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作者:10度

截止202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00余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受水区调水达630亿立方米,占总调水量的接近9成。23年中线调水74亿立方米,接近满负荷运行,沿线20余座大中城市,8500余万人口的饮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是名副其实的供水“生命线”。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相对于迟迟没有开工的西线工程和运行效率只有一成左右的东线工程。中线是调水量最多、运行最稳定、成本最低,水质最好的。这也就意味着,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线调水都将发挥调水主力军的功能。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期估算总投资为1240亿元,但随着工程的进展,一般认为其资成本增加到2082亿元。由于官方没有公布最终数据,最终数据应该在2100亿以上,是东线调水成本的5倍左右。由于可以实现自流,中线的运行成本远低于东线,实际上单水成本较东线可能更低。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论调水量130亿立方米每年,实际年调水量在60亿立方米左右。单方水供水能力投资约为40元/方。有专家指出,单方水的投资与水价之间存在统计关系,即单方水投资的10%接近于工程水价,这样分析下来,中线水的价格大概是4元左右,比东线略低。然而由于中线调水依然有潜力可挖,实际成本可能在2-3元之间。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湖北和河南人民是中线调水的最大贡献者,丹江口水库扩容后面积达到1000平方千米,库容300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的移民总量达到了34.5万人,其中仅湖北十堰一地移民就达到了18.2万。两省人民为南水北调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把最优质的水源送到北京。库区附近的工业活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然而由于汉江被丹江口水库截断,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汉江下游的用水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地区用水需求量还在不断攀升。从长远考虑,中线调水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引江济汉工程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工上马。该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终点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汉江右岸安乐河口,全长194.8公里,设计引水量为39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十堰丹江口市正式开工建设,预期在2030前后完工,届时南水北调将更有保障。沿线居民将不再为饮用水的安全而担心,水价也可能具备一定的下调空间。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省南阳段、河南省黄河南段、河南省黄河北段、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综合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0.18元、0.34元、0.58元、0.97元、2.16元、2.33元。其中北京以2.33元的水价居于榜首,当然这不是居民用水价格。真正的水价还需要经过自来水公司,然后还要增加水污染处理费,所以以上地区的实际水价要比以上数据高很多。

南水北调:中线挑大梁,供水不足长江来补

北方水价明显高于南方地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