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的军事战略,区域外行动及到2050年的长期目标 【下】

作者:国际战略对策研究
中国的军事战略,区域外行动及到2050年的长期目标 【下】

继续连接上一期。

中期目标(到2030年)

中期是解放军实现从机械化到初步信息化进程的中点。中国2015年的国防 白皮书表达了用其军队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中国利益的愿望,但在实现这一雄心的同时,也要实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这给现代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研究人员预计到2030年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装备量子通信的军事武 器。该星座将包括数十颗卫星和地基量子通信网络。量子通信被广泛认为是 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不可破译的通信方法。此外,中国领先的军事科技公司已经在中国的量子研究基础上取得了雷达上的 突破。量子系统的纠缠光子探测到了1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而这些目标此前是常规雷达看不见的。量子雷达产生许多纠缠的光子对,并 向空中发射一对孪生粒子,它可以从返回的光子中接收到有关目标的关键信 息,

包括目标的形状、位置、速度、温度,甚至其涂料的化学成分。这些类 型的军事武器,如果在2030年投入使用,将对美国作战部队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这是十分宏伟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中国的军事战略,区域外行动及到2050年的长期目标 【下】

长期目标 (2031 到 2050年)

根据解放军改革和重组工作的轨迹,到2035年或2040年,中国很可能达到与联合作战目标相适应的最高水平,这比中国期望在本世 纪中叶完成目标提前了大约十年。中国反介入与区域阻绝雄心中的指挥,控 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以及空军和海军的规模可以在很大程 度上基于系统能力预测到未来,例如,在2040年,天基和战术ISR可能足以定 位大批部队,并将这些数据以近乎实时的方式传递给中国作战部队。中国能否实现它认为的美国军队所拥有的的军事实力,将取决于中国能 否继续从机械化时代的大型机动部队向更灵活分组的小型机动部队发展,这 样既能达到作战目标,又能对抗敌人的情报收集和传播。 在组织上,解放军 目前正在尝试将权力提升到营级,以便其部队能够按照现代战争对战场部队 施加的时间线做出反应。

对于地面部队来说,这意味着营指挥官的指挥下可 能拥有火炮、侦察、装甲、情报和防空资源——这与解放军几十年来在营梯 队中只代表一个分支的经验截然不同。最大的进步可能来自陆军,同时陆军也有最充分的基 础。包括能够占领和控制领土的地面组件在内的投射部队装备目前还不是一 种军事力量,但必要的概念开发和试验正在进行中。从概念上讲,中国陆军的努力体现在所谓的陆军全域作战中,在2016年底才开始对其进行报道。这一概念似乎公然照搬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多领域作战计划的部分内容,该计划探讨了作为2030-2040年间联合部队的一部分,地面部队在联 合兵种作战中的角色和任务。

国防战略评估。无论军队是部署在海外还是在国内,我们都预料解放军继续将美 国视为其步步紧逼的军事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网络核心战, 而最近,它似乎有意复制多领域作战,都证明了中国的职业军事教育将在某种 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理论和理念直到2050年,这一年是完成长期军事现代化的 收官之年。展望未来几十年,中国想要超越其军事对手,据报道,中国研究人 员关注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技术领域包括“大数据应用、云计算、3D打印和纳 米材料等尖端技术。”中国军队注定要在中国境外进行军事活动,如继续在中东等地区外地点部署非常少的部队装备。与美国军队不同,解放军从来没有过在海 外部署大规模作战部队,因此,它现在走上了一条在这方面长期的部队发展 道路,这一点值得注意。

明确将此类行动与保护与“一带一 路”有关的中国利益联系起来:“军队全域作战行动是全球国家利益和全面保护国家安全的客观要求。执行此类行动的陆军 部队被描述为在战区联合指挥所的直接指挥下,由空军、海军、导弹部队和 战略支援部队提供支援。2016年陆军会议包括海军和空军代表,三个军中的地面部队(分别为海军和空军的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之间的关系是讨论的主题,全域作战与陆军先前的区域防御角色形成了对比。解放军似乎正在努力应对令人生畏的军事挑战,包括为与“一带一路”相关活动 提供安全保障,以及中国公众对中国军队将加强保护中国日益广 泛的海外利益的更高期望。

