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类社会在私有制中发展六:公有制和共产主义

作者:兔卧荒山

第六章 公有制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这一称谓源自拉丁文,英文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意为“公有”,针对于现实的、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而提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地要向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他们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劳动阶级)解放的思想理论和未来的一种先进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根本和核心就是和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成鲜明对比的物质生产资料公有制。

很明确,共产主义理论或者共产主义是建立在人类物质阶段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逻辑性基础上,从人性类别层次物质角度而科学预言的,它的思想是主张实现公有制,消灭私有产权,并与此相伴随的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和政府,而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设想所有阶级社会未来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的公有制社会。

但我们现在必须清楚:这个物质的、经济的“私有产权”不是被“消灭”,而是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阶段物质生产力任务的完成,物质产品极其丰富目标的实现,物质、经济的“私有”对个人(人性物质类别)来说,物“以稀为贵”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社会已经达到按需分配、按需供给和按需消费,已经进入了物质自由王国,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人性需求的主要价值和意义。从而物质、经济客观上不再私有,因物质财富占有不同而划分的阶级也不再存在。相对于物质、经济来说,人类成员自然“觉悟”提高了,都具备了共产主义觉悟,即公有制的觉悟,如同现在的安全类别层次一样,安全已经成为“公有制”,成为公共资源,对于安全资源的占有自然有很高的觉悟,不需要竞争、占有和排他性。

这个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历史生命哲学论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性爱阶段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在安全阶段和物质阶段基础上的性爱阶段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使人性的类别层次得以跨越和提高,让人们摆脱了私有制社会以物质生活为第一追求的狭隘格局和低俗境界,在开放式的、饱和式的社会物质资源的保障下,人们不再将物质生活视为第一追求,人们已经将广义的、多层次、多元的性爱感情、两性交往作为人性第一类别层次的需求在竭尽全力,社会物质生产的集体活动被人们赋予性爱的内容和含义,完全不同于人类物质阶段物质生产的属性。这样的场所、平台成了人们分享性爱、交流性爱的机遇和机会,成了一种无比珍贵的通行的社会方式,就如同现在请人在饭馆吃饭喝酒一样,充饥已成为次要的,而谈事情、联络感情则是目的。性爱使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性爱生产力的信息和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但这里有一个大前提:资本主义创造了人间奇迹,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产品的极其丰富,已经达到了全人类、全世界(而不是某一地区、某几个国家)每一个成员按需分配、按需供给和按需消费的基本条件,即经过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积累已到达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财富的要求,并在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巩固和夯实的基础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而现在,我们既没有使国家自然消亡,也没有使阶级自然消失;更没有使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也没有按需分配、按需供给和按需消费,资本家(“富人”、董事长、老板)和劳动家(“穷人”、雇佣者、工人)依然是社会共同体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眼前已经彻底曝光无余的恒大地产就是一个天下所知的例证(当然,许家印本人并不是一个科学自私的资本家,恒大也不是一个科学自私的私有企业)。所以,“私有产权”、私有制的消亡(消灭)是不可能的,想用公有制来替换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通过对人类人类物质阶段必然王国的历史,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主要人性物质类别的经济、物质生产、物质产品、商品、资本和科技发展的研究,发现了人类社会是以人性需求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分工,造就了不同人的经济地位从而决定了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形成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决定整个社会关系,无论表面赋予什么政治的、权力的和民族的等附带产物的体系,但他本质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完整的资本体系,从而决定所有制的属性。这是对物质阶段,在人性自然规律作用下,人类社会在物质私有制推动下,奔跑到高端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深刻揭示。

这个揭示说明人类社会能够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又从自由竞争的时代向资本垄断时代发展,创造并将继续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产品,都是私有制的伟大贡献,都是顺应人性自然规律的积极成果。所以,私有制不仅是人类发展历史的高端总结,而且是人类进步制胜的法宝。没有私有制社会就没有控制力,也无法建立富有活力和源泉的秩序;没有私有制可以说就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或者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

正因为私有制在人类社会普遍而深刻的存在,以及对人性自然规律决定作用的释放、贯彻和落实,因此公有制到现在为止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出现,而私有制使人类社会充满了探索的勇气和牺牲的精神,保持着永远向前而又不会枯竭的意志和力量。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私有制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运动就是私有制的运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私有制的发展。

