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的快速科技转型战略,面临的七大挑战【上】

作者:国际战略对策研究
中国的快速科技转型战略,面临的七大挑战【上】

有七个挑战可能会阻碍技术优势的构建。一些缺点与国内方面有关,而另一些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在第一类中,中国必须处理质量问题,为真正的创造力创造条件,以便产生突破性的创新 (而不仅仅是增量创新),提高其经济的生产力,并且不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在第二类中,中国建立全球规范的能力, 处理其技术发展的负面外部因素(如社会信用体系)所带来的问题,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出售技术。这些挑战都不是不可克服的,但国内问题需要解除一些文化障碍,而全球挑战需要 中国所面对的国家接受。 关键词:发展 - 竞争优势 - 国内挑战 - 全球挑战 中国推动的技术创造的成功愿景,为 了成功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计划,必须克服某些挑战。这些挑战有可能阻碍技术上自力更生的总体目标。我将介绍一下七 个缺点:

质量的缺失 -创造力的缺失 -生产力的劣势 -中等收入陷阱 -对全球规范的影响 -技术的社会影响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带一路”倡议(新丝绸之路)的限制。中国能否解决其质量不足的问题?及其对质量的负面影响,在历史上,“中国制造”意味着工艺、传统和关注细节,比 如丝绸、陶瓷、瓷器、漆器、玉器、青铜器、木材等等。中国的 工匠们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在用玉石!(玉石不能雕刻,但 可以用磨料加工)。景德镇(江西)在17世纪就成为“瓷都”。 传教士们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记录了生产瓷器的技术诀窍,才 将技术从中国转移到欧洲。十九世纪帝国的崩溃、战争摧毁了这个特殊的工艺之都。 自从中国在过去40年的经济复苏以来,该国对数量的重视程 度远远超过了质量。这并不是一种刻板印象。中国制造的产品经常质量出现问题,

就像战后所有来自日本的产品一样。建筑施工也有同样的缺陷。没有建筑物倒塌,因为中国的工 程师把建筑物的结构计算得相当大。缺陷更多的是与装修工作和装饰有关:设计错误,使用不耐时间摧残的材料,施工马虎,维护有限,等等。我记得有 一次在一家大型欧洲公司的外籍经理的工作场所开会。其办公室 所在的大楼正在建设中。这很令人惊讶,因为这些场所看起来很新。他向我解释了为什么还在施工。这栋楼是三年前才建好的。 而一楼的地板倒塌了:建筑商“忘记”将地板与大楼的支柱绑在 一起。 挑战是众所周知的:与德国、瑞士或日本的工程师不同,他 们只有在99.9%的把握下才会让产品问世,而中国的工程师,在 其等级制度的压力下,90%或92%的把握就够了,

即使这意味着以 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甚至打破一切,重新开始;我们知道 这8%或10%的差异在时间和资源上的代价是什么(这因此给人一 种错觉,即比别人走得快,因为产品没有进行深入测试就 投入市场了)。

中国的快速科技转型战略,面临的七大挑战【上】

外国公司充当质量教师

然而,也有一些质量的保证,如在中国分包的某球 衫,或由某公司生产的iPhone和iPad,或在天津组装的某 飞机,或在某汽车工业公司生产的奔驰汽车。 外国公司带着他们的质量管理方法来到了中国。通过为外国 大品牌做代工,相当多的中国公司已经学会了制造质量,并推出 了自己的品牌。更令人惊讶的是,自2000年代初以来,许多瑞士 手表制造商从深圳地区的供应商那里采购零件(这一地区从中国向瑞士的进口接近10亿瑞士法郎)。这些例子证明, 中国制造保证质量是可能的。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很多需要 学习。一些部门也发生了有效的变化:十年前,汽车媒体的批评 者对中国汽车的碰撞测试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而现在没有人这 么说了,因为有中国的汽车(当然是少数)获得了四星或五星的 评价。

即使其概念不是严格为中国所独 有,而是中以两国共有的。随着这些质量实践岛在中国制造业结构中的扩散,我们需要不 断修改我们的判断。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要求质量,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是否能够提高其创造力的潜力?

创造性并不是文化艺术的专属领域,也影响到技术领域和经 济。最近的经济历史表明,像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在20世纪 70年代被认为没有创造力,几乎不能复制西方产品,但后来证明 是真正的技术创造者。这与中国可能采取的道路非常一致。

中国的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中国公司已经指明了方向。互联网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传媒就是这种情况。在汽车制造、家用设备、 医疗或建筑机械和其他重型设备)等 更传统的行业也是这种模式。例如,为美国设计了一个有三个隔间的冰箱:一个标准 的,一个冷冻室,还有一个中间隔间,是用来放冰淇淋的,而美 国人是冰淇淋的主要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国际 化进程,发达国家的公司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不是简单地追求成本战略:当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被某收购时,才意识 到“中国拥有5000多项专利。

数量还是质量?

