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沿 | 水产育种研究进展半年报(国内版)

作者:试水商情

本文总结了2024年1-6月发表于中文期刊的水产育种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分析了大陆水产育种领域的现状及问题,重点关注国内在各类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这些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育种、倍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生殖干细胞移植等。

水产育种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论文来源:

作者:陈松林,徐文腾,卢昇,胡炜,王德寿,胡晓丽,周茜,刘清华,赵紫霞,覃钦博,王师,刘洋,崔忠凯

期刊:中国工程科学,2023年第25卷第4期

研究问题:

论文主要研究大陆水产育种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外在转基因育种、倍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生殖干细胞移植等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并提出未来水产育种生物技术的发展目标和研究任务。

主要贡献:

梳理现状:全面梳理了大陆水产育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技术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水产育种相关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

提出发展目标:包括水产生物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精准鉴定,重要性状遗传基础与调控机制深度解析,高效精准育种技术创建,突破性新品种创制等。

政策建议:建议优化水产种业发展政策、推动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建立水产良种创制与转化平台、设立专门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种业发展。

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论文来源:

作者:傅铄、卓宏标、刘建勇

期刊:中国水产科学,2024年3月

研究问题: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生长速度慢、存活率低以及抗病抗逆性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种质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分子标记挖掘与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及基因编辑等内容,旨在为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提供参考。

主要贡献:

种质资源研究:介绍了通过多种分子标记(如RFLP、AFLP、RAPD、SSR和SNP)对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的进展。

基因组研究:描述了凡纳滨对虾基因组测序与组装的挑战及进展,特别是基于PacBio测序技术和Hi-C组装技术的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讨论了开发相关功能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进行育种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选择:分析了基因组选择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及其对育种周期、遗传增益和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基因编辑育种:总结了CRISPR/Cas9系统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

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的区域养殖试验

论文来源:

作者:陈海峰、彭爱国、侯鑫、王军、陈晓雯、王成辉

期刊:中国水产科学,2023年12月

研究问题:

研究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不同养殖区域的生产表现,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比较了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上海松江三泖镇、宝山罗泾镇、崇明横沙乡和崇明三星镇等四个养殖基地的成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

主要贡献:

生长性能差异:不同区域养殖试验蟹的体质量、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当养殖环境较差时,生长变异较大。

遗传力评估:选育群体体质量和壳长的总体遗传力分别为0.358和0.357,属于中等遗传力。

营养成分差异:不同基地成蟹的血淋巴总胆固醇含量、肝胰腺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在不同基地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成蟹肌肉和肝胰腺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中国对虾高效生态育苗技术

论文来源:

作者:赵延宁、刘锡胤、王田田、李五、张晓明

期刊:中国水产科学,2024年1月

研究问题:

研究中国对虾高效生态育苗技术,通过添加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维持池内生物菌群稳定,以提高对虾育苗的质量和成活率,并减少育苗过程中的病害发生。

主要贡献:

亲虾蓄养:优化蓄养条件和密度,严格管理饵料投喂和水质控制。

产卵和孵化:改进产卵池和孵化流程,确保高效孵化和高成活率。

虾苗培育:通过不同阶段的饵料投喂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优化无节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培育过程,显著提高了虾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病害防治:通过前期预防措施,如严格筛选苗种、降低培育密度、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有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保障了育苗的成功率。

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论文来源:

作者:吴磊、涂康、周丽青、刘志鸿、吴彪、孙秀俊

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24年1月

研究问题:

研究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构建不同环境条件下稚贝生长存活模型,以确定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优化苗种培育管理,提高苗种的质量和产量。

主要贡献:

温度影响:发现温度对稚贝壳长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5),温度升高导致壳长先上升后下降,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

盐度影响:盐度对稚贝壳长生长的影响也极显著(P<0.05),最适生长盐度为21.13。

密度影响:密度对稚贝壳长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最适生长密度为2.88×10^4粒/m²。

交互作用: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二次效应对稚贝生长影响显著,但三者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系统构建及其配套繁育技术

论文来源:

作者:黎建斌、高雪梅、黄健、王剑芳

期刊:河北渔业,2024年5月

研究问题:

针对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发构建了小龙虾工厂化苗种繁育系统及其配套繁育技术,并进行了试验,旨在解决当前小龙虾苗种繁育中存在的规模化、工厂化程度低,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品质改良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

主要贡献:

系统构建:建立了由高位水池、集污池、交配池、孵化池、苗种培育池、集苗池、种虾养殖池和生态净化池组成的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系统,各部分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繁育技术:开发了基于该系统的配套繁育技术,包括种虾养殖池处理、注水、益生菌接种、苗种选择、分段式饲喂、调水、循环、性腺发育观察、集中交配产卵、抱卵虾投放及幼体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过程。

试验结果:经过196天的室内繁育试验,亲虾性腺发育到IV期的比例为76.67%至90%,雌虾平均抱卵量达446粒,平均抱卵率83.88%,幼体平均孵化率88.19%,幼体生长到3至4厘米时的平均成活率为93.90%。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鱼类养殖应用的研究进展

论文来源:

作者:陈俊祥

期刊:黑龙江畜牧兽医2024(1)

研究问题:

该论文主要探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包括其在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高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方面的潜力。

主要贡献: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鱼类中的应用现状。

基因敲除/敲入:介绍了CRISPR/Cas9在肌生长抑制素等基因的敲除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性状定向选择:说明了通过基因编辑实现鱼类性别控制、繁殖力提高及其他性状改良的研究进展。

基因修饰:探讨了CRISPR/Cas9在基因多样性增加和新品种开发中的潜力。

技术挑战与伦理问题:分析了CRISPR/Cas9在鱼类养殖应用中的技术挑战及伦理问题,强调了公众认可和政府监管的重要性。

服务于“蓝色种业”的海洋生物技术

论文来源:

作者:秦松

期刊:生物学杂志2024年2月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海洋生物技术如何服务于“蓝色种业”,旨在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效率和效益,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主要贡献:

海洋生物技术创新:回顾了过去三十年大陆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宏微观结合的育种创新方面的成果。

水产种业发展:总结了水产新品种的产生方式及其对“蓝色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国际前沿趋势及大陆的需求。

精准育种:提出未来十年国际海水养殖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区域响应的精准育种的重要性。

相关阅读

月度盘点 | 水产行业洞察(2024.5)

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概览(2024)

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现状和趋势(2024)

中美海鲜贸易概述(2024版)

海上鲜 | 冲刺港股IPO 近三年平均净利润率仅约3%

报告 | 中国水产品贸易监测报告(2023年)

报告 | USDA2024中国渔业产品

※※※※※※※※※※※※※

以下内容与本文密切相关

海外各国(如日、韩、美各国)水产企业列表+简介

2023年中国渔业年鉴

中国水产业

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政策、法律、法规、报告、研究进展跟踪

中国水产品进出口合规相关

中国居民水产消费研究

※※※※※※※※※※※※※

前沿 | 水产育种研究进展半年报(国内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