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逃荒路上,妇人带着两小孩逃命,道士看后大惊:你带的是两条龙

作者:陈陈说历史

五代十国时期素有"一日千里,一日十主"的说法,那是一个战火连绵、黑暗混乱的年代。各路割据诸侯你争我夺,兵燹四起,百姓流离失所,颠沛流离。正是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有一位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逃亡之路。

这位妇人名叫杜氏,家住幽州。她的丈夫虽在军营效力,却是普通百姓出身。那年,赵匡胤的军队攻陷幽州,官兵们肆意掠夺,杜氏一家也遭了殃。丈夫不得不参军投身战场,而杜氏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流离失所,只能逃往山野。

逃荒路上,妇人带着两小孩逃命,道士看后大惊:你带的是两条龙

他们跋山涉水,东躲西藏。一路辛苦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战火无情地追赶着他们。时不时就有流矢从天而降,炮火连天的巨响让人心惊胆战。杜氏紧紧护着两个孩子,躲在山洞或荒僻的村落里渡过一个个漫漫长夜。

有时,他们只能食用一些野菜充饥。两个孩子总是哭闹个不停,杜氏除了哄着他们,也无计可施。有几次,他们差点被流窜的官兵发现,还好运气好躲了过去。可想而知,作为一个柔弱的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战乱年代漂泊,是多么艰难和凶险。

相逢奇人指点迷津

在那些动荡年月里,杜氏带着两个孩子东躲西藏,辗转流离了好些时日。一次,他们走投无路,只能暂住在一座小山村。因为连年战乱,村子里的男丁大多外出谋生或参军打仗,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

杜氏他们在这里歇脚时,恰逢一场大雨倾盆而下。雨水把小路冲得塌方不堪,他们无法继续前行。杜氏只好带着两个孩子暂住在一间破旧的草棚里。

傍晚时分,雨势渐渐小了下来。杜氏正在草棚里哄着两个孩子入睡,孩子们的啼哭声却惊动了一个路过的陌生人。那人身穿一袭长袍,双手执着一根短短的木杖,模样颇为古怪。

他走到草棚前,定睛看着杜氏怀中的两个孩子,脸上露出了诧异的神情。杜氏吓了一跳,以为对方是流寇强盗,赶紧护住孩子,做好准备要逃命。

但是那人见状却没有动手,而是开口对杜氏说:"妇人放心,我不是歹人。只是你带着的这两个孩子,我看出他们将来必将成为人中龙凤,改天换地啊!"

逃荒路上,妇人带着两小孩逃命,道士看后大惊:你带的是两条龙

杜氏这才放下心来细看,发现对方并非寻常人,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神秘的气息。原来他是一位来历不明的道士,曾在山中苦修多年,对天象人纪颇有领悟。

道士继续说道:"你的这两个儿子将来必将铁衣重事,一人一任在肩啊!大的那个将带兵力亲勘天下,打下重重疆土,为明主复兴大汉室的基业。小的那个虽不显赫,却也将是一方之主,勤勉笃学,体恤生民。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大儿子沐浴灵光离奇异象

道士一语成谶,杜氏的大儿子赵匡胤出生时就伴随着一些非同寻常的异象。

当时,杜氏一家仍居住在幽州。赵匡胤出生那天,房中突然出现一阵奇异的香气,浓郁得仿佛能凝结成实质。室内登时被一团金光所笼罩,灿烂夺目,即便是午后也犹如白昼一般。

这些离奇的景象持续了数月不散,直到赵匡胤周岁大前才慢慢消失。杜氏一家人虽然出身卑微,却也听闻过天子龙孙出生时必有异兆,不禁为之侧目。

赵匡胤自小就颖异非凡,天资聪颖。他二岁时能背诵上百句古训,三岁便能作些简单的对子押韵。六七岁起,就学会算术和书写,其进度远远超过同龄人。

逃荒路上,妇人带着两小孩逃命,道士看后大惊:你带的是两条龙

村中有一位算命先生,见此情景十分诧异,便为赵匡胤把脉断言:"此子非池中物,于穷陋之家而生,定将有极大出息!须虚心纳谏,勤奋好学,方不负佳期。"

除了过人的天赋,赵匡胤自小就勤恳好学、孝顺有加。每到夜晚,他都会抱着几本旧书籍坚持自学。即便贫寒,他也总是尽量分담家中活计,给母亲杜氏尽量减轻负担。

赵家附近住着一位远房亲戚,那人在朝为官多年,算得上是个权贵人家。每逢佳节,他都会专程回乡省亲。有一年,他见到了年方十岁的赵匡胤,惊叹于这孩子的出众才质,也替其可怜出身卑微。于是他拍着赵匡胤的肩膀说:"阿胤啊,你可千万要努力读书,将来高中状元你也是指日可待的啊!"

