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动机心理学>,摆脱“假努力”的怪圈!

作者:瑞希
读懂<动机心理学>,摆脱“假努力”的怪圈!

作者|孙瑞希

你是否觉得自己每天都忙忙碌碌,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如果是,那你可能正深陷“假努力”的怪圈而不自知。

01

假努力,让你累并迷茫着

“假努力”往往表现为盲目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却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它是一种表面上的勤奋,实则是内心的迷茫。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看似对学问钻研得很深,比如:孔乙己对“茴”字的几种写法执着坚持,每当有人提及,他便两眼放光,伸出那细长的手指,在桌上比划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们知道么?”

他卖弄起四书五经来,更是摇头晃脑,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满嘴的古话,说得旁人云里雾里。

从上面这些细节,不难推测他在读书上下过一番功夫。

但他不愿以自己的劳动(替人抄书)去争取生存,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他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偷到丁举人家之后,“先写服辩”,又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最后把他推上了死路。

他的努力仅仅局限于科举制度的框架,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的生存能力和社会价值,最终导致人生的失败。

孔乙己的故事,其实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比如,有很多人盲目跟风,看到别人买书囤课,自己也跟着去做。

然而,对于所学内容是否与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相符,却从未深入思考。

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没有在工作中获得实际的提升,职业发展依然停滞不前。

还有些人,在工作中不断地重复做已经熟悉的流程性事务,逃避那些需要创新和深入思考、但能带来实质性进步的项目。

他们沉浸在舒适区里,看似忙碌,实则是在原地踏步,升职加薪自然也与他们无缘。

这些都是“假努力”的常见表现,它让人们陷入一种自我满足的幻觉,却无法带来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02

“假努力”背后的4个动机偏差

“假努力”现象的产生,背后往往存在着多种动机偏差。

1、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努力

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过于在意父母、老师、朋友或社会的期望,将他人的认可视为努力的目标。

比如,为了满足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拼命学习,却并非出于自身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努力缺乏内在的驱动力,一旦外界的期待消失或改变,努力也就随之停止。

2、逃避真正的困难选择表面的忙碌

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于是,通过做一些简单、重复且表面上看起来忙碌的事情来逃避。

比如,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时,不去深入研究难题,而是反复背诵已经熟悉的知识点,看似努力,实则是在逃避攻克难关。

3、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没有清晰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随波逐流地忙碌。

比如,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盲目跟风去创业,没有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这种努力往往没有重点,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4、过度追求短期的成就感

只关注眼前能快速看到成果的事情,而忽视了长期的积累和成长。

比如,为了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的点赞和关注,频繁地发布一些低质量的内容,而不是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这些动机偏差使得人们陷入“假努力”的陷阱,无法达成预期的成就和质的蜕变。

03

“假努力”比真懒惰还可怕

“假努力”比真懒惰还可怕。

它会给人一种错误的自我满足感,让人在自我欺骗中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无成效,慢慢地消磨信心和斗志。

而真懒惰的人至少清楚自己的懈怠,还有改变的可能。相比之下,真懒惰的人也没有因自我欺骗而产生持续的挫败感和自我消耗。

“假努力”对个人的成长、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诸多不良影响。

1、个人成长方面

“假努力”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时间投入却没有实质的收获,导致个人能力提升缓慢,错失许多成长的机会。

比如,一直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却不愿意通过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最终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职业发展方面

“假努力”可能使个人在职场上失去竞争力。表面上的忙碌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成果,难以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例如,在工作中只是重复机械性的任务,而不去提升关键技能,很容易被新技术和新员工所取代。

3、心理健康方面

“假努力”容易引发焦虑和自我怀疑。付出了努力却没有相应的回报,会让人感到挫败和失落,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消极的情绪循环。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

假努力是成功的最大敌人,它比真懒惰更难以察觉。

它掩盖了问题的本质,使我们无法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从而错失真正成功的机会。

04

怎样才能摆脱“假努力”,

找到真正有效的努力动机?

要摆脱“假努力”,找到真正有效的努力动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明确目标

清晰地定义自己想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避免过于模糊和宽泛。

比如,你一直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总是没有方向。后来你明确了目标——要在半年内成为某知名平台的签约作者,这样你就有了清晰的努力方向。

2、制定可行的计划

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的、可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并为每个阶段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计划要具有实际操作性,考虑到自身的时间和能力,同时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应对突发情况。

3、培养内在兴趣

努力去发现所做事情中的乐趣和价值,让自己从内心真正喜欢上正在做的事。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来培养内在兴趣:

(1)深入探索:对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例如,如果是学习一门语言,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文学;如果是一项工作任务,可以探索其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关联个人喜好:找到所做事情与自己已有兴趣爱好的联系点。比如,如果喜欢旅游,而正在学习的语言是某个旅游热门地区的常用语,就可以想象用这门语言在当地交流的情景。

(3)想象成果:清晰地想象完成这件事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如个人能力的提升、职业发展的机会、对他人的帮助等,以此增强动力和兴趣。

(4) 创造变化: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同一件事,增加新鲜感和挑战性。比如,学习时可以更换学习环境,或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写学习心得等。

(5)奖励自己:当在这件事情上取得一定进展或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食等,强化积极的感受。

(6)分享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的经历、心得和成果,从他人的反馈和交流中发现新的乐趣和价值。

4、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定期评估自己的努力成果,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这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 保持专注

减少干扰因素,在努力的过程中专心致志,提高效率。可以通过设定专注时间、关闭手机等方式来培养专注力。

最后,一句话与你共勉:

关于作者

孙瑞希,职业生涯咨询师。著有以职业生涯个案剖析为基础的书籍《刻意成长》。书中集中了职业转型、职业定位、优势升级、兴趣变现、能力重塑等常见的人生发展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