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人物真实的结局

作者:资深媒体人journalist

曹雪芹版本的红楼梦只到八十回就完了,高鄂续写结局如下:

宁府被抄,贾赦贾珍被捆走,两府大乱。贾母祷天宽宥儿孙,主上宣旨革去贾赦、贾珍的世职,发配边疆,贾政袭贾赦的世职。雨村落井下石,包勇醉骂雨村。

林黛玉黛玉咳血病重逝去;贾宝玉出家为僧;迎春被中山狼折磨病死;史湘云丈夫得了暴病;贾母寿寝;鸳鸯自尽殉主;何三引贼盗来贾府,妙玉被贼所抢不知所终;赵姨娘中邪被折磨死;王熙凤死,一卷草席裹身;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香菱难产死,袭人嫁玉菡。

香菱被夏金桂勒死,她的魂魄最终返回了故乡,与父母告别;司琪被赶出大观园之后与潘又安情投意合;贾母病逝,临终前嘱托了宝黛的婚事。

通灵宝玉见贾家大厦将倾,离开了贾府,来到了甄府。经历了家道中落的甄宝玉削发为僧后带着通灵宝玉来到了贾府,并交还给贾宝玉。

王夫人水边遇到了小鬼,其中一个是冤死的金钏,受到惊吓的王夫人落入了水中,一病不起,最终丧命。

贾赦升官,贾宝玉在贾政的要求下去考了科举,但名落孙山。

史湘云和卫若兰成婚,两人郎才女貌,恩爱非常。

此时的国家已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于外有东北岛国和戎羌的骚扰,于内流寇四起瘟疫横行。(这样的背景从上几回就一直在暗示了)面对国家危难,身为妃嫔的元春亲上战场以鼓舞士气。

贾政提出让妙玉做正妻,林黛玉做妾。贾宝玉不得不接受了安排。

妙玉素知宝黛情深,又认为自己不及黛玉,思量过后,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贾府。

贾府之外贼人四起,府内各奸人也开始凶相尽露,给黛玉煎药的贾菖贾菱四处偷盗,并偷走了通灵宝玉。后被贾府发觉,通灵宝玉找回。林黛玉认为应直接将两人送官,二人因此对黛玉怀恨。

戚将军家向贾府提亲贾探春,两人暗生情愫,但赵姨娘从中作梗,告诉他探春是庶出之女。戚建辉看重嫡庶之别,两人亲事告吹。

朝廷对外战争节节败退,计划和亲.南安郡王不舍自己的女儿远嫁和亲,就认了探春为女儿,探春被迫远嫁和亲。从此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政开始清查贾府的管家,没收了有贪私之弊的管家赖大所有的家产,贾府已经到了需要收缴管家家产来给奴才发月钱的地步。

贾宝玉去孙家看贾迎春,丫鬟绣桔告诉他迎春已经被折磨致死达两年了,宝玉哭着回到贾府,贾家前去孙家理论,但只是徒劳,最后只能给迎春修缮一下坟茔作罢。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一心想削发为尼,贾政听闻很气愤,找来惜春谈话。惜春心意已决,趁人不注意离开了贾家。

赵姨娘揭露了王熙凤杀害尤二姐和克扣下人月钱之事,最不待见凤姐的邢夫人力主彻查,在秋桐和旺儿的指证下,王熙凤百口莫辩。贾琏情急之下写下一纸休书,并把平儿扶正,暗合了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结局;王熙凤回到娘家不久,她弄权铁槛寺之事被李衙内、金哥、守备三家告到了都察院,王熙凤入狱,判终生监禁。期间平儿和小红来监狱探望过凤姐,两人走后,凤姐血山崩发病,一时各种情绪在心头堆积,在狱中上吊自尽,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政终于同意宝黛婚事,众人皆来给宝二爷和宝二奶奶道喜!而赵姨娘和贾环不满于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与贾政发生了正面冲突,大闹一场,最后赵姨娘携贾环当着贾政的面离开了贾府。为后来贾环成为流寇洗劫贾府埋下伏笔。

