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UFO事件

作者:深圳之窗

大陆古代无论是“官府”或民间都素有“观天识相”的“传统”,因此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文献中,有着大量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其中有的是典型的飞碟事件,为今天判别飞碟现象是否确有其事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证言。

渔翁网起“飞碟”事件

《宋稗类钞》“怪异”卷第十九则,云:崇宁间,渔人举网镜湖,觉甚重,强加挽拽,竟不能举。召集同辈合力,久而方升,乃一大古镜,方五六尺,厚五寸,形模奇怪。或持以鉴形,于昏暗中,肠胃肝鬲皆洞见之。置于舟内,欲明日赍诣越府货于市,忽铿然有声,光彩炫晃,湖水如昼。俄顷复跃于波心,风急浪涌,移时始定。

说明:崇宁间,是北宋徽宗年间(约1102-1106);镜湖,位于宋都绍兴会稽山麓,其时水深湖广,南宋后渐淤成田。

分析:

1.此物效能奇特,似为今日医院之“X光机”,能发出射线透视人的身体内脏,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更是造不出来的。

2.此物竟“忽铿然有声”,这非常像金属的撞击声,似为其内“机器”的启动声音。

3.此物随着声音发出了炫目的彩色强光,把湖水照得如同白昼一样亮堂:这么强大的照明功率(而且是彩光!),古代当时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4.更为奇特的是,此物“俄顷复跃于波心”,可见它本身必有高能动力装置,能使自身(一个并无弹性“脚”的扁平物体)从渔翁的小船上“飞起”跃入水中逃走。发出这种动力装置的启动指令者,可能是本身的智能自控功能,也可能是隐藏水中的“大飞碟(即母船)”;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当这个物体瞬时腾空跃进水中的同时,小渔船一定会大幅度摇晃甚至倾覆,可是原文只字未提此种后果,估计并无此事,这就是说此物本身是超越牛顿力学原理的高科技产物,具有超越力学原理的反重力操作系统。

5.此物并不算很大,且表面光滑,在自然落水时并不会掀起大浪。但是却“风激浪涌”,并“移时始定”。这也有两种可能:本身蕴有跳跃功能,入水后又立马启动高速逃逸的扰水功能,掀起大浪,但很快就潜水逃离了现场,故“移时始定”。此其一;另一种可能是它下水后即与等在附近的大飞碟会合进入该母船,母船迅速高速驱离现场,于是“风激浪涌”并“移时始定”。

综上所述:那个被网到渔船上的“古镜”是具有高科技特征、具有智能行为能力的小飞碟,这是一次罕见的飞碟第三类接触案件。水中很可能潜有一架大飞碟母船,小飞碟或是水中大飞碟(母船)上的一个小部件呢!

《梦溪笔谈》中的“扬州明珠”案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的《异事》篇第369条,云: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在新开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倾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循船数宵以待现,名其亭为“玩珠”。

说明:宋朝“嘉祐中”,约为1056-1063年间;沈括(1030-1096)是大陆历史上一位在天文、物理、地质、医学等多方面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1072年出任宋王朝“司天监”之职。《梦溪笔谈》写于1086年,是他一生的最后八年中弃官隐居在梦溪园(今江苏镇江市东郊)写成的。他所记载的“扬州明珠”一事就发生在离镇江不远的地方,看来是一起真实、客观、生动、细致的UFO调查报告

分析:

1.出现时间久:此状若“明珠”的不明飞行物屡屡出没于扬州天长一带的湖泽中,先后竟达十余年之久。

2.出没地方广:“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

3.目击证人多:“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行人至此,往往循船数宵以待现,名其亭为‘玩珠’”。

4.高科技飞行特征明显:(1)在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没有为人类提供飞机、直升飞机等能在湖泽之上“其行如飞”、“倏然远去”这么先进的飞行器;(2)此飞行器在飞行中并无声息,可见其动力系统绝不是我们现今飞机、火箭所应用的空气动力学原理;(3)能发出大功率的强大光亮:“光自吻中出”、“灿然不可正视”,这个“大如半席”的通体发光物,就是在今天我们也很难制造出来,何况是宋代呢!

综上所述:沈括笔下的这个不明飞行物,是确有其事的目击事件;其次,这是一个具有高科技特征、有智能行为的UFO,不是自然现象、天文现象、地质现象形成所谓的“UFO”现象。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UFO事件

北齐的飞碟陨落事件

《北史》卷八《齐本纪下》,云:是月,彗星见,物陨于殿廷,如赤漆鼓,带小铃。殿上石自起,两两相对。又有神见于后园万寿堂前山穴中,其体壮大,不辨其面,两齿绝白,长出于唇。帝直宿嫔御已下七百人咸见焉。

说明:据史记,此物坠地时间是北齐高湛河清四年即公元565年。

分析:

1.此物坠于北齐宫殿之中,前去观看的人较多,其中不仅有北齐皇帝高湛(公元561-565年在位),并且“帝直宿嫔御已下七百人咸见焉”,目击者众,由此判定北齐史记的此飞碟坠落事件是确有其事的。

2.此物“如赤漆鼓,带小铃”。小铃者必是智慧生物制造和安置其上的,不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

3.此物虽“陨于殿廷”,但文中并未言及陨落撞击所造成宫殿的摧毁性后果,而是“殿上石自起,两两相对”,这可是井井有条的“平安无事”状啊。虽然我们无从推测“石自起”的确切原因,但至少不是“彗星”撞击地球的破坏性结果吧!不仅如此,文中也未言及“陨于殿廷”的物体本身被坠毁的情形,只说“如赤漆鼓,带小铃”,好像是完好无损。

4.此物中还有一个自天而降的“神”,是否可以认为是驾驶此物(飞船)的“宇航员”着陆后也安然无恙,他“见于后园万寿堂前山穴中,其体壮大”,看来他身材高大,并无摔伤;他还戴着头盔面罩,故“不辨其面”;而“两齿绝白,长出于唇”,则不一定是他的獠牙,可能是他身着宇航服上的“天线”之类的附件了。

综上所述:这是一件古代高智能生物驾驶的飞碟紧急着陆案,着陆原因今天我们已不得而知,可能是机器出了故障,其所以选择降落在皇宫,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吧!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UFO事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