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作者:和泽行者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随着中医药之声名远播四海,世人渐对其深厚之底蕴与独特之疗效产生浓厚兴趣。

方剂,作为中医药学之精髓,以其严谨之配比与卓著之疗效,历来为医者所重。

《伤寒论》,中医之经典,内载诸多良方,为后世医者指明迷津。

三承气汤,乃其中翘楚,包含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专为阳明病所设,各有千秋,疗效卓著。

大承气汤,峻猛之剂,专攻热邪内结、腑气不通之证。

小承气汤,则药力稍缓,适用于腑气虽结而尚未坚实之情形。

调胃承气汤,顾名思义,重在调和胃气,适用于胃热炽盛、腑气不通之证。

三承气汤之组成药物,皆经千锤百炼,药性各异,相辅相成。

其临床应用,更需医者深思熟虑,灵活变通。

然则,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此三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之疗效。

愿此篇小文,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中医药之博大精深,亦希望能激发更多人对中医药知识之热爱与探索。

一、大承气汤

组成药物

大承气汤是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四味药组成的,这四味药物搭配在一起,具有泻下通便、承气化滞的作用,是治疗阳明病的经典方剂之一。

- 大黄:大黄性寒、味苦,归肝、胆、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的作用,能够清热凉血、通利大肠,是治疗热结便秘、热痢腹痛等疾病的常用药物。

- 枳实:枳实性温、味苦,归肝、胆经,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止痛的作用,能够通利气机、化湿化痰,是治疗胸胁胀满、脘腹胀痛等疾病的常用药物。

- 厚朴: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燥湿化痰、行气止痛的作用,能够温中散寒、燥湿化痰,是治疗寒湿痰滞、胸膈胀满等疾病的常用药物。

- 芒硝:芒硝性寒、味甘,归胃、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水的作用,能够清热凉血、通利小便,是治疗火热烦渴、热淋涩痛等疾病的常用药物。

这四味药物搭配在一起,大黄泻下通便,枳实理气化痰,厚朴行气化湿,芒硝清热利水,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承气化滞,通利大肠,是治疗阳明病的亢盛状态非常有效的方剂。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大黄

适应症

大承气汤主要适用于阳明病的亢盛状态,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包括:

- 热结便秘:大便干结,大便时腹痛,脉弦数。

- 热痢腹痛:腹痛拒按,大便稀薄,里急后重,口渴喜饮,脉滑数。

- 热淋涩痛:小便短少,尿色黄赤,尿急淋痛,口渴喜饮,脉滑数。

这些病证都是由于阳明病的亢盛状态所致,大承气汤可以泻下通便,清热利水,承气化滞,从而达到疏泻实热的治疗目的。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枳实

应用要点

在使用大承气汤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掌握好以下应用要点:

- 辨证施治:在使用大承气汤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明确病证的具体类型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 调整剂量:大承气汤中的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容易引起腹泻和脱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适当减少大黄的用量,或者加入一些滋润肠道的药物,如生地黄、麦冬等,以减轻其副作用。

- 注意禁忌:孕妇、儿童、老年患者和体质虚弱的人群不宜使用大承气汤,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通过合理的辨证施治和精准的用药调配,大承气汤可以在尽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其恢复健康。

二、小承气汤

组成药物

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相比,少了芒硝这一味清热利水的药物,其余三味药物包括大黄、枳实、厚朴仍然保留,因此在药性特点和作用方面有所不同。

- 大黄、枳实、厚朴的作用与大承气汤中的相同,仍然是泻下通便、燥湿化痰、行气止痛。

- 小承气汤相比大承气汤更加强调气机通利的作用,适用于阳明病的气往外散、病邪未归的状态。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芒硝

适应症

小承气汤主要适用于阳明病的气往外散、病邪未归的状态,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包括:

- 腹胀便溏:腹部胀满,大便稀腻,不爽不香,脉弦数。

- 腹中虚急:腹部空虚隐痛,大便不爽,脉弦细数。

- 腹中作痛:腹部隐隐作痛,大便不爽,口不渴,脉沉细。

这些病证都是由于阳明病的气机不利所致,小承气汤可以泻下通便,行气化滞,帮助气机通利,从而使病邪随大便排出,疾病得以痊愈。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厚朴

应用要点

在使用小承气汤的过程中,医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应用要点:

- 辨证施治:小承气汤适用于阳明病的气往外散状态,患者常伴有腹胀便溏、腹中虚急等症状,医生在使用小承气汤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明确病证的具体类型,排除其他病邪影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 观察病情:在使用小承气汤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大便的情况,一旦出现大便稀腻、不爽不香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加入一些化湿健脾的药物,如茯苓、泽泻等,以改善其脾胃功能,增强阳明气机的通利能力。

- 注意调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运动,有助于阳明气机的通利,加快病情的康复进程。

通过综合调护和精准用药,小承气汤可以在尽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其恢复健康。

三、调胃承气汤

组成药物

调胃承气汤是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方剂组成包括芒硝、大黄、炙甘草三味药物,其作用主要是在承气化滞的调和胃气,保护胃肠粘膜,有一定的胃肠保护作用。

- 芒硝:芒硝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大承气汤清热通便,同时保护胃肠粘膜,减轻其刺激作用。

- 大黄:大黄泻下通便,清热泻火,是大承气汤的主要药物,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 炙甘草:炙甘草具有益气养胃、调和诸药的作用,可以帮助调和胃气,保护胃肠粘膜,减轻其他药物的刺激作用。

这三味药物搭配在一起,可以在治疗阳明病的保护胃肠粘膜,预防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剂。

仲景“三承气汤”不再神秘:一文带你洞察其中玄机

炙甘草

适应症

调胃承气汤主要适用于阳明病的上火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包括:

- 口渴喜饮:口干咽燥,喜欢大口喝水,但喝了之后仍然觉得口渴。

- 大便秘结:大便干结,大便时腹痛,脉弦数。

- 腹胀痞满:腹部胀满,喜按不喜,脉弦数。

这些病证都是由于阳明病的上火症状所致,调胃承气汤可以在清热通便的调和胃气,保护胃肠粘膜,保持胃肠通畅,从而达到清利肠胃、泻火解毒的治疗目的。

应用要点

在使用调胃承气汤的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应用要点:

- 精准辨证:调胃承气汤适用于阳明病的上火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患者常伴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腹胀痞满等症状,医生在使用调胃承气汤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明确病证的具体类型,排除其他病邪影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 观察病情:在使用调胃承气汤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口渴喜饮和大便的情况,一旦出现口渴不解、大便干结等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加入一些滋阴清热的药物,如知母、麦冬等,以改善其病情,减轻上火症状。

总结一下:

大承气汤为下实的方剂,治疗阳明实热的首选,脉象洪数有力。

小承气汤为下气的方剂,治疗阳明气外散的首选,脉象洪而有力。

调胃承气汤为清热养津液的方剂,治疗阳明病热伤津液的首选方剂,脉象洪数稍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