中国最近在一些排名中占据了首位:特别是在科学出版物的数量、申请的专利数量和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方面。与中国的情况一样,规模模糊了视角。数量不一定 是正确的衡量标准,因为质量问题仍然存在。迄今为止,创造力更多地体现在商业模式上,而不是科学突破或颠覆性技术上。因此,在汽车、半导体和制药领域,中国集团迄今仍落后于这场全 球创新竞赛。

中国正在发展对初创企业的胃口

中国的初创企业现在比美国的初创企业筹集更多资金。人民 币的融资超过了美元的融资--互联网除外。中国初创企业提供的 工作环境在硅谷首屈一指。初创企业的企业家可能更喜欢 测试新的商业模式,其结果可能比基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更快地被 观察到--量子计算等少数领域除外。而研究人员如果能通过一些 更接近工业的操作迅速大幅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他们就不会关 心基础研究了。

创新的有利条件是存在的

中国为创意做好准备了吗?国家有一些优势。由于创意 要经过试验,中国有一个优势,因为他们首先是务实的。创 造力也是关于网络的,在这个层面上,他们很出色。中国的另一 个优势是整体思维模式,这有利于理解复杂和相互关联的情况, 这往往是创新的特点。创造力也是关于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对 于在中国旅行过一段时间的外国人来说,可以在中国人中观察到 这些品质。然而,被训练成具有梦想和怀疑精神的中国人的数量 很少,而且集中在少数特殊的大学,如北京或清华。在这些更开 放的背景下,创造力更有可能得到表达。但创造力也是关于质疑 和观察的--这些素质需要时间,因此在一个匆忙的社会中很难发 展。中国人什么都想要,马上就要。

采取原创立场的第一个障碍是文化

中国的一些传统活动,如书法,显示出对“做得更好”的文化依恋;为了改善这个姿态,人们无休止地重复。这些加强学习 的价值观是否会阻碍对“以不同方式做事”的探索--创新的必要 条件?创造性也是对主导原则的批判,是为了动摇既定的范式, 挑起社会转型等等。而这恰恰是中国的痛点,因为在他们的教育 中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中国为这些挑战做好准备。当你看到学生们在学校操场上完美地排队,或从事书法或学习书面中文,就 能看出来中国人对重复是多么重视。审查制度对中国的印象 力和创造力起到了遏制作用,而干预都会窒息创 造力。创造力的障碍在于组织本身。因此,意识形态是中国大学 的现实;中国甚至想加强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承认创新会破坏环境的稳定,我们就会明白,在一 个追求和谐和稳定的社会里,创新可能很难出现。

你必须是一个 疯子,边缘人,叛逆者,或者,无论如何,有特立独行的发明; 就像许多行为在中国很难流行一样。然而人们可以反驳说,中国可以在一个罕见的领域中发泄压力,释放他们的创造潜力, 在这个领域中,采取与主流论调相反的行为是允许的。事实是, 儒家价值观虽然是创造力的障碍,但不一定会阻止创新。日本也 是一个儒家价值观强大的社会,而半个世纪以来,该国产生了大量的创新。

中国能否克服其生产力的劣势?

这是中国的致命弱点之一。工业流程调动了大量的人。参观工厂时,几百个人都顺从地、有节奏地进行着同样的几秒钟的工 作,整天重复。美国、欧洲或日本的生产力--按国内生产总值与 工作时间的比率计算,要比中国高得多。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 中国已经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但这种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生产力比美国低70-80%(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许多国营企业和重工业由于生产力低下,甚至处于衰退状态。中国的农业也有同样 的问题:农场往往太小;卫生控制并不总是合格的,也不容易监管。中国有4000万养猪户,这项活动也存在极端分散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正在寻求在那里注入更多的市场;例如,小 麦的价格在2016年被放开了。 然而,提高生产力的竞赛是富士康等公司战略的核心, 该公司宣布大规模投资以提高其工厂的机器人化。

观察家们显然很了解这一点。1998年至2003年在过去已经将其作为行动路线。除了自动化,还支持数字化和规模化,作为提 高生产力的途径。中国已经成功地获得了生产力,但西方公司保 持着对中国公司的优势;他们可以向中国的子公司提供他们在中 国境外开发的技术和方法,以保持竞争力。

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家表明,当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 (每年6000欧元左右)时,其增长就会从持续(7-8%)变为正常 (1-3%)。“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是用来描述那些经历了非常强劲的增长,但却无法转变其模式的新兴国家,它们的发展在人均GDP的基础上蹒跚而行,从未加入发达经济体的行列(人均GDP 为12500美元被认为是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世界银行发现,在 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13个在2008年进入了高 收入群体。成本的上升侵蚀了使其发展的优势,并且没有被市场 的上升和/或技术进步所抵消。几个拉丁美洲国家已经陷入了这个陷阱,尤其是智利、墨西哥、巴西和乌拉圭。 另一方面,日本、新加坡、台湾、韩国和波兰等国家已经能 够避免这种陷阱。

1953年,经过一场血腥的内战,韩国从一无所有开始,当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现在发展出了最好的技 术,并将其几家公司定位在全球水平上--三星及其在84个国家的 32万名员工,还有LG、现代、起亚、海力士半导体和韩泰轮胎等 等。韩国已将其5000万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到欧洲国家的水平。 顺便说一句,韩国与中国的贸易额是与美国的两倍。新加坡通过 对技术(尤其是电子和医药)的大量投资,改变了经济。但是, 尽管新加坡在种族上是中国人,但与中国的规模关系无关(540 万人口,包括130万外国人,而根据2020年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是1402万)。

中国能否摆脱陷阱?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工资上涨,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缩 小了。中国的成本优势已被削弱,现在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比在墨 西哥或越南生产的成本高得多。中华希望改变其比较优势的性质。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中国已经失去了基 于大众市场商品生产的低劳动力成本的历史优势;要素条件已经改变。但是,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关和支持性的产业。由于中 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也从强大的需求中受益。表明挑战在于从与低劳动力成本 相关的优势转向基于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优势。问题是,中国 是否能够像韩国、台湾或新加坡那样保持人均GDP的增长,还是会变成像巴西或墨西哥那样?中国正在劳动力价格方面保持竞争 力的经济体和技术先进的经济体之间徘徊。【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