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作者:戴暮雨谈古论今

观音,本名是“观世音”,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称“观音”。其实感觉挺好笑的,菩萨还要去避皇帝的讳,菩萨与皇帝谁大?在西方,耶稣与上帝需要避哪个国王的讳?哪个王国用《圣经》来证明自己受命于天?可见中国君主专制的登峰造极,宗教也要听命于皇权,皇权是管天、管地、还要管满天神佛。观音菩萨也常被刻画成千手千眼形象,千手千眼也象征着观音菩萨能够洞察十方世界的一切苦难灾厄,并应对千差万别的众生需求,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观自在菩萨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去印度取经,发现“观世音”梵文翻译错误了,是人们的讹传,应该叫“观自在菩萨”,是观法自在的意思。所以,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开头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他取经的过程中,唐玄奘发现了许多与佛教经典相关的翻译错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便是“观音菩萨”的翻译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唐玄奘如何发现“观音菩萨”是翻译错误,并进一步解释“观自在菩萨”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佛教的深远影响。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西行取经

唐玄奘,俗名陈祎,河南洛阳人,自幼聪颖过人,精通儒学、道学和佛学。唐朝初年,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但由于佛经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经典的原意难以准确传达。为了寻求更加准确的佛教教义,唐玄奘立志前往印度,追求真理和智慧。公元629年,唐玄奘告别家乡,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西行取经之旅。这一旅程历时17年,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南北、葱岭雪山等地,最终抵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在那里,唐玄奘师从戒贤等高僧,系统地学习了佛教经典和梵文。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大唐玄奘法师铜像

翻译错误:观音菩萨与观自在菩萨

在印度学习期间,唐玄奘深入研究了大量梵文原典,并与当地高僧进行深入交流。他发现,中国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误译,影响了教义的准确传达。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观音菩萨”。

在中国,观音菩萨是最受欢迎和敬仰的菩萨之一,广泛信仰和崇拜。观音菩萨的形象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受到无数信徒的爱戴。然而,唐玄奘在梵文原典中发现,“观音”并不是这个菩萨的原名,原名应为“观自在”(Avalokiteśvara)。

“观自在”一词源自梵文“Avalokiteśvara”,“Avalokita”意为“观”,而“Īśvara”意为“自在”或“主宰”。因此,观自在菩萨的名字可以理解为“观法自在”或“观世自在”。这里的“法”是指宇宙的一切人与物,也就是现在哲学说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这一名称强调了菩萨观查宇宙与人生的一切事物,都能通达透彻明了,而自在无碍,是菩萨的一种内在的智慧和觉悟。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观自在菩萨的印度佛教形象

观音菩萨的形象最早传入中国大约在东汉时期,当时的翻译者们将梵文经典译成汉文时,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差异,常常面临词义难以准确对应的问题。观自在菩萨的梵文名字在翻译过程中被简化为“观世音”。这一译名突出了菩萨倾听世间苦难之声并施予救助的形象。

然而,这一译名却忽略了观自在菩萨名字中的“自在”之意,未能全面反映出菩萨的智慧和内在觉悟。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固然重要,但观自在菩萨名字中的“自在”一词则更加强调了菩萨的智慧和内在的自在之境。这种自在不仅仅是对外界苦难的解救,更是一种内在的解脱和超越。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南海观世音

观自在菩萨的意义

观自在菩萨的名字揭示了菩萨的两个重要特质:观和自在。首先,观自在菩萨以“观”为主要修行方式,通过观照内心、观察外界现象,达到智慧的圆满。观不仅仅是简单的看,而是一种深入的理解和觉悟,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观自在菩萨通过“观”达到对自我和宇宙本质的彻悟,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自在”是观自在菩萨的另一重要特质。自在意味着超越了世俗的烦恼和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观自在菩萨不仅在智慧上达到自在,更在精神和情感上超越了世间的一切苦难和执著。观自在菩萨的自在境界不仅是个人的解脱,更是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关怀。

唐玄奘发现“观音菩萨”翻译错误,并提出“观自在菩萨”的正确译名,他不仅纠正了经典中的误译,还通过重新诠释观自在菩萨的内涵,丰富了中国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唐玄奘回国后,带回了大量梵文经典,并在长安(今西安)主持翻译工作,翻译了《大般若经》、《心经》、《成唯识论》等重要佛教经典。他的翻译工作不仅提高了佛教经典的准确性,更为后世的佛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唐玄奘的贡献不仅在于纠正了观音菩萨的翻译错误,更在于他通过对观自在菩萨的重新诠释,强调了菩萨的智慧和内在觉悟。这一观念的传递,使得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更加全面和深刻。

观自在菩萨不仅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人物,更是一种智慧和觉悟的象征。通过“观”而达到“自在”,不仅是对菩萨的尊敬和崇拜,更是对自身心灵修行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观自在菩萨的智慧和自在精神为人们提供了超越世俗烦恼的途径,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智慧之光。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其实是梵文错误的翻译。

佛教极乐世界的西方三圣

结语

观自在菩萨,其实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两大护法菩萨之一,一名“观世音菩萨”、一名“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将来要继承阿弥陀佛的衣钵。而大唐玄奘法师的西行取经,他发现“观音菩萨”翻译错误,并提出“观自在菩萨”的正确译名,纠正了经典中的误译,为后世佛教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观自在菩萨的智慧和自在精神,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指引和安慰。通过唐玄奘的努力,观自在菩萨的真正含义得以传达,使得此菩萨的形象在中国信徒的心中更加全面和深刻。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继续阅读