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作者:古往今来札记

小王是个热爱瑜伽的常客,她今年在一家瑜伽店投入了不少钱购买课程。可有一天,小王惊讶地发现,瑜伽店的小程序没法预约课程了,连客服也不回应,跑到实体店一看,门紧闭着,瑜伽店人间蒸发了。

小王赶紧联系其他会员,这才得知瑜伽店已经悄无声息地关了,而且就在闭店前不久,瑜伽店的老板和股东都换了人。

小王和其他会员通过新老板薛某的朋友圈发现了端倪,薛某的动态里充斥着诸如“激活僵尸客户做业绩”、“高价收购美容美发养生会员”的信息,这让大家意识到,他们可能遭遇了传说中的“职业闭店人”。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小王的事不是个案,这两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让人头疼的新现象,叫做“职业闭店人”,他们像一群狡猾的狐狸,在商业丛林中游走,专为那些打算“金蝉脱壳”的商家服务,让不少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想象一下,你满心欢喜地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希望他能赢在起跑线上,结果课程还没上几次,早教中心却突然关门大吉了。门口一张冷冰冰的通知,让你加群商量解决方案,但群里除了抱怨声一片,没有任何实质进展。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你尝试各种途径维权,找相关部门投诉,甚至报了警,得到的答复却是:这属于经济纠纷,建议你去法院起诉。可几千块钱的损失,聘请律师的费用都不止这点,显然,这不是个划算的解决方式。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便你和众多受害者联合起来,艰难地通过法律途径赢得了胜利,却发现公司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制度,账户早已空空如也,法人代表顶多被列入诚信黑名单,你的血汗钱还是回不来。类似的情况频繁发生在健身房、美容院等需要预先付费的场所,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似乎成了难题。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职业闭店人”因此应运而生,他们如同影子般,悄悄潜伏在即将倒闭的店铺背后。在店铺真正关闭前,他们会精心布局,与老板签订协议,接手店面,变更法人,甚至上演一场虚假的“最后营业”秀,目的就是为了让真正的老板全身而退,逃避责任。

更糟糕的是,有些“职业闭店人”在关门大吉前,还会以各种促销活动诱骗消费者再充值,或者干脆将消费者信息贩卖出去,榨取最后一滴油水。

这个职业群体的兴起,源于法律与现实操作之间存在的灰色地带。法律规定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小额经济纠纷的法律成本往往高得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而“职业闭店人”正是利用这一点,游走在法律边缘,即使他们的行为可能触犯妨碍清算罪、合同诈骗罪等,但想要收集确凿证据,对于普通消费者乃至基层执法者来说,难如登天。除非警方深度介入,而这又需要严格的立案程序,小规模企业的经济纠纷很难达到这一门槛。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破坏了市场的诚信体系,让原本就脆弱的小微企业信誉雪上加霜。商家在预收款后轻易“跑路”,有了“职业闭店人”的协助,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而受害的往往是那些省吃俭用、只想给孩子更好教育、自己更健康生活的普通百姓。

可叹,这年头,跑路还能跑出专业团队,这帮高手,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商业拆迁队”,专业接盘,高效善后,关键是还特别注重“职业道德”,临走前还得把戏演足了,假装正常营业几个月,保证原老板溜之大吉,溜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如果赶上心情好,说不定还能“店庆大酬宾”再割一波韭菜,真是“服务”到家了。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更绝的是,这行当还有自己的产业链,从前端的“敌狗”到后端的“看门狗”,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这简直是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了极致,让人不得不“佩服”。而且,人家还懂得规避风险,专挑小鱼小虾下手,确保每一次“收割”都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却又不越雷池一步。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便这一切昭然若揭,想要定性诈骗,还得靠走程序立案、刑警出动。老百姓耗不起,于是乎,这门“生意”越来越红火,甚至还形成了行业文化。

职业闭店人,专坑百姓血汗钱的缺德职业

咱们得感慨一下,这年头,老百姓的钱包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些“职业闭店人”深谙此道,专挑软柿子捏,几百上千的割,看似不起眼,积少成多,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背后的法律漏洞,就像个无底洞,吞噬着消费者的信任。(新闻素材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