赵氏一门英豪辈出

赵匡胤成年后,先后参与了陈桥兵变和归据两京,最终于960年在开封建立北宋王朝,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太祖。他的胞弟赵光义也被册封为帝,是北宋中兴之主。两兄弟一时英名远播,被后人誉为"赵氏双雄"。

赵匡胤生于916年,早年家贫如洗,曾在田间做过长工。但他自幼聪慧过人,15岁时便以佼佼者的成绩被推荐为秀才。后他弃家从师,潜心学习经史子集,在短短几年间广览群书,融会贯通。

赵匡胤24岁时,因一次机缘巧合入朝为官。不久,他就因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智慧被重用。在随后的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指挥有方,率领亲军夺取河北重镇,一举扬名天下。

赵匡胤曾三次击败西夏军队,解救了被围困在青州的唐朝遗民。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很快就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在收复中原大半疆土后,赵匡胤趁热打铁,于960年在开封率兵登基称帝,建立了北宋王朝。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是一位英雄人物。他曾在蓬莱率军击退东京留守大军,功勋卓著。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将江南行省的重任委以赵光义,令其镇守东南沿海。

逃荒路上,妇人带着两小孩逃命,道士看后大惊:你带的是两条龙

赵光义治军有方,与民休戚相关。他在任上多次击退海盗和外族入侵,鞍前马后,身先士卒。不久,他又凭着高明的谋略和出色的文治才能,平定了几次内乱和农民起义,使江南太平有治。

赵匡胤登基16年后,看到赵光义的杰出表现,便将江南行省的地盘升格为帝国版图,册赵光义为帝,世称"中兴帝"。两兄弟权柄并重,携手同心,共同开创了北宋的全盛时期。

生死存亡一锺开物华

赵匡胤和赵光义虽是开国之主,但他们也未能逃脱人世沧桑。赵匡胤在位期间,曾两次遭遇极大的困难和危机。

赵匡胤在位初年,忽遇内乱。起因是他多次听信小人进谗言,导致权臣林殷被杀。林殷的儿子林殷遇怀恨在心,遂在京师聚众作乱。

林殷遇原本只是一介书生,但因其父被诛,加之赵匡胤当时根基未稳,整个京师一度陷入混战。赵匡胤被迫退至河阳,连年征伐,几乎丧师。最终他设计诱敌深入,才在渭水之役彻底剿灭了林殷遇。

逃荒路上,妇人带着两小孩逃命,道士看后大惊:你带的是两条龙

这场内乱让赵匡胤吃尽了苦头,但也使他对朝野上下权臣文武权力的制衡有了深刻体会,为北宋全盛时期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就在赵匡胤将熄此乱火之际,又一场腥风血雨笼罩了开封。此次是宋辽两国因边境划分问题爆发战争,辽军直捣开封城下。赵光义闻讯,急调江南水师增援,与辽军遭遇巷战,你死我活,鲜血淋漓。

刀光剑影之下,十余万民众惶惶逃命,行路艰难。开封一度陷入重重包围,赵匡胤亲自把守京城,与辽军对峙阵前。好在最终赵光义水陆联手,击退了辽军的进攻。

北宋王朝由此才得以建立,但此役伤亡惨重,城中满目疮痍。赵匡胤当年在一次阅兵中,看到遍野横尸,不禁潸然泪下,感慨江山建立之不易。

从此,赵匡胤加倍重视边防和军事实力。他不断完善军制,增强国力,使北宋朝野臣民安居乐业。虽经历了几次生死存亡的危机,但在两位开国皇帝的卓越领导下,北宋王朝最终走向鼎盛,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