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判了!汽车知识产权“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作者:autoobserver

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重视的今天,一起汽车行业的技术秘密侵权案的判决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槌”为题发布消息称,该庭审结了国内两家知名车企(即吉利汽车和威马汽车)之间因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

该案原告为吉利汽车,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威马汽车赔偿吉利汽车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大陆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一场耗时6年的维权大战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和威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收购案的负责人。同时,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也来自吉利汽车。

2016年,近40多位管理和技术骨干从吉利成都子公司集体离职,其中大部分人离职后立即加入了威马汽车,在威马相关子公司担任关键职务。

2018年,吉利发现这些去了威马的前员工大量申请关于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2套专利正是利用了他们在吉利工作时接触和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包括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

判了!汽车知识产权“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吉利随即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威马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技术秘密,严重侵害了吉利的利益,请求判令威马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

一审法院认为,威马侵害了吉利5套底盘零部件图纸技术秘密,并裁定威马向吉利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200万元。

收到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经过长达6年的拉锯战,最高人民法院将本案认定为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最终将赔偿金额定格在了6.4亿元。

判赔金额成为这一案件的一大看点。对于本案的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依据吉利二审证据,可以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同期利润为参考,根据威马《招股说明书》,以威马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的销售数量(81733辆)及平均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其整车销售可得利润,并综合考虑涉案底盘技术秘密利润贡献率等因素,计算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获得的利益。

同时,考虑威马具有明显侵权故意、侵权情节恶劣、侵害后果严重等因素,对威马2019年5月-2022年第一季度的侵权获利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而2018年9月-2019年4月的侵权获利只计算补偿性赔偿数额。最终计算出,威马应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约6.4亿元。

为汽车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打样

知识产权侵害案件的审理往往复杂而艰难,因为审理因涉及商业秘密认定、侵权行为举证难、技术评估复杂性和赔偿金额计算困难等多重因素,这类证据的收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因此在这场诉讼中,吉利的维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仅耗时长达6年之久,在财力上也花费巨大。据悉,吉利仅在诉讼成本这一项的付出便超过1300万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威马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的流程,并且陷入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局面。据悉,威马在破产重组前,账面资产约40亿元,但负债高达203亿元。判决的这笔6.4亿元赔偿款,威马能否支付给吉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如此,在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剑林看来,吉利此次胜诉意义重大。“本案对于吉利,不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际意义,都是标杆性的,从目前展示的案件影响和效果、侵权人目前的经营状况,判决书上所显示的维权合理开支13275298.5元人民币,我认为对于吉利而言均是值得的。”黄剑林说。

或许对于吉利而言,这场诉讼的胜诉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赔偿。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吉利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立场和对于原创技术的尊重。吉利通过这场诉讼,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技术的良好典范。

判了!汽车知识产权“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放眼全球,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纠纷案例屡见不鲜。在国际上,苹果与三星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苹果最终赢得了5. 39亿美元的赔偿;在国内,华为与三星的专利侵权案也以华为胜诉告终,凸显了知识产权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这些案例均表明,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武器,而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早在2004年,国家领导人就曾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专利战略,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资产,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

此次吉利胜诉威马,不仅是一场法律上的胜利,更是车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一次深刻觉醒,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典范。一方面,将促使更多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通过合法途径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繁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