这是截止现在为止,历史给我们的总结和提示。

但有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私有制的发展,就必然有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私有制的消亡,资本主义社会将是人类物质阶段最后一个私有制社会。也就是说,它之后必然是一个人性物质类别的公有制的社会。因为,人性是不可改变的,但在人性作用下物质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在不断积累,它们在量变的过程中最后实现质变,随之所有制也实现质变,即私有制质变为公有制。这个所有制的华丽转身不是通过极权安排和革命手段实现的,而是和私有制一样是在人性自然规律作用下,在自生自发秩序中实现的,上层权力者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好、保护好人性力量在法治环境下的发挥和目的的实现。

如果说公有制不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和极其丰富的物质产品作为条件,就可以优越于私有制而付出社会运用、实行到社会发展之中,那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没有选用、实行之?

我们一直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在赞美中国古代智慧,难道古人不明白公有制的巨大社会“利好”?

所以,从物质生产力角度,或者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能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之后才能实现,并认为其它社会形态不可能进入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为什么?因为其它社会不能提供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和极其丰富的物质产品,不能满足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人性物质类别层次的需求,从而无法进入公有制的社会境界。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是“一次革命三次跨越”的社会,它包含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并建立的一个新型社会形态,它节约了社会形态过渡的成本,从而它在完成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力及其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自然而必然走向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所以,在物质生产力水平和物质产品丰富程度没有达到资本主义最后发达和高级积累的程度,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需要的条件,公有制对于历史和现实造就的社会底层,即广大劳动阶级来说,只能是一个短时间天真的、美好的、幸福的和期望的天上人间,只能是一个海市蜃楼的天堂,对包括劳动阶级在内的社会发展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社会制度。因为,公有制破坏了私有制的社会发展动力,从而打乱和束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最后破坏、干扰和迟滞了包括富人(富豪)、中产阶级、劳动阶级和需要社会救济的“穷人”在内的人性物质类别层次的解放和自由,延缓了人类社会在物质阶段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进程。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所有物质产品、财产归全社会所有而成为公共资源,各社会成员在人性物质类别层次上,由于按需供给和按需消费,从而在人性满足上平等分享和拥有了社会物质财富,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不再是像今天一样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寻求人性性爱类别的满足,寻求情感交流、心理愉悦和精神激扬的一处场所、一种平台、一所中介、一次活动、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机会。这个时候,在人性自然规律作用下,人性的级别层次已经在满足安全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跨越到了性爱自私的性爱阶段。这时,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性爱自私--性爱的私有制,从而性爱利益、性爱自私、性爱需求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矛盾和抓手,社会通过道德支持、法律保护,通过发达的信息和高科技不断地提高性爱生产力,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性爱体验、性爱分享和性爱指数;物质生产力和物质产品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抓手,已降低为次要矛盾而淹没在整个社会的性爱活动之中,主观上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当然,这里的性爱是一种广义的性爱,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是高于物质的一种人性追求,是人、人性在安全、物质满足条件下,获得解放和自由的一个高级人性类别层次。这在历史生命哲学之生命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循环规律之性爱阶段已论述的很明白了。

现在我们清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是针对物质、经济而言的“共产主义”,但物质、经济此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次要矛盾,处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次要引擎。社会这时主要矛盾是人们对广义的性爱的渴望,所以共产主义实际已进入人类社会第三阶段—性爱阶段(安全阶段、物质阶段分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四阶段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即精神阶段),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大循环规律中已有完全的论述。

我们以往将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狭隘化、自私化,总从主观意志上强调是无产阶级(劳动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其客观上是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全世界、全人类的思想体系,它帮助处于统治地位带领人类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他们走上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科学自私的轨道,不再没有底线地“压迫”和“剥削”劳动家(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雇佣者),而是与时俱进地完善福利资本主义制度,以保障有斗争但不是暴力革命式的斗争,充分地维护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合作为主的社会共同体,各取所需,获得共赢,并逐步缩小本阶级资本获利和劳动阶级物质生活的差距,使之不断地积累,最后完全地消失,在改良、改革的道路上,和平的实现、迈入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在于指明了社会运动方向,但由于以往历史背景的局限,没有看到不通过暴力革命也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是一条低成本、科学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上没有想到的,这也是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到的。

