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作者:红尘历史说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这句话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让我们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看看这场贞观明君与忠谏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为了巩固皇权,不得不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决定。而魏征这位曾经辅佐过李建成的谏臣,却一直都在言行举止间给李世民施加巨大压力。从太子之争到贞观盛世,两人之间暗潮汹涌,你来我往,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最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世民那句勃然大怒的狠话?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一、勾心斗角初现端倪

公元626年,唐朝开国君主李渊老迈垂垂,面临着太子继承人的难题。长子李建成为人老实本分,颇有威仪,本是最佳人选。然而,幼子李世民才干出众,办事作风铁腕,在朝野间威望甚高。李渊心怀犹豫,迟迟未能决断。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李建成为确保太子之位,暗中结交了谏议大夫魏征为谋主。魏征乃边塞名门之后,从小饱读诗书,为人足智多谋。他频频劝告太子,要防范李世民小人得志,否则定会生祸患。李建成深以为然,也渐渐对胞弟生出猜忌之心。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耳中。他识破了魏征的诡计,却也不得不防范于兄长。于是,李世民暗中拉拢文武大臣,疏通朝野势力,为日后夺嫡做足准备。两人从此勾心斗角,暗潮汹涌。

公元626年正月,李渊遽然驾崩。朝野哗然,场面一度失控。魏征见时机成熟,遂劝李建成立即继位,并急力在军队中拉拢人马。然而,李世民早有准备,率精锐骁勇直扑皇城玄武门,几经反复,终于击溃李建成一伙,一统朝权。

在那混乱的一年里,李建成和魏征未几便失了太子之位。李世民继而登基,是为唐太宗。而魏征则因力挺李建成,备受牵连,失去官职,被贬斥回家乡。由此,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种下了深重的龃龉之根。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二、为求自保魏征权衡取舍

太宗即位后,依然未免对魏征怀有芥蒂。毕竟,他曾是自己的对头,险些使自己失去皇位。然而,魏征学识渊博,办事谨慎,乃是当世难得的人才。太宗权衡再三,终于决定任用魏征。

贞观二年,太宗下旨,册封魏征为太子李承乾的师傅。此舉一出,朝野哗然。有识之士纷纷表示不解,直斥太宗眷顾"旧雠"。然而,太宗早有打算,他希望借此安抚魏征,并牢牢拴住这位文人谏臣。

魏征获知此事,心中自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出任太子师傅,乃是莫大殊荣;另一方面,他深知太宗对自己仍存戒心,恐怕只是将他拉入了视线范围。于是,魏征奏书太宗,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愿做一名良臣,而非忠臣。"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此话一出,顿时惹来朝野哗然。良臣忠臣,乃是两码事。太宗也是疑惑不解。魏征解释道,忠臣只知唯命是从,而良臣则有独立见解,敢于直言进谏。他自诩愿意做后者,为朝政建言献策。

太宗听后大喜,立刻应允下来。他希望借魏征之手,张扬自己的贞观明君之风。魏征虽然如愿以偿,却也在暗中留有后手。他将自己的奏章存档备份,并交由亲信保管,以防日后李太宗反复无常。

从此,魏征入主太子宫读书,纸上生花,笔耕不辍。他时常斧正削足,批评太宗的一些失当之处。但太宗也只是报之一笑,并未太甚恼怒。只要魏征不过于放肆,可一可再。然而,两人之间的矛盾,却也从未曾停歇。

三、贞观之治稳扎稳打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贞观四年,太宗即位已有数载。这几年来,朝政蒸蒸日上,国力渐趋强盛。太宗仍旧任命魏征为太子师傅,并时常听从他的谏言建议。两人之间,你来我往,互相勾心斗角,但暂时未见决裂。

贞观六年,太宗再次下旨,允许翻修洛阳旧都。这是隋朝皇城,气象万千。有大臣出面力劝,太宗随即停工。次年,太宗再次发兵修葺,这回魏征也进言反对。太宗听后并未动怒,反而夸奖魏征是"戴胄布衣"。

