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作者:陈陈说历史

同治驾崩,太后慈禧的处置迅速果断,似乎早已准备就绪。她立即召集大臣商议继承人选,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遭授以重任。荣禄奉命死守宫门,李鸿章更被紧急调遣淮军入京。这一系列行动表面看似为立储做准备,实则暗潮汹涌。慈禧何以如此雷厉风行?她又是否怀着某些隐秘企图?继位之争的幕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一、同治帝驾崩,宫中哗然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清晨,紫禁城内一片肃杀。宫人们低声哭泣,太监们忙着传话,正一气呵成皇储继位的大典礼筹备就要开始。只是短短几日前,这里还是欢声笑语,年仅十八岁的同治帝意气风发,谁也没想到帝王之威竟这般短暂。

大内瞒着外人,说同治帝患了天花,其实已是病入膏肓。三月间同治就开始咳嗽,身上长满斑疹,症状骤然加重。虽请了京城第一名医太医院判曹太医亲诊,兵分几路求医问药,可惜毒性太猛,珍贵的白兰地、雪梨等都治不了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同治连日高烧谵语,就连深更半夜都找不到睡意。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慈禧太后日夜守护在龙床前,眼见着儿子一天天消瘦下去,恍惚间,她仿佛看到几年前刚生下这个小皇帝时的情景。当时紫禁城里鞭炮齐鸣,各地进献着无数祝贺,从各族人民到整个王朝,都对这个小小的生命寄予了厚望。谁曾想短短几年后这道体乾世了。

"孩儿别怕,有为皇太后伴你左右。"慈禧攥着儿子的手,眼泪滚落胭脂。她不忍看那张清瘦的小脸,可即便置之死地,也要对他耳语几句宽心话。

二、立储谁为主

同治帝驾崩后,紫禁城内外立即陷入一片骚动。纵观大清史册,帝王无子嗣继承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可这一次情况却有些特殊。同治虽无子嗣,但他的生母慈安太后现年六十有四,而慈禧太后更是当今摄政太后,两位太后自然有权力主导这一次的继位大典。

按理说当下最应该先立储的是满洲爱新觉罗氏的皇子,以奉行祖宗家法。不过更大的问题是,究竟由谁来主持这一切?是慈安太后亲自出面还是由慈禧太后继续掌控大局?

当时坊间传言纷纷,有人说慈禧太后早已暗中策划这一切,不惜置同治帝于死地;也有人说慈安太后会坐视儿子驾崩丧权辱国,绝不会轻易退位。两股势力针锋相对,谁都不愿轻易让步。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除了两宫太后之外,各皇亲国戚也暗中捞取利益,想在这次继位大典中分一杯羹。比如载淳、载湉这两个皇族血亲和永璘、载渃等亲贵,都在积极谋求成为太子的人选。这场皇室内斗愈演愈烈,宛如一个岌岌可危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武力冲突。

三、暗流涌动大清宫

同治驾崩的噩耗在紫禁城内如滚滚黑云般迅速蔓延。一时间,恐慌和不安笼罩了整个皇宫,阴谋和算计也在暗流涌动。

太后慈禧掌权已久,早已对这场皇位继承权之争做足了准备。她暗中设立了几路人马严密监视城门、守卫皇陵和皇宫大门,防止任何突发情况。同时,她命令军机大臣李鸿章紧急从安徽调兵入京,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内乱做好万全准备。

另一方面,两宫太后在此事上也难免存在分歧。慈安太后作为同治帝的生母,自然希望由她来主导接下来的继位大典。但长期掌权的慈禧显然不愿轻易割爱,她暗中打探慈安太后的动向,生怕她插手这件事。两人就此僵持不下,气氛一度十分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紫禁城里阴谋算计自然也难免泛滥成灾。许多怀有私心的权贵们也暗中勾结,试图在这场争夺皇位的大戏中分一杯羹。其中最活跃的就是永璘、载湉等亲贵,他们纷纷拉拢亲信,做足了接任太子的准备工作。

同时,一些外戚家族也暗中插手,企图在此事上为自己捞取好处。比如当时十分有权有势的申、郑、傅等家族就是如此,他们各怀鬼胎,暗中拉拢人马。群龙无首的大清朝廷就这样被无数蝇营狗苟的小人暗流所淹没。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四、权力角逐惊心动魄

同治帝驾崩后,紫禁城内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一场惊心动魄的角逐拉开序幕。

慈禧太后一方面命荣禄率领亲信将紫禁城的重要关口全部封锁,另一方面又下令李莲英和十几名太监前去接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入宫。显然,她已暗中选定了这位当今无嗣的小皇子作为继位人选。

然而这个决定立即遭到了其他皇室成员的强烈反对。永璘等人认为,载湉年纪太小,不应当继位,他们更希望由自己或其他年长一些的皇族来继承大统。双方为此大打出手,宫中一度骚乱不堪。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最终在荣禄的武力压制下,载湉被强行抬入紫禁城,并被册封为新的皇帝。不过永璘、载淳等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暗中拉拢党羽,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大权。一时间,宫中流言四起,双方谍报对射,朝野生乱。

就在这万分胶着的时候,李鸿章奉慈禧旨意亲率淮军火速增援京师。这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立即镇压了永璘等人的武装力量,迅速平定了宫中的混乱局面。广大官民虽然对新帝继位心有不安,但在武力压制下也只能暂时息事宁人。

至此,慈禧太后借助外力彻底夺得了大权,而载湉也被钦定为光绪皇帝,正式登基继承大清江山。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慈禧都将笼罩在各方反对力量的重重阴影之下。

五、狡黠太后大权旁落

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后,慈禧太后终于一统大清江山,而新任皇帝光绪也正式登基。不过这仅仅是权力游戏的开始,更多的阴谋和算计还将接踵而至。

慈禧掌控朝政多年,早已对宫中的形势了如指掌。她很清楚,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彻底根除异己。于是她命令李鸿章的亲信虎字营兵马秘密进驻紫禁城,将一切不利于她的权臣和皇族全部监视起来。

不过就在这时,一场暗流涌动了出来。永璘、载淳等人虽然已被李鸿章的军队压制,但他们仍然暗中联合了不少中外官员,企图发动政变夺回大权。只不过眼下还无法付诸行动,只能蛰伏以待时机。

同治驾崩,慈禧急调李鸿章淮军入京,命荣禄死守宫门,做法太智慧

为了防患于未然,慈禧决定亲自出手,狠狠扫平这股暗流。她在各地钦派了一批亲信大臣,并亲自主导朝政军国大事。同时,她也暗地里打探永璘等人的动向,时刻准备给他们一个猛击。

就在双方陷入胶着之时,国内却传来一个令慈禧喜出望外的消息:勤王运动在各地方兵燄重起,不少官员和军阀都已拥戴这一运动。慈禧眼见机会来临,立即下令调动亲信军队严厉镇压,并在朝野上大加敲打。渐渐地,勤王运动就这样被彻底平息。

更重要的是,在平叛的过程中,永璘等人的阴谋也一并被全部捣毁。多方夹击之下,皇室反对派彻底失去最后的力量,从此慈禧一家独揽大权,整个大清王朝彻底沦为她的私有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