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作者:司马秘事

引言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的诗篇一样,充满了对自由、对人性深处探索的渴望。

然而,他的晚年却是贫困与乞讨的写照,五个儿子无一成器,最终他被活活饿死。

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文人,不仅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困境的关切,也在生活中经历了贫困与无奈的边缘。

陶渊明的早年与仕途起伏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诗意和苦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少年时期,他已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令人惊叹不已。

早年的陶渊明虽有家学渊源,却并非衣锦还乡之人,他自幼志存高远,渴望通过文学成就来改变社会,但命运的起伏并非他所能控制。

年轻时的他进入官场,希望借助官位为文学事业谋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与他内心追求自由自在的文人气质格格不入。

陶渊明在官场上屡屡受挫,他的五次辞官不仅显示出他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愿阿谀奉承的坚持,每一次辞官,都是他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的见证。

辞官的原因复杂而多样,既有对官场气氛的厌恶,也有因缺乏一技之长而重新入仕的现实压力。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每一次辞官,都意味着他放弃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而重新入仕,则暴露了他对物质生活依赖的无奈,这其中围绕着他的一生两个字:贫穷。

陶渊明并非没有尝试通过官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然而,他的性格使然,不喜与人交际,更不善阿谀奉承,使他很难得到高官的重用和赏识。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宁愿选择辞官归隐,也不肯妥协于世俗的权谋之中。

在农民社会中,经济的根本来源是种地,然而,陶渊明并非农耕之才,他对于土地和农事缺乏精湛的知识和热情。

因此,即使归隐后种田谋生,也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这使得他的生活在物质上更加拮据,时常面临经济困境和生活的艰难。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他五次辞官的经历,不仅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官场虚伪和功利的反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真实自我的坚守。

每一次归隐,都是一次内心深处的选择和对命运的顽强抗争,尽管贫穷时常笼罩在他的生活周围。

最终,他在40岁时的第五次辞官,彻底选择了归隐,不再谋求重新入仕。

他的仕途起伏不定,从最初的官场新秀到后来的辞官隐居,每一次决定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每当他面对官场上的权谋勾心斗角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无法言说,只能以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这些年轻时期的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态度。

家庭生活与孩子成长

陶渊明的家庭生活同样颇为曲折,他历经三次婚姻,每段婚姻都带来了不同的人生体验。

第一任妻子由于难产去世,这对陶渊明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不仅失去了爱妻,也失去了成家生子的期待。

第二任妻子生下了他的几个儿子,但因生育过多身体逐渐虚弱,不幸早逝。

第三任妻子比他年轻12岁,为他生下了最小的儿子和一位女儿,这段婚姻给了他些许温暖。

然而,养育这么多子女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时没有现代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情况下,陶渊明倍感压力。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幸运的是,他的母亲孟夫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缓解了他的养育负担。

然而,401年,陶渊明的母亲孟夫人去世,这无疑是他生活中一个重大的打击,失去了母亲的帮助和关爱,陶渊明感受到了生活的更大压力。

陶渊明的儿女们在他的诗篇中被描绘为不成器、懒散无志的形象,陶渊明在《责子》中写道:“白发被两髻,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些诗句透露出他对子女未来无限期待却又深深失望的矛盾心态。

这些诗句的释义是这样的: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我如今已经老了,头发斑白,两鬓已经布满了岁月的风霜,皮肤也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紧实。

老就老吧,岁月在我身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但这并不是最让我忧心的事情。最令我心痛的,是我的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喜欢读书。

大儿子阿舒,如今已经16岁,他的懒惰真是让人无法置信。每天无所事事,不愿意动手去学习或者劳作,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跟他无关似的。

二儿子阿宣,15岁的他,也不见得比阿舒强多少。与其说他对书籍没有兴趣,倒不如说他根本不屑于涉猎其中。我曾经满怀希望地期待他能继承我的文学才华,但现实却让我大失所望。