贾宝玉第二次丢失通灵宝玉,因为通灵宝玉已经获知了贾府将有灾祸,于是藏在了园中某处。

贾元春托梦给贾政说自己被冤枉了,一干官兵拉着元妃要去行刑,元春告诫贾政让贾府众人快些逃命,梦中元春被刀砍成了数段。

宝黛准备办婚礼当天,锦衣卫包围了荣宁府,因元春有功劳却被奸臣陷害被皇帝处死,锦衣卫查抄荣宁府,御林军戒严大观园,各处查抄家产。贾赦因罪入狱,贾琏也被押走,后来被处死。贾珍、尤氏也被圣上愤怒处死。贾赦、邢德全被发配,一个病亡,一个自杀途中;贾政一房因为没有过错未被抓。贾家全被销掉官职,沦为平民,四大家族全都连带抄没家产。薛家获悉消息,提前带家私全部逃到蒋玉菡山庄安家。

贾家上下心思大乱,一些刁奴、媳妇婆子乱嚼,被贾政处罚。而贾环、司棋,十二个戏子、蓉蔷都兴冲冲的各自拉帮结派,意图不良。

因为家里从此贫穷,林黛玉要振兴贾家,学探春兴利除弊。贾蓉贾蔷开始结党闹乱子抢夺剩余利益。时值改朝换代,天下大乱,盗寇横行,赵姨娘、贾环勾结钱槐一伙强盗闯入大观园,又抢又杀。贾环骂贾政对待他不公,杀死父亲,掠走宝玉。柳湘莲与薛蟠也和众道士加入冷子兴的强盗队伍中。而周瑞家的放强盗进门。贾门家反宅乱,自杀自灭。

贾家子弟死亡甚众,(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黛玉与平儿独撑局面,带领众奴才抵抗强盗。众奴才懦弱,黛玉又刻薄小性,容不了下人,不得人心。司棋、十二个戏子也在贾府造反。 冯紫英率领众朋友为就贾家子弟立下功劳而受伤,散去不知去向。

赵姨娘、贾环钱槐一伙强盗掠走宝玉,关在嶽神庙。小红、贾芸受黛玉之命寻找宝玉。雨惊魂夜,醉金刚倪二、茜雪、贾芸拼命在嶽神庙与贾环等强盗搏斗,救出宝玉。茜雪(欠血)牺牲。

宝玉后悔当初撵走茜雪。醉金刚倪二将宝玉带至紫檀堡与蒋玉函、袭人、宝钗母女会面,原来是宝钗母女托醉金刚倪二救的宝玉。宝玉十分感激宝钗,更赞叹袭人对他的有始有终。宝玉惦念着黛玉生死未卜,几次急着要回园中找寻。宝钗情急之下,说黛玉已经跳井死了。宝玉顿时昏死过去。

平儿带了巧姐逃走,在路上遇见贾环的队伍。贾环抓走巧姐和平儿在嶽神庙。平儿受尽虐待,惨遭杀害,巧姐也危在旦夕。刘姥姥忽然出现,在路途遇见蓉蔷、王仁的队伍,央求他们将巧姐救出。蓉蔷、王仁救出巧姐后,这起狠舅奸兄,将巧姐卖入妓院。

百十个家奴要离开贾家逃命。黛玉急忙前去制止,未果。小红站出来,终于劝住那些家奴。黛玉见小红人才出众,将众家仆都交与她带领。小红奋起带众家仆拼死抵御,三番五次都把蓉蔷贼兵击溃。

鸳鸯在一个月明之夜准备只身逃离,又碰见加入蓉蔷团伙的司棋和潘又安。二人胁迫了鸳鸯诬告小红与蓉蔷等有勾结,黛玉本来没有心计,又小性多疑,相信了鸳鸯,令奴才将小红吊起毒打至死。贾芸激愤埋葬小红后自杀。黛玉这才醒悟自己冤枉了小红,中了贼人的反间计(宝钗出此计)。

赵姨娘、贾环钱槐一伙强盗又闯入,众奴才退散,贾菖贾菱怀恨黛玉,在为黛玉配的药中加了虎狼药;黛玉病情更重;见大势已去,又恐被贼人污了清白,最终在柳叶渚边上吊而亡。紫鹃疯了,殉主死去。

