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作者:智慧加教育

一流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专业建设。

6月13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每个专业发布的是排名位列前50%的高校,共有1103所高校的31414个专业点上榜。其中,一些非“双一流”高校凭借比肩一流的专业实力水平展露头角。

本文分别提取了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量50强和A类专业数量30强,让我们一起来共瞻这些高校的专业建设实力与风采!

专业豪门,全面开花

专业建设是一所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榜专业数量则反映了高校的专业规模和整体实力。在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量50强中,扬州大学一骑绝尘,共104个专业上榜;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紧随其后,均有90个专业上榜,彰显不凡实力;广东工业大学、长江大学均有86个上榜专业,并列第五名,表现亮眼。

此外,上榜专业数为80个及以上的高校还有西华大学(84个)、河南科技大学(82个)、深圳大学(80个)、山东师范大学(80个)、四川师范大学(80个)。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Top5,强势突围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合并办学的高校,扬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规模优势突出。本次排名,扬大以104个上榜专业稳居非“双一流”高校之首,在工学、农学领域,多个专业位居全国前10,烹饪与营养教育、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兽医公共卫生获评A+。农科是扬州大学的传统优势。仅2023年,学校围绕作物生产技术与种业创新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研提的一项技术获选中国科协2023工程技术难题,研提的两项技术分别入选2023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研究前沿、全球工程开发前沿......重磅成果傍身,彰显“扬大力量”。

南京工业大学上榜专业数为90个,位居第二。学校6个专业获评A+,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位居全国第一。学校始终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使命,2023年,新增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2个专业为全国首个通过认证专业,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二;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依托强劲的专业建设实力,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多位院士、10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30余万高质量人才,成为一流人才成长的摇篮。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江苏大学此次共有90个专业上榜,并列第二。数据计算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工程、农业电气化、环保设备工程获评A+。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形成了以40个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均取得显著成果。

昆明理工大学拥有90个上榜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获评A+,并拿下全国第一的名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位列全国第三。作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截至今年1月,昆明理工大学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3门、教材10部、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6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项。学校争创一流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专业建设上可圈可点。

坚持“以生为本、爱生如子、因材施教、特色培养”理念的广东工业大学,本次共有86个专业上榜,位居第五位,机械电子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4个专业获评A+。学校大力推进新工科教育,与华为、腾讯、广汽埃安等知名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新增国家一流课程15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打造广工特色。

长江大学凭借86个上榜专业并列第五位,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获评A+,商务英语专业获评A级。近年来长江大学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对标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师范大学,特色鲜明

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进步飞速,成为大陆多元的高等教育生态中的中坚力量。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量50强中,师范类院校表现突出,占据14席。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上榜专业总数超过70个,专业建设实力不俗。

山东师范大学共有80个专业上榜,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位居全国第二并获评A+。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山东师范大学师范实力过硬,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山东师范大学已凭借不断努力,入选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将继续书写师范教育的辉煌。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拥有80个上榜专业的四川师范大学,共有14个专业获评A,集中在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领域。近年来,四川师大全面推进和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以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为契机,把建设一流专业作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学校共56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占招生专业数的78.8%。

科技大学,大放异彩

河南科技大学共有82个专业上榜,跻身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前10。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和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拥有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个,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36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在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量50强中,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湖南科技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及由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榜专业总数超70个,特色鲜明,专业建设质量斐然。

强势突围,实力超A

根据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评级规则,专业综合排名位次为前2%或前2名的为A+级,2%-10%的为A级,A类专业数量(A+专业数和A专业数的总和)展现了高校极高的专业建设水平,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动力。

在非“双一流”高校A类专业数量30强中,浙江工业大学夺得魁首,以33个A类专业位居第一;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大学并列第二,均有31个A类专业,专业实力首屈一指。此外,南京艺术学院(30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9个)、浙江工商大学(27个)、深圳大学(27个)、东北财经大学(26个)、江西财经大学(25个)、南京财经大学(24个),为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提供了高质量保障。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强“双非”出炉!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浙江工业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35余万人。仅2023年,学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十五周年优秀组织奖,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实力强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特色鲜明,29个A类专业中有14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一流教学队伍建设质量斐然,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入选广东省省级人才计划95人次;先后聘用“云山学者”477人,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29人。此外,学校还聘有22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深圳大学凭借27个A类专业展现出高质量专业建设水平。以《深圳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2020-2025)》为指导,深圳大学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一流的专业建设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前提。我们期待更多高水平大学,以专业实力为引领,创新发展,跻身一流,实现逆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