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太宗心胸日渐开阔。他不再过分猜忌旧人,也乐于听从臣子的建言。而魏征尽管屡屡劝阻,但用词也渐趋谨慎。他批评太宗的做法,往往只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避重就轻,决计不会说出什么实质性问题。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贞观年间,太宗为巩固嫡长子李建成的储位,不得不将其他几个儿子都除名远诛。李建成时常与魏征商议国事,魏征也乐于支持。所以,即便表面上两人谦逊有礼,内心却难免对立重重。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贞观十四年,太宗突然驾崩,李建成继位,是为唐玄宗。他亲征高句丽,却几经挫折。不久,肠疾复发,竟亲口承认不智,将位传给庶子李治。李治即为唐高宗,开创永徽之治。而魏征也因此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的风波。

四、暗潮汹涌波澜重重

永徽二年,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承乾集团谋反,意图夺取王位。当时,朝政已被玄宗李治所掌控,李承乾担心自己无缘继位,因而招兵买马,成立了一支庞大的私军。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这一阴谋很快就为朝野所发现。玄宗下令缉拿李承乾及其党羽。而大臣魏征,此时却被卷入了这桩阴谋之中。有线人揭发,魏征早年曾将自己的谏书存档副本,交由亲信保管。而李承乾正是想利用这些资料,做为谋反的借口。

一时之间,魏征成为这桩叛乱的重要嫌疑人。无论是玄宗还是朝野文武,都对他疑神疑鬼,避之不及。魏征自知无法为自己辩解什么,只得领受玄宗钦赐的安置。

然而,事情还远未到尽头。永徽六年,朝堂上又传来一则惊人消息:魏征在给李承乾的亲信保管谏书时,也留下了一把密钥。这把钥匙打开魏征家中某个暗室,里面究竟装着什么东西,无人知晓。

这等于给朝廷补了一把火,立刻引来震动。朝野群臣一片哗然,纷纷认为魏征铁定与李承乾谋反有关。并且,他们猜测,魏征家暗室之中,定然藏有足以颠覆朝政的惊天秘密。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玄宗大怒,亲自盘查魏征故居。然而不论用何种手段,那道暗门都始终无法打开。最终,玄宗只能将魏征软禁在家中,不准他出外活动。直到永徽十二年,魏征才因年老力衰而终,但那把谜一样的密钥也随之消失无踪。

从此,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猜忌,再也无从消除。两人之间暗流涌动,暗潮汹涌,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在魏征去世后的某个时候,太宗读到了他生前留下的一本册子,勃然大怒,下令将其坟墓刨开,碑文推翻。究竟这本册子写了些什么,才让太宗如此震怒?

五、震惊天下惊世骇俗

终于,在魏征去世多年之后,他生前遗留下的那本册子落入了太宗李世民手中。一经翻阅,太宗勃然大怒,断喝一声:"给我挖了此贼的坟!"于是,朝野震惊,连忙照办。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原来,这本册子记载了魏征一生中的种种遭遇,其中大半都是在抨击太宗的所作所为。魏征在书中直指太宗治国无道,专横跋扈,残暴无度。他更是将太宗的一举一动,无一幸免,挑祥点疵,指手画脚。

最为可怕的是,这本册子还揭露了太宗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那就是在他即位时,曾下令将亲弟李建成及其儿子们统统诛杀。为了掩盖此事,太宗不得不进行了大面积的清洗行动,将所有知情者统统灭口。

对于这件事,太宗向来三缄其口,谁也不曾对外透露半字。然而,魏征经过多年的旁敲侧击,却终于摸透了真相。为了避免将来有人趁机挑衅,魏征不得不将这个惊世骇俗的秘密写进了自己的遗著之中,并严加保密。

一时间,这本册子在朝野间传播开来,太宗的种种阴暗面一并大白于天下。有的人对太宗的残暴手段震惊万分,有人则为暴君的嗜血本性感到心惊胆颤。不过最令太宗痛心疾首的,还是魏征对他做出如此猛烈的批评与斥责。

魏征死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这等于在他贞观之治的光辉成就上,泼了一盆冷水。太宗虽然名垂青史,却也暴露出了人性的缺陷与阴暗面。这一切,都要归咎于魏征这本肆意妄为的遗书。太宗愤怒之下,不由分说,先是将魏征的坟墓刨开,再将其碑文尽数推翻,以泄心头之恨。

这一出惊心动魄的旧事,至今仍广为流传。谁也难以想象,一对水火不容的君臣,竟能上演出这等惊世骇俗的大戏码。历史的确比小说更加离奇,也更加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