阿雍和阿端,这对13岁的双胞胎,他们如今还不知道基本的数字。我常常在想,难道我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我没有尽到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最小的儿子阿通,才9岁,却似乎对于生活中的任何知识都毫无兴趣。每天除了吃就没有别的事情能引起他的关注,他的愚笨与我年轻时的理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唉算了吧,这就是我的命,不说了不说了,还是喝杯酒消消气吧。

隔着屏幕,或许无法真切感受到陶渊明的怨气,但可以想象他心中的愤懑如同暴风骤雨般冲天而起。

在他的诗作中,尤其是《命子》诗中,他表达了一种躺平的心态:“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这句话既展现了他对子女的期望,也彰显了他对于成就不是唯一衡量标准的态度。

然而,他自身的懒散和酗酒习惯,却使得他未能给子女树立起积极的榜样和目标。

陶渊明的酗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后人认为是导致子女智力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但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并不支持这样的结论。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他的子女们的不学无术,更多是因为缺乏父亲的指导和榜样,他对于子女教育的漠视和对生活的逃避,最终反映在了他晚年孤独贫病的境遇上。

他们的成长环境困苦,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榜样,使得他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尽管陶渊明努力地为他们提供物质支持,但他的文学收入远远无法支撑一个如此庞大的家庭。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无奈,他们也未能从父亲的文学成就中得到足够的启发和引导,导致他们在成人后依旧无法独立生活。

晚年的贫困与孤独

自从40岁开始彻底隐居后,他的生活陷入了贫困和饥寒交迫之中,他曾写道:“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这些诗句透露出他在山林中孤寂的生活和面对严冬的无奈。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理论上来说,在当时的社会,有足够的耕地和粮食来源的人是不会挨饿的,然而,陶渊明一家却因为他本人的酗酒习惯而深受其害。

陶渊明几乎每日酗酒不止,不到醉不罢手,甚至在田间劳作时也随身携带酒壶,这种放纵的习惯使他经常失去了时间感,无法有效管理农事,导致了生活的困窘。

酗酒不仅令他在田间失去了时间观念,也使得他的生活作息彻底失序。

随着岁月的流逝,陶渊明的生活逐渐陷入贫困和孤独之中,他的隐居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却未能摆脱物质生活的拮据。

他经常需要面对饥寒交迫的现实,不得不四处乞讨以维持生计,每一次乞讨的经历,都是他尊严和自尊的一次考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晚年的陶渊明,尽管身体已经不再年轻,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

他在山林中与自然为伴,写下了许多关于生活、人性和自由的深刻诗篇,然而,他的生活却被贫困和孤独所笼罩,这种对比使得他的诗作更加充满了生命力和深刻的感慨。

54岁时,他仍面对饥寒交迫,茅屋外的凄厉风声和已经荒废的院庭草木,无一不昭示着他生活的艰辛。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经;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这些诗句如实地反映了他的现实困境。

61岁时,他更是陷入了饥荒之中,不得不去别人家蹭饭。这时的陶渊明早已不再有当年辞官时的傲骨和自尊。

虽然他漫步无目的地来到别人家门前,笨拙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但仍感受到主人的理解和善意。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这段经历让他在孤独与饥饿中寻得了一丝温暖和人情。

陶渊明在63岁时因饥饿而去世,这个结局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不罕见,却足以反映出他一生中种种挣扎和不幸。

他的生平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是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通过他的诗篇和传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伟大,还能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无奈和坚韧。

结语

陶渊明的生命,如同他笔下的山水诗,虽寄情于自然,却无法摆脱尘世的压迫和生活的困顿。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他的诗作不仅留下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本真的探索。

然而,他的结局却是如此凄凉,他的子女不成器,他自己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最终因缺乏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不得不面对活活饿死的悲剧结局。

陶渊明的一生,虽注定悲情,却在他的诗篇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人反思人生价值和社会公义的重要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陶渊明的年岁忧虑与自我宽慰 - 中国知网 (cnki.net)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归隐与醉酒: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人生哲学 - 中国知网 (cnki.net)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