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作者:老丁看世界2022

(1)

周日一早,呼朋唤友,再度开启阳原寻迹活动。

早餐之时,听闻云起和红叶在酒店旁边不远的地方寻得一墩,遂大伙皆有兴趣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

奥普酒店西偏南600米处,一墩,西城镇烽火台,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很蹊跷,该烽火台虽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未被算进长城资源之中,也即未被纳入长城体系之中。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2)

阳原县城所在地为西城镇,曾有古堡,今痕迹全无。

县城外北侧,有新建大觉寺。

大觉寺俗称西大寺,原位于阳原县旧城西北隅,建于元泰定七年(133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解放战争期间寺院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2009年择新址重建。新的大觉寺占地100亩,中轴线对称,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楼、钟楼、鼓楼、牌楼、伽蓝殿、祖师殿、五观堂、客堂、念佛堂以及其它附属建筑,寺外建有大戏台。

今大觉寺中的出家人为尼姑,亦为五台山竹林寺之下院。

虽寺院建成十余年,但整体尚未最终完工,香火也似不旺。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3)

朱家庄村西北角,一墩,朱家庄烽火台,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墩,雄壮,四周残留御墙痕迹,今建院墙进行保护。

墩前竖一文保碑,以明长城之名晋级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但奇怪的是未被算进长城资源之中,也即未被纳入长城体系之中。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4)

西辛庄村中部西侧,一旧堡,墙垣多整,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65米,正中南北一条主街,东西横四条小巷,将整个堡城分割成东西各四块的棋盘状格局。今城堡内住户已全部迁出,风吹日照下各户各院成寂静苍凉状,堡外西侧和南侧为河滩之地。

据介绍,西辛庄初成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屈、薜两姓先来定居,曾名崇新堡、辛庄堡,后更名西辛庄。《察哈尔省通志》载,该村为“明时建。现尚完整。东门一,门洞上有字曰:崇新堡。阳原田赋册作辛庄堡。”

实地观察,堡门似应开在南侧正中,南门西北角一小院,北侧一小庙,南侧一小戏台。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5)

西辛庄西南方向两公里处,双堡并立,东侧一座略大,为东一柳营堡,西侧一个略小,为西一柳营堡。

一柳营堡村也因此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东一柳营村和西一柳营村。两堡相距60米,两村则基本相连。

两堡基本空置,零星几户仍未搬离,一片残破凋敝之像。

东一柳营堡址和西一柳营堡址均为阳原县文物保护单位,皆有文保碑竖立在城堡前。

东堡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15米,东侧、北侧和西侧北段墙垣多存,四角墩和各边各一马面皆巨大厚实,开南门,无存。

西堡东西长125米,南北宽80米,东侧、北侧和西侧墙垣多存,南侧局部失,四角墩和各边各一马面皆巨大厚实,开南门,无存。

两堡间北侧一烽火台,残损呈尖锥状,顶部有青草披覆,远观似顶着一顶小绿帽。同样让人不解的是长城资源普查中没有此墩。

城堡中曾经的住户虽不多,但破房碎瓦中显露当年也都曾是豪宅显贵,难不成只有地主老财才有能力住进堡中。风水轮回,今日只有最困顿的人家还没有从堡墙内搬出。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6)

双堡正东2000余米处,西沟堰村的西侧,一墩,西沟堰烽火台,烽墩挺拔,御墙完整,这回长城资源普查中没有遗漏了。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7)

向南行,柳树皂堡没能留住我们,西侧相邻的两个烽火台也没有让我们停住脚步,要家庄乡中可能存在的小堡也不在我们寻访的范围中,直接来至东咀坡村,甚至这里的一个残堡我们也没了兴趣,就是想看看这里的兴福寺。

兴福寺是旧址新建,始建年代无从考证,从现存两通古石碑中可知在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修缮大殿、配殿,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修缮殿宇和钟鼓楼。上世纪六十年代寺院被拆除,2004年开始重建,今仍在塑像中。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8)

这两日在游玩过程中数次横跨桑干河,今次再行于此,停车一观,这可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之上游段哦。

永定河段也是我心心念念要行走或骑行的一条河流,不过仅骑行了一次,行程80公里,只能算是开了一个小头吧。

桑干河,旧作桑乾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古称漯水,溹涫水,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源为山西省的源子河与恢河,一般以恢河为正源,两河于朔州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与夹河村之间汇洋河后,经官厅水库后,始为永定河,长506公里。

桑干河流域是晋冀交界地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培育了以阳原泥河湾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明,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桑干河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最著名的就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阳原境内桑干河直线流程约80公里,曲线流程104公里,流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因地势平缓,河流蜿蜒摆动,犹如轻纱曼舞一般,呈婀娜多姿之态。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9)

阳原小盆地的南缘为恒山余脉,山前半坡处曾有澍鹫寺,因坐落在鹫峰岭而得名,今寺已无存,唯余澍鹫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碑上对澍鹫寺塔的简介为:寺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寺早毁,现存金元年间建砖塔一座。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塔身局部修缮,1996年塔基加固。寺塔高25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砖砌八角须弥座式塔座、束腰部满饰高浮雕花卉图案和佛龛。须弥座的上下枋、枭,均重层仰覆莲瓣叠涩而成。澍鹫寺塔造形独特,上部的覆钵、相轮及塔刹占全塔总高近半。融合了汉地佛塔与藏传佛塔的特点,是现存古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为张家口地区多元历史文化的珍贵的实物例证。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不存,甚至痕迹也难以寻见,但遗有不少的石碑和碑座。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10)

有人发照片写感想,称头其村一座烽火台为阳原的狮身人面像,感兴趣的我们立刻奔此地而去。

此一巨墩,上顶一座小庙。此墩形体特异,显见应为一处烽墩,但长城资源普查未将其列入,现场也未见有任何文保标志。墩南侧,低洼河滩地,隐约有城垣建筑印迹。

此墩北侧马路对过,有河北阳原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钢雕塑像。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11)

一路所行,感觉阳原县在长城资源普查中遗漏或认定存误的不在少数,如小盐厂村南的一处烽火台、西百家泉村的一处烽火台、籍箕疃村西的一处烽火台等,更遑论那些城堡了。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12)

最后一站,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卡而已。

泥河湾是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已发现100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有30处,其中25处在泥河湾遗址,主要位于阳原县境内桑干河两岸区域内。

泥河湾遗址群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东亚地区人类起源演化的经典地区和典型材料。自1921年发现以来,目前已发现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的遗址300余处,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泥河湾遗址群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10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

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在小长梁遗址处,在阳原县城中还建有泥河湾博物馆。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游记】20240609·阳原游记2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