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作者:旭华说史

«——【·前言·】——»

楚汉相争时期,范增的出现直接影响当时斗争的走向。范增的智慧才略令他的对手感叹,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范增都起到什么作用了?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的策略·】——»

在反秦过程中,其策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加速了秦的灭亡;楚汉相争时,其策略未能被项羽采用,且最初的策略又被破坏,以至于范增忠愤而离走,不幸中道而亡。

项羽因误中陈平离间之计驱逐范增,不幸自刎于乌江岸。在《论历阳侯范增》及《亚父及亚父文化》中对范增多有论述,但对其策略也未集中论述,似有缺憾。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作为口号和奋斗目标,的确具有号召力。宋代王应麟《通鉴答问》卷一《坑诸生》说“坏秦者非妖言而坏于楚南公'三户亡秦’之一语。”可见口号的作用。

确定“立楚怀王号令天下伐秦”之策。陈涉时,各地已经有不少立诸侯六国的后代为王或自立为王。陈涉未立楚后而自立,结果被杀而亡。

当时人们的观念认为唯六国后人有资格称王,其余都不能称王。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策略获得项梁的赞同,也得到薛城之会包括刘邦在内的众多反秦之军采纳了。范增一出场,就拉开反秦的大序幕。“从民所望也”,是其核心。

这个决策源于民间,顺从民意,口号也好,立楚怀王也好,都是从人民意愿出发。这是反秦的根本大策。可惜熊心后来被项羽所杀,破坏了范增的策略,被对手刘邦作为讨伐项羽的理由。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的目的是从民所望,建立大楚之国。立熊心为楚王就是这个目的,可惜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云气的变化·】——»

云气的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在古代颇具神秘,似乎有老天的种种暗示。《授时通考》卷四“《望气经》:六月三日有雾,则岁大熟”《授时通考》卷五“《望气经》:七月三日有雾,岁熟”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望气”很快成为古人的一种宗教活动,常常用于兵事、《墨子》卷十五:“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

“望气”常常望地域之气,判断王者之气;望人之气,推断人的富贵。但更多是根据地域之气和某人之气,判断是否为天子之气。秦汉之际流行““望气”,常常与“王气”“天子之气”相连,不少与地域相关。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作为统治者,最当心的是具有“天子之气的人代替他。《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厭之。”“厭”《索隐》引《尔雅》云“厭,镇也。”

可知秦始皇巡游与“东南有天子气”直接关联。当时,秦始皇揽方术之士,“候星气者至三百人”,包括了一些“望气者”。秦对楚地的统治终究不放心。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陈胜、项梁、刘邦三者的确起兵于东南。刘邦后来果然成为大汉天子。可见,"望气”在当时社会的深刻影响:此后各个朝代很重视天子之气,很多行为都是“望气"造成的。

范增不仅是将军,而且是军事家。家在于有远见,善于观察,具体分析,能预计未来发展的趋势。他从“望气”角度推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同时并不单一依靠“望气”之法规劝,而是先具体分析刘邦动因与外在表现,提出有力的行为证据。采用对比方法:刘邦在山东之时,贪财好色,没有大志;而今入关,不贪财,不好色,此志向不小。

这的确能说明问题。加上令人望气,形为龙虎,色为五彩,这种形与色就是天子之气。这与秦始皇“东南有天子气”又联系起来了。项羽不得不相信,于是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可惜被项伯出卖了,没有攻打成。范增借用望气想除掉刘邦,这是他的策略之一。从夺天下来说,这种策略不存在对与错。鸿门宴上想让项庄刺杀刘邦,又因项伯阻拦而未成功。

采用分封诸王之策,以限制刘邦。范增欲推翻秦朝,目的已达到;欲建立大楚之国,“能复立楚之后”,尚需时日。他原定于怀王为天下之主,怀王为帝,分封诸王。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策略评价·】——»

范增的策略,历来评价不一。以苏轼为代表,认为范增是人杰; 以洪迈为代表,认为范增非人杰。汉相争时代,首推汉高祖,他认为“此三者(张子房、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陈平认为“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陈平实行反间计后,果然奏效,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汉王及其将领都认为范增是奇士、人杰、贤将,只是不被项羽重用,这是项羽失败的原因。叙说杀宋义时,并没有点明范增在场。宋义、项羽、范增为将领,三人各有营垒。

出令军中之时,范增应属于诸将之列,此时才知道。所以洪迈《容斋随笔》指责“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是没有道理的。当然,项羽杀宋义并未错。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清人说“步步为其掣肘”对手说项羽负约。怀王之约是:先破泰入咸阳者王之。怀王这条约定没有具体施行的方案,只是一般性的约定。项羽攻打正面凶悍之敌,即章邯部队--项梁曾经战死于此部,

范增与项羽的分歧主要有两点:第一,范增立怀王,想建立大一统的楚国。项羽却废弃楚怀王,自立为王,分封诸侯王,想做霸主,而非做天子,苏轼说“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早已看出刘邦是将来夺项王天下之人,故要消灭刘邦集团;项羽虽然也知晓刘邦是他的敌手,但对刘邦下手优柔寡断,存有“妇人之仁”。

范增与项羽在性格方面有许多相互抵牾。范增本是项燕手下大将,忠于项氏,精心为项氏谋划:项羽贵族后代,有许多贵族基因,能征惯战,但刚愎自用,用人以项氏为主,非项氏之人才不重用。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鸿门宴信项伯之语,而绝范增之意,就是明证。范增已是古稀之年,经验丰富,虽有计谋,但缺乏耐心劝说,常常以长者之身份训诫项羽,一不如意,就发火,骂“竖子”。

项羽年少任性,杀宋义、败章邯,勇猛过人,威震诸侯,但很少能纳谏。韩信原在项羽帐下,“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之陈平原在项羽帐下,后来都跑到刘邦那里。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范增恨秦,是大楚亡国之恨,是国恨,意在复立楚国之社稷;项羽恨秦,是项氏家族之恨,爷爷项燕、叔父项梁均被秦所杀,项氏一族四处亡命。项羽对秦显得特别仇雠而凶暴。

«——【·结语·】——»

他的策略设计直接影响战争的走向。“从民望是其设计策略的基础,在今天具有参考价值在反秦上,他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口号和“立怀王孙心”的策略。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其功勋在反秦的战争逐渐显现。范增反对自立为王,要立楚怀王,建立楚国大一统,然而项羽违背范增的意图与策略,放逐怀王,弑杀义帝,自立西楚霸王,分封诸王侯,征伐不断,以致未能建立大楚之国。

范增考察刘邦前后行为,“结合”望气,认定刘邦是夺项羽天下的政敌,这是著名的家的预见。有鉴于此,范增要求项羽攻打刘邦,鸿门宴上试图杀刘邦,荥阳围攻刘邦,非致刘邦死而后快。

“好奇计”的范增,在楚汉之争中,有什么称得上“奇计”的谋略?

信息来源:

《史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