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作者:旭华说史

«——【·前言·】——»

汉唐丝路纪行文学的演进历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据其在创作数量,经验积累、体式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大致可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始期、发展期、繁荣期。丝绸之路是如何开始的呢?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发展阶段·】——»

丝路纪行文学作品开始创制,体式并未定型,创作数量有限,张骞与班勇的创作对丝路纪行文学主要文体与风格的确立均产生重要影响,曹植与张载丝路纪行赋的创制丰富了丝路纪行文学文体。

发展期,丝路纪行文学创作经验渐多,数量增大,体式逐渐定型,晋隋文士对丝路纪行文学的行记(行传)体、诗歌体、疏诏体进行探索,初唐文人群在丝路纪行诗创作上积累了经验。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繁荣期,丝路纪行文学创作经验成熟,量猛增,体式臻于完善,不同层级诗人均参与丝路纪行文学创作。汉唐丝路纪行文学的初始期汉唐丝路纪行文学初始期按时段划分。

自西汉起至西晋止,彼时丝路纪行文学作品开始创制,体式尚未定型,创作数量有限。据笔者初步统计,该时期仅张骞《出关记》班勇《西域风土记》。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张骞对丝路“行记体”的创作·】——»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丝路,并在丝路沿线各国辗转多年,归国后据其一路见闻整理出考察报告即《出关记》或称《出关志》。可惜该记现已亡佚,研究原本已不可能。

司马迁撰《史记》时明言参考张骞丝路闻见资料,故学界多认为《史记·大宛列传》前半即据张骞丝路闻见资料所撰,该资料极可能系《出关记》。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故吴丰培编《丝绸之路资料汇钞增补》时便从《大宛列传》辑出其前半部文字冠以张骞《出关记》印行。此举虽有一定文献根据,但其所录作品几为史书移录,显难确称张赛所作,更不足称纪行作品。

相较之下严可均的做法更为可取,其在纂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时仅从《大宛列传》前半部辑出张骞“曰”之文段,题名《具言西域地形》,署张骞所作。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此《具言西域地形》极可能系其《出关记》部分原文,司马迁作为张赛同时代人在编撰《史记》时直接将其抄录。另,程钟书等撰《张赛出关志>研究二题》又辑出“酒杯藤、轩渠国、三童国三则佚文”。

张骞出使西域及其据自身出使经历进行丝路纪行文学创作的行为对后世亦产生重要影响,如后世文人立功边疆、博取功名的意识及丝路纪行文学创作传统的形成。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班勇对丝路“行记体”创作的推进·】——»

东汉班勇自幼随乃父班超在西域各国辗转,后又出任西域长史经略西域多年,对西域各国情况颇为熟悉,故模仿张骞亦将其西域见闻加工整理、撰写成文,即后世所称《西域风土记》。

对张赛开创的丝路“行记体”创作有所推进。班勇《西域风土记》撰定对乃叔班固《汉书·西域传》有裨补纠缪之功,但颇遗憾的是其与张骞《出关记》命运相似,今亦亡佚。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因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西域传》时明言依据班勇《西域风土记》:“班固记诸国风土人俗,皆已详备《前书》。今撰建武以后其事异于先者,以为《西域传》,皆安帝末班勇所记云。”

故学界多据《后汉书·西域传》对《西域风土记》研究。如吴丰培编纂《丝绸之路资料汇钞增补》时便将《后汉书·西域传》大部分内容辑出题为《西域风土记》。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对西域各国地理总况与河流情况做了总体交待。不过《西域风土记》仍属客观叙述,与《出关记》相比地理内容(地势、地形等)记述更为明确,物产,军事记述如旧,仍缺乏人物活动记述。

新增对西域各国情况记述,概与当时设立西域都护府并派驻西域长史、戊已校尉等职官人员有关。文本叙事性增强,记述过程中注重征引故事。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此中故事实际多系西域诸国所发生之真实重要事件,如文本对于阗、莎车、疏勒、龟兹、焉耆等国事变、军事斗争等记述,尤其对于阗国与拘弥国军事纷争、几代国王恩怨的记述,故事性较强。

此段故事叙写因人物对话而变的真实生动,增强读者阅读兴趣。通过人物客寥数语便可显窥其性格。但语言描写在历代纪行文学作品中较少见,此处出现较多语言描写显受史书体例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所述西域诸国故事,代表中央王朝的敦煌太守、西域长史、戊已校尉等职官在西域诸国纷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多以地方管理者身份出现,出于目的进行调停或武力管控。

此外,文本对西域大国莎车记述较多,如其在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摇摆,与于阗、鄯善、龟兹、疏勒、大宛等西域大国的纷争,其国王暴虐统治及对西域的祸乱等,文本记述详细且丰富生动。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该时期,晋隋文士着力对丝路纪行文学中的行记(行传)体、诗歌体、疏诏体进行探索。就丝路行体的探索,后秦释智猛撰有《外国传》,又称《智猛传》《游外国传》《外国传》。

可知释智猛西行部分路线在本文所限范围内。另据《高僧传》卷三《智猛传)载,释智猛元嘉“十六年七月造传,记所游历“”,又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七征引《游外国传》有“龟兹国高楼层阁,金银雕饰”。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可推定释智猛《外国传》属丝路纪行文学作品。其与法显《佛国记:相似,均为早期僧人所作丝路行记体文学作品,体现彼时行记体创作的变化。

该时期丝路纪行文学中行记体在文体发展方面比上一阶段更为成熟,作者身份更加多元,僧人逐渐成为该体文学创作的主力,如法显《佛国记》和慧生《慧生行传》等。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东晋支僧载撰有《外国事》、竺法维有《佛国记》,惜皆亡佚,向达、岑仲勉、陈连庆等辑出相关佚文数则,均不在本文探讨段限之内。史载隋炀帝杨广曾亲巡西北,征讨吐谷浑,与域二十七国举办交易会。

其《临渭源诗》便似其征吐谷浑途中所作。该诗现存文本为:“西征乃此,山路亦悠悠。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滥觞足拟,浮槎难可俦。惊波鸣涧石,澄岸泻岩楼。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归花叶散,日举烟雾收。直为求人隐,非穷辙道游。”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渭源从音与色动与静、近景与远景等多层面进行生动描绘。

将渭与周围山高林响、径曲路远、风退花落、日出雾散的景象相融,并在景物描写中隐隐寄寓情感志趣。描写手法上,似对宇文迪《至渭源诗》有所借鉴,均人声色、动静、近远对渭源进行描绘。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写作水平却宇文迪更进一步。诗中“风归花叶散,日举烟雾收两句对仗工稳,技巧较高,颇能见出丝路纪行诗发到隋代的水平。总体而言,该诗可谓借鉴南北所。

作品题材上延续题材,内容上则无南朝矫技造作、无病呻吟之弊,与南朝诗歌的境界狭小亦颇同,是丝路行途真实感发之作。另,薛道衡有《奉利临渭源应诏诗》,显系应命酬和之作。

古代丝绸之路,传播汉唐文化,张骞开始一个新途径

«——【·结语·】——»

该诗与杨诗均为五言十六句,体式同,但非步韵相和,韵部有所更改,两首诗押偶句韵均较严格。薛诗似也写于陪驾征讨吐谷浑途中但纪行描写较少,多写景颂圣,格调不高。

信息来源:

《岑参的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