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么样的

作者:Ofthewind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让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么样的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一日经过功臣阁,风吹起帐幔,露出一张画像,赵匡胤立刻整衣向画像行礼。周围的侍臣感到不解,因为画像上的人只是一位前朝的大臣,何以劳动当今圣上向他行礼?赵匡胤对此倒是直言不讳:如果这个人还在,我穿不上这件黄袍!

赵匡胤如此敬畏的人名叫王朴。

让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么样的

1.

王朴是山东东平人,后汉的进士,一开始投靠在枢密使杨邠的麾下做校书郎。这样的聪明人对形势看的都很准,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后,王朴敏锐地看出后汉将相失和是亡国之患,于是很快就离开了杨邠,回到了山东的老家。

后来汉隐帝果然听从文官的建议,一举将杨邠、史弘肇等武将全部诛灭,王朴因为离开的早,得以幸免于难。

后周建立之后,朝廷重新征召王朴为官,正好后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王朴被派去做他的掌书记,两人由此开启十余年的君臣故事。

柴荣是个励精图治的君王,一上台就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就后周接下来的国策提建议。王朴此时已任比部郎中,也应诏上了一篇平边策。这道平边策不仅得到了柴荣的全盘采纳,也成为后来宋统一全国的路线图。

这道平边策的要点有三条:

第一,反思后唐、后晋、后汉等灭亡的原因,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待国力大增之时,其他小国自然不战而降。

第二,统一华夏之道,应该先难后易,南唐地域广阔,可突破点很多,最容易拿下。北汉地少人穷,必然拼到鱼死网破,所以最不容易打,应该放在最后。

第三,具体到战术而言,南唐江北的淮河流域无险可守,可以优先拿下,采用切香肠的战术,隔三岔五袭扰一下,如果南唐派兵救援,可以让他们疲于奔命,劳民伤财。如果不救,则可以乘机蚕食领土。

这一战略与柴荣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与朝野上下占多数的休养生息、不要轻启战端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柴荣更加欣赏王朴,决定委以重任。很快,就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不久,再迁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

让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么样的

2.

王朴的厉害还不仅仅在于战略能力,他几乎是个全才。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柴荣让王朴“校定大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以岁轨离交朔望周变率策之数,步日月五星,为钦天历。”这套历法也是两宋一直实行的历法。古代能编订历法的人,妥妥得算是理科生,必须对天文、数学都有一定的研究才行。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又让王朴整肃音乐规范:“又诏朴考正雅乐。朴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我不太懂古音乐,但从这番描述看,似乎可能确定了乐谱的表述方式和音准。无论如何,这也体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也是有相当造诣的。

王朴并非武将出身,担任枢密使时,像赵匡胤这样的大将对他都非常敬畏,一方面是柴荣确实信赖他,诸将不敢得罪。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性格非常刚烈,眼里揉不得沙子。

柴荣攻略攻取淮南时,让王朴留守汴京。当时因为街巷狭窄,照例要拓宽。王朴不满负责城市治理的厢校行动迟缓,在大街上鞭打了数十下,那人愤愤不平地叹息说:“我是宣补厢虞候(候补城管负责人),怎能就这样被处刑!”王朴听到后,命立刻令左右将其擒拿处死。柴荣听说后,笑着对近臣说:“这是个大愚人,敢在王朴面前夸耀自己是宣补厢虞候,该死啊。”可见王朴的刚直已然深入人心。

显德六年,王朴在巡视完黄河堤防回京的路上,路过退休在家的老丞相李谷的府邸,顺道探望,结果在席间突然暴毙而亡。从现代的角度看,王朴可能是突发心脏病或者脑溢血而亡。但时人却有着很多神秘主义的解读,其中之一就是王朴“泄露天机”。

让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么样的

3.

据《默记》记载,柴荣伐契丹前,有一天王朴谒见,长吁短叹,说马上要有灾祸了。搞得柴荣莫名其妙。王朴说,我看天象有大变化,不可不向你汇报。柴荣继续问怎么了?王朴说,这事关系江山社稷,我也会先一步遭报应,今天晚上陛下可以亲自去看。

当天夜里,王朴陪柴荣微服出行,在五丈河畔待到半夜,问柴荣看没看见一对岸那个像灯一样的东西。柴荣一看确实有一盏灯一样的东西,慢慢向他们靠近,到很近的地方时看起来大如车轮,中间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王朴说陛下快拜一拜,于是柴荣下拜,这这盏大灯又飘飘忽忽地消失不见了。此事过后没多久,王朴就暴病而亡,柴荣没多久后也在伐契丹途中病亡。

这件事的描述没头没尾,也没看出来有什么天机被泄露。根据宋人解读,大概的意思是,这个大灯暗喻着宋朝的火德,意味着后周即将灭亡,宋朝当立。这个说法听起来更像是后世宋人的附会,但把这件事情扣在王朴的头上,体现出王朴确实已经“近乎妖”的名声,以及柴荣确实对王朴有超出正常君臣关系的信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