小结。中国的大战略已经从注重经济改革和GDP增长,发展到跨越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更广泛的“综合国力”的 提升以完全实现自身发展战略——获得大国地位。决策者认为,大国 地位涉及对中国境内、边界和周边地区活动的控制,以及维护和维持国家主 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的全球权力和影响力——实现中国梦。在这一广 泛的战略和利益背景下,中国制定了若干具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在经 济、外交和安全论坛和倡议方面的区域和全球领导地位;以及对其声称领土 的控制。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目标会使中国陷入竞争、危机,甚至可能与邻 国、美国、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发生冲突。中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将具体国家和行动定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威胁,并将其列为优先事项。

在其他情况下,中国的目标需要与上述的一些国家进行合作,或者至少是临时的 妥协。通过确定中国的战略目标、其感知到的威胁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机会,我 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解放军重组和继续现代化的方向。总结以上讨论的战略考 虑,中国可能会将重点放在两大领域。首先是管理好与中国的主要竞 争对手美国的关系并获得竞争优势,并在不破坏其他战略目标(特别是经济 领域的战略目标)的情况下解决来自这一竞争的威胁。第二是控制亚太地区 的趋势和发展,或者以对中国有利的方式控制地区现状的变化,而不加剧对地区安全“中国威胁”的看法。尽管国防开支模式和对解放军重组表明,中国将优先实现军事目标。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过分关注内部安全责任所造成的“国内拖累” 可能会继续分散资源和注意力,使解放军更放眼海外的计划搁置。解放军适应 中国当前的改组和改组要求所需要的时间。

至 少,大约未来十年内,解放军部队很难从动员到战时,更不用说战斗行动,同时过渡到新的指挥、控制和操作体系结构。中国很有可能提高联 合作战能力,但现有的理论和战役著作对联合作战的组织层次以及联合部队 的分配、解除冲突和指挥控制等关键问题的具体概念尚不清楚。要成为一支联合部队,还有文化和训练方面的障碍。中国以地面部队为中心的文化似乎正在慢慢褪去,但整个部队的思维过程和专业军事教育体系的改革将是一条 漫长而不确定的道路。也许最重要的将是新的和潜在的颠覆式技术与军事概念相结合。从历史上看,当中国提供优先发展权和资源时,中国的军事科学家是积极和富有成 效的。如今军事享有优先发展权和资源,除非经济衰退比预期更严重,否 则这种情况至少在未来十至十五年内仍将如此。

我们无法获得解放军在这一 时期的武器装备计划,但前面讨论的科技重点领域和军民融合目标明确表 明,中国打算从量子计算与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军 是优势。在这些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30年中美两 国以及全球军事竞争的性质。中国的国防战略旨在重组解放军,以确保有一支更加精干、更加专注于 核心任务和额外责任的部队。加强解放军的核心任务,包括确保中 国战略威慑力的生存能力,塑造能够打赢信息化有限战争的联合部队,提高 人民解放军的参战能力,增强力量投射能力。近期的发展重点是在联合作战 方面取得稳步进展,导弹、海上和战略支援部队优先于地面部队发展,这包 括增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球部队和远征能力的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强调 解放军在空间、网络和信息领域的能力建设,中国打算利用高超音 速、轨道炮、网络作战等尖端技术的科技进步来增强他们的威慑力和作战能 力。全面实施后,解放军的指挥控制结构将更加集中,官僚结构更加精简。 新的结构也会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在操作上,重组还应提高联合性,增 强解放军的力量投射能力;到2035年(如果不是之前的话),解放军很可能 会增加美国和盟军在印太地区应急反应的风险和成本。在这个时间框架内, 解放军很可能将有能力对抗所有领域的冲突,包括地面、空中、海洋、太 空、网络空间和电磁环境。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