赵姨娘、贾环一伙人终于霸占下园子,蓉蔷一伙又想来霸占园子。两帮人死命拼杀,最终赵姨娘一伙败下阵来,蒙羞而去。赵姨娘、贾环最后被地主武装清剿,在平安州双双丧命。

一年后,宝玉从山庄偷回贾家,捡到黛玉送他的手帕,又见一白骨,便知道是黛玉。宝玉痛哭失声,对景悼黛玉。写下长篇诔文。 宝玉刚念完诔文,黛玉魂归,伤感诉尽心中情后离去。

宝钗赶来找到宝玉。二人收拾起白骨,送往城外贾家祖茔,埋在黄土垄头。两人回大观园凭吊一番。宝玉本来失意无依,得到宝钗一番尽心安慰照顾,宝玉借酒消愁,宝钗愿意以身相许并扶持他。二人兴起意浓,在怡红院红绡帐里成就鸳鸯。(昨日黄土垄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里卧鸳鸯。)

天亮,二人回到山庄。薛姨妈得知二人之事,为他们举办婚礼。宝钗出嫁时穿的是那件雀金裘,晴雯补裘却枉为他人做嫁衣裳。 -

薛蟠因一时冲动又杀了人,被抓。薛蝌为了积累钱财救他,又偷卖私盐,结果被抓,连累邢岫烟一同发配大庾岭。邢岫烟发配途中病死。薛蟠连及旧时做的孽,被贾雨村判死罪。

薛宝琴和梅翰林的儿子成婚后涉政斗被抄家。宝琴带着幼子逃出梅府,赶来紫檀堡投奔宝钗。宝钗将他安置下来,和自己同住。后告别薛姨妈宝钗母女四处漂泊,后亡故,其子亲自将其埋葬,独自承家。

李纹、李绮被新朝以扫清前朝余党为名抓走,发配东北宁古塔,终身未婚。

夏金桂独居不安,勾引宝玉无效。又暗害宝钗母女,没有得手。史湘云的丈夫一家与梅翰林家遭遇相似,史湘云后到处流浪。

惜春在瓜洲渡口遇见刘姥姥,竟视而不见。妙玉在常熟被当地一个公子陈也俊和许多子弟追求,又躲到瓜洲渡口,结果被一个糟老和尚霸占,此庙宇竟是个变相妓院,妙玉沦落风尘。

刘姥姥在旅途中打听贾家一败涂地,万分悲痛。她在烟花巷赎出巧姐。巧姐要回贾家一探,二人同去大观园,却见家破人亡,一片荒凉,巧姐痛哭不已。刘姥姥在废墟中捡到了惜春画的大观园画,后来巧姐嫁给了板儿。

夏金桂下毒毒宝钗,却毒倒薛姨妈。宝蟾识破金桂计谋,使出计上计,找准时机放火烧屋子,金桂被烧死。

宝钗苦心劝宝玉读书,宝玉不愿为戎羌新朝卖命,嘲讽宝钗是国贼禄蠹。宝钗终于心生绝望。

王熙凤的魂偷回贾家,却见家破人亡,大哭一场。她扮乞丐在雪地里扫雪,却发现躲藏的通灵宝玉。通灵玉向其说了贾家败落的经过。王熙凤找到鸳鸯报仇,鸳鸯已经当了尼姑,夜里被她吓个半死。她痛骂鸳鸯,鸳鸯上吊自杀。王熙凤做了鬼还强英雄为贾家报仇复兴,最终被小鬼带回。

宝玉和宝钗虽举案齐眉,终究灵魂不合,任性弃宝钗出家为僧。宝钗独居寂寞,苦苦等待宝玉未果。一日,宝钗身着薄衣服荡秋千,引得墙外的贾雨村注意。后来做了他的妾,娇杏是正妻。

和尚偷盗,宝玉与和尚合不来,终被赶出寺庙。宝玉后来做乞丐生活穷困潦倒。

当官的贾雨村在雪中见一老年妇女僵卧雪中而不予理睬。而此时已经年老的宝玉救了她,认出她是史湘云。二人晚年于清贫中不期而遇,悲喜交加。湘云诉说过往四处流浪要饭的坎坷遭遇。宝玉早已看破人生,从此史湘云和宝玉相依为命(伏麒麟白首双星)。