教育和帮助资产阶级政党及其资产阶级认知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从而使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的科学自私,平息和终止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避免人类社会内部大残杀,而又保持社会较好发展和进步,是马克思恩格斯客观上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这一贡献超越了任何用笔杆子推动历史进步的思想家和理论家,超越了任何用暴力革命染红的历史进步的政治家和社会人物。

当年,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发源地,工人(无产阶级)运动中心的德英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就证明这一点,他们今天依然是发达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包括民主、自由在内的人民生活远比我们现在的要好。

过去在资产阶级没有认识和接受人类社会物质阶段发展必然性(规律性)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无限地、没有底线地“压迫”和“剥削”劳动家(工人阶级、劳动阶级)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但当《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他们为了更好地维护本人(资本家)及本阶级(资产阶级)利益(物质自私、经济自私和资本自私),他们开始理性的、科学的遵循人性自然规律,为了寻求更大的战略优势(物质自私)便走上科学自私的道路(因为没有底线的做法,会逼迫劳动阶级起来造反,起来暴力革命,这样两败俱伤,对他们是得不偿失的),让利劳动家(工人、雇佣者),维护他们最大最长远利益,所以共产主义运动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逐渐地少了,直至再也不存在了(这种情况在《宣言》以后17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现在的世界,包括我们在内已经证明)。

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这是一种狭隘的人类社会发展观。历史生命哲学认为,共产主义只是相对于人类物质阶段物质必然王国而言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物质阶段物质私有制的终结,是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人类发展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即性爱阶段的开始,是人类社会以安全阶段、物质阶段为基础的更高人性类别追求的社会的开始。

这个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从人性物质类别层次的角度论述的。但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性之物质自私、物质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次要矛盾,人性性爱类别层次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占居社会主要矛盾的位置。

当然,由于资本的强大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人性物质类别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再加之科学社会主义的再完善、再夯实,再深层次地创造了全世界、全人类,无空白、无盲区、无漏点的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和物质产品的条件下,物质的供给和消费已经饱和,自然在人性物质类别层次方面,全社会成员皆具有了高度的思想觉悟,工农、城乡、资本家和劳动家(雇佣者)的差别,在人性物质类别上已经消失(而不是消灭),而成为社会在人性物质类别层次平等的成员或者居民,物质占有、竞争和排他性已不复存在,物质消费已不再显示社会身份或者地位;人类物质阶段建立的国家、政府、商品经济、货币经济、资本体系等也会完全自然而然地消失。

在人类物质阶段,在资本主义的资本垄断的最后时期,从人性物质类别上讲,劳动家--工人阶级(劳动阶级,或者“无产阶级”)是全世界、全人类,在占有和消费上是处于最底层、最下限的阶级。共产主义满足了“无产阶级”(劳动阶级)的要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全社会的要求,解放了“无产阶级”(劳动阶级)也就等于解放了全人类。但必须明确这种解放只是人性类别层次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解放,并不是人性需求所有的解放,譬如性爱的解放、精神的解放就没有包括在内,只是随之有所提升而已。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思考和创作的主线。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我们今天必须说明,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在共产主义必然是存在的,但应该是建立在人性性爱类别层次需求之上的。因为,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对于“劳动”或者“劳动产品”来说是附带的方式,赋予它的实际内涵和意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客观的副产品是为劳动生产而进行,主观的、实际的价值已经是为性爱交流、性爱感受而服务,为广义的性爱之需求,提供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为人性性爱类别层次夯实社会基础和创造社会条件。

再者,“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分别人性类别层次(安全、物质、性爱和精神)和社会阶段(安全阶段、物质阶段、性爱阶段和精神阶段),按照历史先后“自由而全面发展”,并不是人类社会之人性全部的、同步的,不分其“轻重缓急”和“先来后到”“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在这里是仅局限于物质自私、物质需求、物质消费范畴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或者还有安全自私、安全需求和安全消费范畴“自由而全面发展”。因为,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性爱需求和精神需求并没有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

