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向违规鸭肠企业泄露记者电话一事,证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哪?

作者:浮生半世空

近日,山东滨州、河南清丰两家禽类屠宰加工厂因脏乱差问题被新京报曝光。

这本来不稀奇,但奇怪的是在记者联系了山东滨州的监管部门后,便接到了涉事企业的电话,电话里企业负责人称号码是相关部门的“李主任”给的。

向违规鸭肠企业泄露记者电话一事,证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哪?

我觉得涉事企业生产车间如何脏乱差,也无需描述,与每年3.15晚会曝光的那些食品生产企业并无差别,镜头画面除了让人感觉触目惊心,便是恶心地吃不下饭。

对于这件事,我所感兴趣的只有那位记者电话被泄露这个细节。

涉事企业之所以要给记者打电话,要么是收买,要么是恐吓,就是不想让记者继续曝光。

向违规鸭肠企业泄露记者电话一事,证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哪?

而那位“李主任”,他之所以要把记者号码告诉企业,一是卖企业人情,二是让企业主动出击,摆平媒体,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如果事情捂不住了,要对企业进行处罚,那么监管部门也似乎是对企业的“保护”已经仁至义尽了,再出问题也怪不得他。

然而这种“保护”是监管的一种行为还是李主任们的个人行为呢?我们可以猜想既可能是平时收受过好处而甘为这些违规企业提供了保护伞,也可能是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能的潜规则。因为如果当地出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企业,那么相关部门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而过于严厉的监管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食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效益。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食品安全抓了这么多年,仍然会停留在“民不告,官不究”阶段的原因了。

向违规鸭肠企业泄露记者电话一事,证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哪?

前段时间,不少地方出现商贩使用“鬼秤”欺诈客户的事,于是大范围整治“鬼秤”的行动便开始了,商贩们必须带着自己的秤到市场监管部门接受校验,甚至还有些市场监管部门还想出新花招,鼓励市民到指定地点将自己的手机称重,并贴上标识,充当验秤砝码。但试想消费者买东西时用手机验秤,商户还会卖给你吗?又会让你轻易离开吗?

其实与其这样,还不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每天带着砝码,在市场随机验秤,如果这样,鬼秤还能横行吗?

所以,说的不如做的,假如用查电动车的精神头去查食品安全,我相信必然食品安全会有质的提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