李纨之子贾兰考取功名,李纨老来富贵,却又悠忽死去,枉与他人作笑谈。贾菌也考取功名。

门子后来在边疆建功当了大官,雨村获罪被发迹的门子报复充军东北,宝钗一同被发配。到了冰冷之异疆,宝钗病死,被就地埋在雪中。

又不知过去多少年,宝玉湘云一路漂泊流离。展眼又是中秋之夜,两个在街上踱步,见街上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心中越发感伤,二人各赋吟月诗一首。(脂批第一回所云“以中秋诗起,以中秋诗收”。)

史湘云终久死去,宝玉继续向东路漂泊,最终走投无路,投海自尽,却被天神救起,带回天上,而前引者即尤三姐。警幻仙姑展演情榜,有108人在榜,宝玉为情不情,黛玉为情情,宝钗为无情……红楼一梦至此告终。

在《红楼梦》的大结局中,宝玉从牢里出来,看见了变成船妓的湘云。在《红楼梦》的大结局中,宝玉从牢里出来,看见了变成船妓的湘云,而湘云也看见了宝玉的身影,她大喊一声:“那个是贾家的人吗?”宝玉赶忙跑过去想拉下湘云,却只看见她被客人拉走的背影。而这一别,就此成为了永恒。

史家比贾家抄家更早,所以她还以为宝玉仍然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想让他救自己脱离苦海,哪成想贾宝玉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如果不是因为宝玉年龄小,贾府犯的事跟他无关,再加上北静王的出力,宝玉自己也逃不了被流放的命运。

宝玉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再也没有了任性妄为的权力,所以只能眼看着湘云被客人拉走,而默默流泪。

宝玉不仅保护不了湘云,就连黛玉留给他的唯一一个玻璃绣球灯也保护不了,那是宝玉对贾府的唯一念想,当绣球灯破碎的时候,宝玉的心也碎了。这时他才明白,原来自己什么也保护不了,不管是人,还是物件!

曾经纸醉金迷的生活烟消云散,大小姐史湘云成了船妓,林黛玉香消玉殒,薛宝钗不知所踪,连众星捧月的贾宝玉也一无所有,只能在街上游荡,最终沦为了乞丐。

还好,他遇到了当年的暧昧对象蒋玉菡,并被他带回了家中。可是刚到家里,就听见蒋玉菡的妻子袭人抱怨:“你怎么把一个叫花子带回来了?”袭人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眼前的乞丐竟然是曾经的主人宝玉。

袭人顿时心疼的不得了,赶紧为宝玉拿吃的,还服侍他睡觉。为了安抚宝玉,袭人和蒋玉菡商量把宝钗接过来,让两人团聚。可宝钗还没出现,宝玉就已经看破红尘,一个人走向了白茫茫的大地,而后出家了。只留下宝钗一个人哭泣着说:“他终究还是不想见我。”

《红楼梦》的大结局是一场悲剧,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而这一幕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是谁现在还没有定论。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那个时代贵族佳人的人生百态,完美地呈现出了一种中国式的人性美和剧情美,几百年来文人学者们在《红楼梦》里汲取了无数的艺术灵感。

《红楼梦》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和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巨著,可以说是每一个热爱文学之人的必读作品。

打开这本《红楼梦》,你能看到古代豪门世族的风花雪月,见证时代变迁的沧海桑田。

贾宝玉出狱后,四处流浪寻找林黛玉和薛宝钗,却看到表妹沦为船妓。

在《红楼梦》大结局时,宝玉从牢里出来,看到做了船妓的湘云。湘云从千金大小姐沦为船妓,她站在船头落泪。忽然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大喊:“是贾家的人吗?”宝玉跑到船边想去拉湘云,却只能看她被嫖客拉走。

