承载着一个王朝复兴的希望。

朱慈朗是三兄弟中的长子,自幼聪慧过人。在父亲去世后,他肩负起了照顾弟弟们的责任。朱慈炯,次子,性格坚韧,勇敢果决,虽然年纪尚小,但已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朱慈炤,幼子,天真活泼,但在战乱中迅速成长,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随着清王朝逐渐平息全国的割据势力,明朝复国的希望也变得愈发渺茫。然而,这三个隐秘存在的皇子,却成了清廷心腹大患。清朝统治者深知,这三个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身后代表的是许许多多忠臣良将和明朝遗民的希望,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从实力上来讲,这只是三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们身后所代表的是许许多多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

这些家族隐藏在民间,俨然化为了一把把不知何时就会捅向清王朝的刀子。为了斩草除根,清王朝出手了。

02 清朝的手段

天下很大,要想藏下三个孩子十分容易,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引诱出来。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由于清朝入关之后为了平息汉人的怒火,一直采取的是怀柔政策,甚至入关前期的口号还是要为崇祯皇帝报仇。

由此,清朝人看到了机会,借机对外宣称会善待前朝的皇族后裔,并且做出了一派大赦天下的做派。

此时的众多皇亲国戚,在颠沛流离的逃难过程中饱经风霜之苦,娇生惯养的他们,哪里会受得了这种委屈,他们想要回去,而此时的清朝给了他们借口。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有人说他们信了清军的谎言是他们愚蠢,而事实上来讲,更多的是他们不愿意再颠沛流离而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是假的。

很快,太子朱慈烺就死在了这一场阴谋中。而说到朱慈炯,他是朱由检的第三个儿子,别名朱三太子。

他自从逃出北京之后,就对这天地之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失望,所以就想学着建文皇帝遁入空门,避世避祸。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然而,这一切毕竟只是一种奢望,天下大乱何处为家?果不其然,在不久之后他的行踪就暴露了。

朱慈炯很快成为一伙前朝溃败民兵的首领,随着名声越来越旺,手下的士兵也是越来越多,逐渐地竟然变成了清朝都需要重视的对象。

历史上的北宋灭亡之后,整个汉民族所爆发出来的韧性,使得他们创建了南宋这个奇迹。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最终女真人的第一个王朝金朝,就在和宋朝的对峙中逐渐腐化堕落最终被人所灭。

清朝起兵时的国号是后金,见到如此情况,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于是十分急切地就想要把这股浪潮镇压。

清朝士兵近乎倾巢而出,运用雷霆手段几乎一战定乾坤,这一战之后,朱慈炯被抓住,朱三太子的复国似乎被扼杀在摇篮里。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03 遍地都是三太子

清政府没想到,正是朱三太子的这一场起义,给了许多人心中希望,一夜之间,大地上的,各种起义势力风起云涌,而且许多事里都声称自己找到了朱三太子。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虽然真的朱三太子已经被清朝镇杀,但是难平众人悠悠之口,于是只能换一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寻找朱三太子。

本质上来说就是找到一个大家都认为是朱三太子的人,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杀掉,由此,朱三太子的起义浪潮自然可破。

但此人必须得和皇家有所联系,于是,全国上下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前朝遗孤。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而此时,逃出皇宫的第三个皇子派上了用场。这个人就是朱慈炤。

04 天降一口大黑锅

清政府动员了几乎全国的力量,全力寻找明朝的皇子,然而此时,朱慈炤早已隐姓埋名多年,身份信息早已不可考究。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原本寻找是难上加难,却不承想因为一个细节的疏忽,造就了全家覆灭。

朱慈炤,明朝的皇子,侥幸逃脱了清军的屠戮,为了躲避清朝的追捕,他隐姓埋名,化名为王士元。多年来,他深藏不露,默默地生活在民间,虽然心中一直怀揣着复国的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明白,隐忍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王士元在江南一个小镇上扎下根来,娶妻生子,过起了平凡的生活。

虽然表面上他已经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身为大明皇子的自豪与责任。朱慈炤深知自己的特殊身份,不仅是他自己的隐秘,更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因此,他在给后代起名字时,不自觉地沿用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以“和”字排辈,并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带有提土旁。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既是对先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个微妙提醒。

这种命名方式在王士元的家族中延续下来,逐渐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周围的邻里虽然对这个家族心生疑惑,但由于王士元为人低调,从不炫耀身份,所以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然而,清廷对明朝遗孤的追捕从未停止。清朝的各地官员为了寻找前朝的遗孤,可谓是大费周章,熟读前朝的规章制度,甚至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来追踪遗留的皇室血脉。

王士元的家族虽然表面上安稳地生活了六十多年,但那种隐隐的危险感从未消失过。朱慈炤深知,一旦自己的身份暴露,不仅自己和家人会遭遇不测,整个家族的命运也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中。因此,他始终保持警惕,教育子孙要低调行事,不可露出任何马脚。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对各地人口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一些细微的线索逐渐显露出来。王士元家族中那一代代奇特的名字,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怀疑。为了彻底查清这个家族的背景,清廷派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探子,专门前来调查。

这名探子到达小镇后,以贩卖杂货为掩护,悄悄地展开了调查。他通过走访邻里,逐渐摸清了王士元家族的情况。当他发现这个家族的命名方式确实符合明朝祖制时,心中顿时起了疑心。为了进一步确认,他开始接近王士元的后代,试图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找到更多的证据。

一天,这名探子借口卖药,来到了王士元家门前。王士元的孙子王和土接待了他。探子装作无意地问起了家族的情况,并且不断提及一些明朝的旧事。王和土虽然年纪尚轻,但经过家族的教育,早已对这些事情心生警惕,他小心翼翼地应对探子的询问,没有透露出任何可疑的信息。

探子见从王和土这里得不到更多的线索,便决定改变策略。他开始通过邻里间的交谈,了解王士元的日常生活和行踪。他发现,王士元虽然表面上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他的言行举止中,总是流露出一种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让探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怀疑。

为了彻底弄清王士元的真实身份,探子决定夜探王士元的家。他潜入王士元的书房,仔细翻找各种书籍和文件,试图找到直接的证据。在一个隐蔽的角落,探子发现了一本家谱,翻开后赫然看到了一系列带有“和”字辈的名字,并且每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带有提土旁。这一发现,让探子兴奋不已,他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最终,朱慈炤的身份最终公之于众。

对于清朝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替罪羊,康熙愤怒之下火速就在他身上安上了朱三太子的名字,并追究他造反的罪名并且株连九族。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后康熙大怒:诛九族!

至此,明朝宗室的直系血脉全部在这个世界上断绝。

朱慈炤去世之后,噩梦般的朱三太子彻底成为过去式,根据计算在61年里,打着朱三太子名号起义造反竟然达到了70次,堪称是历史之最。

参考来源:朱三太子朱慈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