这一点历史生命哲学以前已有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必然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在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从资本主义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产出发,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特别指出分工是劳动异化的根源。只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与发展,才能消灭分工从而扬弃人的劳动的异化。但必须明确,这种“异化的劳动”及其分工,一方面是物质阶段物质必然王国里,人性自然规律决定的通过资本的形式的必然,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在人性类别层次物质方面获得释放、满足、解放和自由的必须前提和条件。因为,在人性自然规律作用下,只有资本家和劳动家(雇佣者)合作共赢,各取所需(资本家让资本创造价值,劳动家让劳动获取报酬),才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资本家和劳动家各自只想单方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是不行的,将“心”比“心”都一理,都是人性所决定的。他们的区别在于资本家获得是资本要求的“剩余价值”,劳动家获得是维持生存的基本生活费用或者社会最低生活费用。这对关系构成了社会共同体的主要关系,成为社会太极运动的阴阳关系。对立而统一,斗争而合作。显然,资本家(企业家)离开劳动家(雇佣者)不行,但劳动家(雇佣者)离开资本家(企业家)更是不行。

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孕育、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揭示和总结,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之上,和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后的科学论断和说明。所以,梦想着弯道超车,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应的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实行公有制,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小白,或者黄粱美梦而已。

今天对于我们有些顽固极左思想的人来说,对于公有制感情还无法释怀,闭上眼睛大谈公有制的人来说,应该好好思考、领悟马克思“两个绝不会”的思想。

另外,这个思想也是对人类物质阶段社会形态更替的一个模式的揭示和总结,但这同时也对其它三个社会阶段之安全阶段社会形态更替的认识、性爱阶段和精神阶段社会形态更替的勾画也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在私有制的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强调消灭私有制(但这种“消灭”是客观的一种自然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某个社会、阶级、政党的人为意志,现在由人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自然规律决定的历史窗口还没有来临),实现物质资源和物质财产、财富的公有化,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性物质类别层次上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解放和自由。但这个社会“实践”还远没有到来,他必须在物质阶段之资本主义社会完成使命之后,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其丰富的基础上方才能够社会“实践”。否则,只能对物质生产力起一种破坏的作用,只能阻碍社会顺畅的发展;只能是“心急吃不上热豆腐”和“事与愿违”。

共产主义理论或者共产主义,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阶段,在私有制的社会运行中,人性在物质类别层次上梦想的一种释放、满足、解放和自由的理想理论,是未来人类社会性爱阶段作为次要矛盾的人性物质类别层次服从于主要矛盾的一种公有制。它必须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之后再实现的一个社会,是人类社会第三个社会阶段(四个社会阶段分别是安全阶段、物质阶段、性爱阶段和精神阶段)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很显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孕育、诞生了公有制的科学思想。但这个公有制必然是未来社会,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按需要分配、按需供给和按需消费条件下,社会实行的公有制;而不是社会还处在物质生产力向高度发达的发展路途,向公有制目标不遗余力前行过程中的公有制。这个公有制只能在未来社会形态即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社会形态将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交替的一个阶段)和处于人性物质类别层次次要矛盾位置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所以,在人类物质阶段,在物质的必然王国,公有制只能是弱势者群体一种虚幻的存在,或者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被媒体宣传标榜为公众所拥有,但实际上却被权力拥有者所拥有、所操控,成为权力拥有者任意妄为的挡箭牌和“天下无敌”的护身符,被权力拥有者任意支配和使用,质变为权力拥有者的私有制,而不是全体国民的私有制,也不是全体国民的公有制。

人类社会在私有制中发展六:公有制和共产主义

本名郑金民,笔名兔卧荒山,陕西洛南人,独立学者,历史生命哲学创建者,仓颉、洛书、洛河和伶伦陕西(洛南)“四宝文化”研究者。

著有《还原道的本相》(2020年《国学研究》第八期专刊发行,并分别于2020年、2023年获得陕西省国学研究会2019—2020年度“国学研究论著奖”“国学研究学术成果奖”)、《历史生命哲学规律体系》《人类安全阶段的假说》《生命及生命法则》等。

现有《生命文化及人性类别层次》《关于哲学统一性体系论述》《有关哲学问题探索》《新思想》《洛河文集》《仓颉讲义》和《人类社会在私有制中发展》等书稿。《仓颉造字之道》和《仓颉造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2022年分别获得开封市全国仓颉文化论文征文奖。先后获得《历史生命哲学规律体系》(进入百度文库)《仓颉讲义》《仓颉造字洛南考》《伶伦洛南制乐》《洛书洛南考》《洛河文化之洛河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颁发的“国字号”作品登记证书13个。2021年9月19日接受了西安广播电台就历史生命哲学和《书院门1991》有关情况一个小时新闻直播专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