一声声凄厉的呼唤从波光粼粼的湘江上传来,宝玉的心也随之抽紧。他目睹着昔日的红楼玉女沦落到今天这般凄凉的地步,内心五味杂陈。

"爱哥哥,救我..."史湘云伸出手,泪眼婆娑地望着宝玉。但无情的嫖客已将她拖入船舱,消失在夜色中。宝玉愣在原地,只觉得天旋地转。

昔日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昨天,那个爱说爱笑的湘云妹妹,曾经是大观园里最烂漫明媚的女孩。

她性情直爽,从不把儿女情长放在心上。可命运却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父母早逝,丈夫又英年早亡,接踵而至的是家道中落。一步步地,将她推入了绝境。

宝玉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他想冲上前去,想拉住湘云的手,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他自己何尝不是身无分文,无力回天?红楼一梦,繁华散尽,昔日的荣华富贵都已化为乌有。

宝玉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他恨自己当初的纨绔不学,恨自己没能保护好身边的亲人。

黛玉香消玉殒,元春、迎春早逝,探春远嫁他乡、惜春遁入空门,湘云沦落风尘……大观园的姐妹们,竟是一个比一个命运多舛。

宝玉站在湘江岸边,望着波涛翻涌的江水,心中一片死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彷徨,不知该何去何从,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曾经的他,是荣国府的贵公子,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他在大观园里和一群女孩们嬉戏玩耍,诗词歌赋,饮酒作乐。他以为生活就会这样无忧无虑地继续下去,直到有一天,笑声戛然而止。

而今,连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湘云,那个活泼烂漫的表妹,竟沦为了船妓。宝玉曾暗暗发誓要保护她一生周全,可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形,无力回天。

宝玉的心在一点点死去。他恨这个世界的不公,恨命运的捉弄。他恨自己的无能,没能保护好身边的亲人。他开始怀疑活着的意义,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站在江边,宝玉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孤独和无助。他茫然四顾,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抛弃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家破人亡,亲友离散,他已经一无所有。

江水翻涌不息,宝玉的心也随之起伏。他想起了曾经快乐的时光,想起了那些永远失去的人。泪水模糊了双眼,悲伤淹没了心田。

他缓缓走向江边,望着汹涌的波涛,心生一股莫名的冲动。是啊,既然生无可恋,不如就这样结束这一切吧。他已经厌倦了这个荒诞无情的世界,厌倦了永无止境的痛苦和挣扎。

宝玉闭上双眼,脚尖已经触到了江水。寒冷刺骨的感觉传来,像是死神的召唤。他就要随波逐流,永远沉沦于这无尽的苦海中了。

就在他万念俱灰,想要在江中结束这一切时,两个奇怪的声音传来,是癞头和尚与跛脚道人。

"你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梦。富贵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

"放下执念,看破红尘,你的归处就在前方。"

宝玉恍然大悟。是啊,他来自何方,又要去向何处?他曾以为自己生来就是要在红楼贵族中厮混一生,可到头来,不过是南柯一梦。既然身边的亲友都已各奔前程,他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宝玉深深地看了一眼波涛翻滚的湘江,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愿湘云今后能脱离苦海,拥有新生。他转身随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走入山林,再不回首。

这一刻,他放下了所有的牵挂,告别了尘世的纠葛。他要去寻找生命的真谛,追寻心灵的宁静。曾经的荣华富贵、儿女情长,都将随风而逝。

而那一声声"爱哥哥"的呼唤,却将永远萦绕在他心头。

那是叹悠悠,断肠声声,到相思带离恨,眼望故乡遥,泪满衫袖。

爱情原是个梦,宝玉醒后回头,空对孤帆两悄然。

回首往事,宝玉终于看清,人生在世不过一梦,悲欢离合不过人生。活着,就要带着希望和爱继续前行,哪怕生活给了你一千个打击,也要坚强地撑过这一生,因为你的心里,还住着最爱你的那些人。

溪桥柳影,月下荷塘,都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美景。宝玉虽隐名山林,但他知道,故人有泪相思,梦里花落知多少。

生命中总有人值得你铭记一生,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拥有诗意地栖居,愿这世间再无悲哀和离别,唯有希望和爱永驻心间。

当年,就是看红楼梦看的,高考填志愿时,哪里也不去,就要往金陵。

年少时,认为林妹妹的亡故是最大的悲剧,觉得作者好残忍,就算嫁不了宝玉,嫁个北静王爷也是好的,怎么能就这么让林妹妹死了呢。

宝玉哭灵时肝肠寸断地唱“天缺一块有女娲,心缺一块难再补”,一边跟他一起流眼泪,一边说:“该,谁让你娶了宝姐姐。”

周末高中同学微信群里聊天,有老同学问我:“木木,宝玉让晴雯给黛玉送手帕,为什么要送两条旧的,为什么黛玉看到旧帕子就懂了,她懂什么了?”

