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作者:旭华说史

«——【·前言·】——»

许道宁是李成画派最有成就者,承续了前代山水画的技法和画风;还能够以自然造化为师,独造其妙,开创“笔法简快”“峰头直皴”的山水技法和“峰峦峭拔,林木劲硬”的绘画风格。许道宁是如何做到的?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现有文献的梳理·】——»

许道宁生平的大致经历为:早年于京师端门卖药赠画,名噪一时:中年人画院以李成为师,成为李成画派最有成就者:晚年移居长安,以自然造化为师,脱去旧学,别成一家。

关于许道宁的籍贯问题,就目前来看,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采用北宋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的说法,认为许道宁乃是河北河间人。持这种说法的代表学者有陈师曾、郑午昌,俞剑华等人。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说法,认为许道宁乃是长安人。持这种说法的有腾固,李霖灿,高木森,徐建融等学者。对许道宁的籍贯并无明确的倾向性,只是客观地将两个说法呈现出来。

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任伯敏的《中国绘画通史》以及白巍的《宋辽金西夏绘画史》。许道宁早年“市药端门”及其“工整精巧”的画风。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绘画风格·】——»

许道宁早年,中年和晚年的生命轨迹与其绘画风格演变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成为我们分析许道宁绘画风格演变的基本路径。对许道宁早年绘画作品的评价,大抵上有两种不同甚至“矛盾”的“声音”。

许道宁早年的绘画作品“俗恶”。最具代表性的是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对许道宁早年绘画做出的评价:“许道宁初卖药长安市中,画山水以集众,故蚤年画俗恶太甚。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许道宁早年绘画风格以及北宋山水画审美旨趣变迁的认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相差较大的审美旨趣。元代汤垕认为许道宁早年的绘画作品“俗恶”。

其“画山水以集众”,而并不是如后来文人画那样纯粹地是为了表现胸中之逸气。其次,是许道宁早年绘画的受众。由此可知,许道宁早年绘画作品的受众大体上是市井百姓和公卿权贵,而并非文人士大夫。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宋代河北的另一位重量级画家高益与许道宁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高益的成名与许道宁一样颇有一些传奇色彩。初来汴京时,高益以卖药为生,为了吸引顾客附赠购药者即兴创作的“鬼神犬马"之画。

名重一时,其后得到当时的贵戚孙四皓的器重。通过孙四皓的引荐,高益得到宋太宗的赞赏,观其所画《鬼神搜山图》“移刻”(片刻)即授其翰林图画院待诏之职并“敕画"大相国寺壁画。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民间和权贵对许道宁早年画作的评价是“甚工”“无不称其妙”,对高益早年画作的评价是“得者惊异”。许道宁早年画作妙在山水树石法度上的“工整”“精巧”。

高益早年画作惊异于鬼神犬马的“毕肖”“逼真”。不论是“工整”“精巧”,还是“毕肖”“逼真”,都符合当时院画和宗室画的审美趣味,却并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元代审美·】——»

在元代的汤垕看来,许道宁早年的绘画大多以世俗的功利为目的,对其绘画的评价是“俗恶太甚”认为中年成名之后“稍自检束”,才有所创造。

元代是文人画大放异彩的时代,宋代那种院画、宗室画文人画并存的局面早已被打破,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工整的法度,精巧的画风追求酷似毕肖的艺术效果往往被视为世俗之气。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苏轼就曾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元代大画家倪瓒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才是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的体现。正是在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的影响下。

曾经在中国绘画中古有一席之地的"界画"自元代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宋代河北画家郭待诏就以“界画"闻名。邓椿在《画继》中对其有非常简短的记载。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宋徽宗《瑞鹤图》中所绘的白鹤和宜德门采用的就是“界画”的技法。"言下之意,这类极为重视格法,讲究尺度精准的绘画被认为“匠气"太重,而后世推崇的是表现文人胸中逸气的元人绘画,故此界画逐渐消失。

从许道宁早年的人生经历以及人们对其早年绘画两种“矛盾”的评价,再到界画的消隐,可以看到中国绘画逐步从北宋初年多种画风并存的局面逐渐走向以文人士大夫的。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许道宁中年师法李成及其“萧疏清旷”的画风,所谓“稍自检束”主要是指许道宁摒弃“工整”“精巧”的画风,日益向文人士大夫的绘画风格靠近。

这主要体现在许道宁进人画院以后自觉地师法当时最负盛名的山水画大师李成,且能够“得成之气”,逐步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绘画风格。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许道宁对绘画艺术具有天然的敏感和禀赋。早年以“市药"为生,能够通过“工整"的山石树木绘画赢得民间和权贵的青睐。中年进入画院之后,虽然以当时画院的屈鼎为师,却不限于此。

能够自觉地师法更有创造性的李成,最终成为画院翘楚。苏轼《东坡题跋》中记载:秦人有屈鼎笔者,许道宁之师。善分布涧谷,间见曲折之状,然有笔而无思致,林木皆烟而已。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道宁气格似过之,学不及也。可见,许道宁在画院虽以屈鼎为师,然而“气格似过之”,在绘画天赋和成就上都远胜屈鼎,甚至屈鼎之孙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改学许道宁。

据《送屈用诚序》中记可见,屈鼎的画作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反而是作为弟子的许道宁更受推崇,更有市场。因此,在绘画市场上,进入画院的许道宁依然表现出早年卖药赠画时的超强号召力。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在仁宗朝三次拜相的张士逊赠诗是这种超强号召力最有力的表现。张士逊乃是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与陈尧佐、范仲淹、苏辙等交往颇深,在北宋政坛影响颇大。

《圣朝名画评》和《宜和画谱》对此皆有记载。《圣朝名画评》的记载是:“相国寺张文懿公令道宁画其居壁及屏风等,文懿深加赏爱,作歌赠之。"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宜和画谱》的记载是,“张士逊一见赏咏久之,因赠以歌,其略云: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时以为荣。"张士逊的这一句赠诗无疑将许道宁推到了北宋画坛的巅峰位置。

这反映出许道宁对不同阶层审美趣味的敏锐感知力以及极强的绘画天赋。许道宁的生命轨迹与其绘画创作有着紧密的关系。许道宁早年在汴京卖药赠画,其工整、精巧的绘画风格在民间和权贵中名噪一时。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结语·】——»

这种画风并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旨趣。中年进入画院,他能够自觉地以李成为师,形成了“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画风,并成为李成画派最有成就者。

及至晚年游览终南、太华二山,以自然造化为师,命意狂逸,终于脱去旧学,开创“笔画简快”“峰头直皴”"的绘画技法和“峰峦峭拔,林木劲硬”的艺术风格,最终成就一家之体。

李成画派的传人——许道宁卖药送画,没想到后来画比药贵

信息来源:

《书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