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若文文化窗《繁花》剧评(7):王家卫“三体合一”的导演风格杨若文 这位先生有着别的导演很难有的导演风格,让人看到的是另

作者:评媒人

杨若文文化窗 《繁花》剧评(7):王家卫“三体合一”的导演风格

杨若文 

这位先生有着别的导演很难有的导演风格,让人看到的是另一番风景。除了笔者在本公众号4月11日发的《繁花》剧评(1)所说的“原著优,编剧优,演员群体优,制作团队优”的“四个优”外,就是 “三体合一”的巧配合,特指王家卫的拍摄方法。这是将导、编、演三者紧紧捆在一起,导演作用更加主导一些。编剧秦雯女士就在现场,拍摄三年也跟随了三年。您听说过“没有剧本”的导演吗?告诉您,剧本没有影儿就敢架着机子拍影视的,就是这位王导演,且在这方面“出了名的”。拍《繁花》时,才第一次有了剧本,一旦有,还是“很多稿”本并存,此稿本这段优就用此稿本,彼稿本那段优临时改用彼稿本,这就是王导演。秦雯说得清楚:故事梗概也好,编写大纲也好,初集剧本也好,一次又一次修改,但王家卫依然“随性”,随时在变。导演任性吗?也不!很虚心,剧组每搭一景后,每天拍完后,都会主动请秦雯去看看,常是边拍摄、边发挥、边改编,有众多画面是在“飞页”(即剧本上未编)的情况下拍摄的。董勇扮演的范总戏份在剧本中实在不多,因他表演太出色了,王导就给他临时加了很多的内容,这才有了那么多范总的镜头。董勇的表演确实抢眼,讨好时的笑脸,发急时的急,怒时的怒,各位也都印象深深的。剧本外这种内容的追加,少不了与编剧秦雯现场的随时沟通。对演员的演,导演有时亲自给示范示范,深度地参与了演员对角色的把握与呈现。王家卫能将自己的才智临场发挥到极致,也能将编剧、演员的才智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优质导演的素养,很不易的!无怪编剧秦雯感叹再三:“从前我觉得编剧是纸面上的二维工作,写好剧本交给导演,怎么让人物从纸面上立起来,是导演的工作了。但是王家卫导演让我意识到编剧也应该从三维出发写戏。”

王导这样做不太随意了吗?错!他在意的恰恰是精,即向“三体合一”要精品。这才有拍摄之前的三年磨剑,拍摄现场的三年拼杀。有的拍了多少遍都过不去,连演艺技能很是不低的辛芷蕾杀青达四次之多。拍摄中推倒重来的不断,则是更多经济成本的付出。只要能精,多掏银两也就“小意思”了。“三体合一”的结果,确也达到了精、精、精:甫一开播犹如海潮卷来,首日的收视峰值破2.6,此后连续8天收视率破1。播放的平台央视所提供的信息准确而具体:截至播放收官的1月9日,数据显示了“《繁花》拿下14个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日冠、14个腾讯视频热度日冠……几天后,网上又一数字:豆瓣已达8.5分。”除了数字的呈现,行家们还有价值层面的评价:“电影技法拍剧,质量好到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孤品。该词条迅速冲上热搜榜第一。”

作者简介:

杨若文,退休前为武警工程大学教授(编审)。出版著作十多部,其中两部被部分大学选为教材,《新闻传播学论文选》收集了他专业性论文102篇。发于《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杂志《今传媒》《西部学刊》等的学术论文计有230余篇,内容涉及到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多个学科,其中在古代汉语(署本名杨军)、媒介研究、报刊批评、《红楼梦》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产生了较大影响。十多年前曾在一片反对声中独自提出并用8篇文章论证的“新闻情感信息传播”,如今经过众多学者的完善,已初步形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崭新理论。出版了长篇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上下册与《宫灯》,均为历史题材。现主持文学期刊《华文月刊》文学评论专栏“华文观察”,兼为几个文化出版公司历史书稿审核专家。

杨若文文化窗《繁花》剧评(7):王家卫“三体合一”的导演风格杨若文 这位先生有着别的导演很难有的导演风格,让人看到的是另
杨若文文化窗《繁花》剧评(7):王家卫“三体合一”的导演风格杨若文 这位先生有着别的导演很难有的导演风格,让人看到的是另
杨若文文化窗《繁花》剧评(7):王家卫“三体合一”的导演风格杨若文 这位先生有着别的导演很难有的导演风格,让人看到的是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