我一愣,是啊,为什么宝玉不着一言,黛玉看到旧帕子的瞬间就懂了呢?

也许对于他们俩,真的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黛玉幼年进贾府,与宝玉朝夕相处。

年少时的私语,是呢喃在耳边的戏谑,字字不沾情,却令人情难自禁。当两人年岁渐长,当岁月拂去飘摇在心湖的丝丝絮絮,当层云散去,当风来雨来,当最后那一笔拂去深深意,那些话,那些情,那些无有着落的心绪,在黛玉的心里刻成了蚀骨的相思,不能嫁给宝玉,她只有离去。

而宝玉,他为什么那么爱林妹妹,只爱林妹妹,因为只有在懂得他的林妹妹面前,他才是他自己,而不是被期待,被想望,被塑造的那个他。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如此,有时候,我们深爱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多么好,而是因为,自己在他面前,可以做自己。

那种心灵的放松,是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代替不了的,那种把心掏出来的信赖,是相信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从此与另一个人相牵连的那一种可能。

大观园里的宝玉给黛玉编故事,现实中的人不也如此。那时,是你,一次次在耳边说:“将来,我们要一起去这里去那里,所有那些曾经独自走过的地方,都要一一去一起走一遭,一边走,一边告诉对方,当年的自己,多么可爱,多么好笑,竟不知那样的成长,是为了等你来相遇、相知、相爱、相依。”

有过那样的相处才会终于知道,原来,重要的,不是去什么地方,看什么风景,而是,跟什么人一起去,人世间所有的美景,如果没有那么一个你,站在我身边,和我一同欣赏,再美好的风景,也不够美好。

套用穿越小说里的台词是“没有了你,纵然赢得了整个世界,也是惘然。”是啊,如果没有你,纵然看尽世间美景,也难得欣喜。那时单纯的心境里,傻傻地,执固地认定:我认为好的,你也一定认为好;我觉得对你好的,那就一定是对你好!

恨不能把一颗心双手奉上,不怕被凉,不怕被晾。

谁的青春不疯狂,谁的青春不受伤,谁的青春不曾为了那么一个真实或者臆想的你,面对千般风景万般思绪,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放置在另一双手上。

当所有的过往,都成转身的背影,有的倔强,有的苍凉,有的神伤,即便多年以后,一生辰光悉数被时光掩埋,却总有一些东西,融进了那些风景里,不会消亡。

岁月过去,所有曾经说出口以及没有说出口的爱和喜欢,都不再那么重要了,甚至身边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也无所谓了,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地面对,不断的选择,不断的放弃,然后,终于学会,微笑。

为什么宝玉和黛玉心意相通,只有林妹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这些混账话,因为比喜欢,比爱,更难得的,竟是懂得。这世上名利常见,唯一颗真心难得。所有珍贵的人和物和心意,落到那个能懂的人身上,价值倾城;落在不懂的人身上,一文不值。

两个人之间的懂得,是看云,懂得一朵云有一朵云的追逐;是看山,懂得一座山有一座山的坚持;是看树,懂得一棵树有一棵树的等待;是看水,懂得一泓水有一泓水的容若……

有了这样的心境,再看宝玉哭黛玉,依然有泪可落,可是不再责怪他娶了宝姐姐。越到年岁渐长,越发觉得,真正的悲剧,原来是宝姐姐,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人世间,最难疏导的情绪,就是“意难平”,说不上来哪里不好,处处都好,人人都说好,可是当事人心里,就是过不去那个坎儿,这个人,是很好,是极好的,可是,永远也代替不了心里那一个,那一个心灵的缺口,没有办法用其他人、其他事来填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